王開林
四年前,教育家羅崇敏的一個觀點令我記憶猶新:“中國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那就是幼兒教育成人化,成人教育幼兒化。”細讀中國的《小學生守則》,確實會發現這個癥結就是它的死結。大而無當,空而無物,你把它當成《公民守則》或《黨員守則》來用,頂多只要修改五分之一的內容,它并不是針對六七歲以上、十二三歲以下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而制定的,要求高而規定繁,呵護缺而關懷少。
《小學生守則》雖小,亦可以見大。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島國,資源有限,災害頻發,曾長期奉行過軍國主義的擴張政策,盡管二戰慘敗后,其內政、外交早已非復舊觀,但骨子里的東西并不容易改變,“菊與刀”的底色并不容易褪盡。由于日本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其《小學生守則》反復強調紀律和服從,就不足為奇了。
每過一段時間,美國就會發生校園槍擊案,在一個準許全體成年人合法配槍的國家,其案發頻率并不算高,但驚悚效果異常猛烈。在美國,射殺一只知更鳥尚且屬于犯罪,射殺一群孩子自不待言。令人奇怪的是,美國的《小學生守則》中并沒有與安全意識相關的內容,強調的只是如何聽課、如何與老師互動、如何獨立完成作業和不可隨意曠課之類。這說明,美國本土的治安狀況遠不像好萊塢警匪片反映的那樣糟糕?
我真正欣賞的是英國的《小學生守則》,它并非視孩子為弱智,而是充分地考慮到了以下三點:孩子脆弱、天真,社會環境不容樂觀,人性善惡難辨。其中包括:不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可以騙壞人等。也許你會說,這豈不是讓孩子從小就認定人心唯危,變得貪生怕死嗎?其實不然。孩子的安全才應該是父母和教師心目中的頭等大事,這個世界充滿了危險的觸發點和傷害的潛在可能性(我想,沒有誰會否認這一點吧),對習慣防范的大人而言尚且如此,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而言更是這樣。
小學生的智力尚在開啟階段,身體尚在發育階段,習慣尚在形成階段,因此他們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相當模糊,自律的意志力普遍薄弱,對正邪善惡的判斷力十分有限,這些方面才是不可忽略的重中之重,其他的,要求越高,規定越多,就越不可能有什么顯著的成效。反觀我國的《小學生守則》,這十條恐怕連大多數成年人都做不到、做不好,它對于小學生還有多少價值和意義呢?
鏈接:
一、中國的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于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
二、日本的小學生守則
1.不遲到;進校后不隨便外出。
2.聽到集合信號時,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進教室開門窗要輕;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靠右行。
3.上課鈴一響即坐好,靜等老師來;聽課時姿勢端正,不講閑話,勤奮學習。
4.遇遲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況,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請假。
5.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
6.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
7.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
三、英國的小學生守則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與陌生人說話。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10.壞人可以騙。
四、美國的小學生守則
1.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提問時舉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并索取耽誤的功課。
7.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試不許作弊。
9.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地幫你。
10.任何缺勤或遲到,需要出示家長的請假條。
11.唯一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課都是違規。
12.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回答。
(原載《羊城晚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