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星期日時報》8月31日文章,原題:經濟增長下滑,自殺率是否會上升? 李素香(音)28歲時曾試圖跳河自殺。如今已48歲的李回憶說:“當時孩子想吃冰激凌,我買不起……生活太難了,不想活了。”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李所在的東郝村開始改變,她的生活也逐漸變化。在試圖自殺7年后,她和丈夫用借來的錢買了輛卡車,走街串村賣衣服,最多時每天能賺2000元。隨著生活改善,東郝村的自殺人數顯著減少。村里老人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少有25人自殺,而過去10年中,幾乎沒人自殺。東郝村和李的故事在中國很普遍。對曾經擁有全球最高自殺率之一的這個國家而言,轉變令人驚訝。一項研究報告稱,2009年至2011年,中國平均自殺率為每10萬人9.8例。低于新加坡和韓日。而《柳葉刀》2002年的研究稱,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平均自殺率為每10萬人23.2例。尤其是農村年輕女性,高達37.8例。這種巨大轉變源于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帶給農村年輕女性新的生活。進城務工令其得以逃離令人壓抑的婚姻并獲得經濟獨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社會學家張潔(音)說,經濟狀況改善給自殺率帶來直接影響的原因在于,中國的許多自殺都是沖動行為,與精神疾病無關。改革開放將新觀念和新趨勢引入鄉村,農村女性開始接觸到心理應對和沖突管理等方法。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放緩,研究人員對中國未來10年自殺率走勢意見不同。香港大學社會學教授葉兆輝(音)說,“目前中國仍在收獲城市化和生活質量改善所帶來的成果。但隨著經濟出現不確定性及城市病開始影響人們生活質量,自殺率下降趨勢放緩,甚至反轉都不足為奇。”▲(作者雷切爾·張,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