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思來
這幾周來,幾乎每一次改作業,我總有一種異常煩躁的感覺。全班36名學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寫作業時字跡潦草,每次布置、講評作業,我總忘不了強調書寫問題。可有些學生好像已經麻木了,寫作業總是應付了事。
今天,在講評作業時,我本想批評寫作業馬虎的學生一頓,可想想覺得批評也無濟于事,又突然對認真寫作業的學生產生了一種感激之情,覺得他們認真寫作業是對我的尊重。于是我對學生們說:“在這里,我要感謝我們班里的一些同學。”說到這里,我發現學生們一個個睜大眼睛,一副很意外的表情,于是有意放慢語速說:“這些同學每一次寫作業都寫得很工整,老師在批改他們的作業時感到很舒服,眼睛沒有那么累,那么花。同學們,我的眼睛已經高度近視了,看書久了就覺得很累,特別是看字跡潦草的作業累得更快。所以,老師要特別感謝認真書寫的同學。”學生們聽到這里一片沉默,從他們的臉上我讀出了高興和內疚,也讀出了理解和決心。我接著說:“我多么希望更多的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每一次寫作業都認真對待,那樣,老師會更加感激的。謝謝你們,認真寫作業的同學。”這時,有一名平常寫作業很馬虎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對不起,我每次寫作業都是馬馬虎虎的,以后我會認真對待,讓你的眼睛不那么累。”看他懂事的樣子,我心里一熱,對他說:“謝謝你,你真會體諒老師。”其他學生雖然沒有站起來,可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的悔改之心。“現在老師開始講評作業,希望你們認真糾正錯題。”作業本發下去以后,學生們一反往常的嘈雜,而是認真地聽講和修改,在課堂巡邏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抄寫得很認真,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下課后,我剛到辦公室坐下,就來了兩名女生,其中一名說:“老師,我們都不知道你的眼睛那么近視了,原來你改作業那么辛苦,以后我們要一筆一畫地寫。”另一名女生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看著她們認真的樣子,我由衷地說:“謝謝你們。”
在學生往后的作業里,我驚喜地發現,大部分學生的作業書寫工整,涂改也少了,雖然有些學生的字寫得不漂亮,但可以看出他們的態度是認真的。于是,在批改作業或講評作業時,我總忘不了寫一句或說一聲“謝謝你”。
“謝謝”這個詞使學生悄然發生著令人驚喜的變化。在給他們發作業本或面批作業時,他們總會對我說:“謝謝老師。”有時,就是找他們談話,他們也會很感激,也許他們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了吧。
往后的日子里,我和學生有了共同的“口頭禪”,那就是“謝謝你”。因為我的真誠感激,學生學會了體諒老師的辛苦,如果連續上了兩節課,他們就會對我說:“老師,你上了兩節課很辛苦,喝口水吧。”這時,我的心里總會涌現一股暖流,覺得作為人師是如此幸福,還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一聲“謝謝”帶來的變化讓我百感交集。在體會為人師的幸福感的同時,我也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作為老師,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健康成長,認真學習,懂事尊師。于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絞盡腦汁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往往事與愿違。為什么我們總是吃力不討好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沒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讓我們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視和真誠的溝通,而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勢,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成長,同時贏得學生的尊重。
(責編 秦越霞)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