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民
一幅地圖中有豐富的信息點,讀圖時不能“零打碎敲”、雜亂無章,要按照一定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
一、讀圖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它能夠幫我們解決地理事物“有什么”“在哪里”和“怎么樣”的問題。為了正確讀圖,首先就要正確觀察圖像。
例1:在觀察“世界政區圖”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查閱關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識,沿著赤道、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有特殊意義的“線”,去查找這些線穿過了哪些大洲和主要國家。再看看哪些國家是島國,哪些是內陸國,哪些國家海陸兼備。為以后學習各主要國家的氣候等自然地理、農業等人文地理奠定扎實基礎。
例2:在觀察“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時,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與國家?第三步:看哪些屬于石油輸出區,哪些國家屬于石油輸入國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輸油路線?途經哪些邊緣海、海灣、海峽、港口、運河、島嶼等。通過這樣有層次、有步驟地讀圖,就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但是看圖順序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學習情況靈活變通。
善于閱讀地圖的好習慣只有長時間地堅持,才能形成地理事物空間概念、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二、析圖
析圖就是對地圖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包括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它能幫助我們說明地理事物的“為什么”問題。分析地理問題,一般要: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理解與運用基本原理→主要前后知識的相互聯系→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
例1:根據“世界地形圖”分析各大洲的地形特點時,只要對照圖例中的陸高和水深逐個大洲整體分析,就會得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極洲被稱為‘冰雪大陸,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北美洲的地形均為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為南北縱貫的山地,中部為低洼的平原,西部為廣闊的低矮高原”的地形特點。
例2: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圖”,可以分析出各洲的氣候特點:如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非洲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狀分布,熱帶面積廣大;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類型大致呈半環狀分布;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較廣等。另外,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各種氣候類型的面積小而呈狹長條帶狀,是因為受到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赤道經過的地區大多是熱帶雨林氣候,而非洲東部卻出現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受到東非高原等地勢的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忽視個別特殊現象。
三、繪圖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而在許多學生的筆記上卻很少見到。它主要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例1:彩描:即利用課本插圖與填充圖,用彩筆勾描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這種地理事物很快就在圖中凸顯出來。運用各種粗細不同的線條、顏色等描繪地理界線、區域范圍,沒有注記時要加上清晰的文字。比如學習“巴西”一節時,先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到南美洲的巴西這個國家,沿著國界線及它的海岸線描繪一下,巴西的范圍就會清晰地顯現出來了。然后在放大的巴西地圖上找到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用藍色筆由西部安第斯山脈的源頭,到東部的大西洋入海口沿干流描畫,把河流名稱再寫一下;找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分別用綠色和黃色的筆把它們的范圍圈畫出來,把它們的名字再寫一下;找到首都巴西利亞和最大港口、最大城市的這個“圓點”,用紅色筆涂一下,把名稱再寫一下。經過這些步驟,一幅完整的巴西地圖就像刻在頭腦中一樣了。
例2:畫簡圖: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某一問題等。比如畫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即可;畫5個溫度帶的劃分,只要在一個大圓中畫上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并注上名稱和緯度,并在界線內涂上紅、綠、藍色或畫上不同點線條即可。如果能把各大洲與5個溫度帶對照就更好了。畫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圖時,按著“畫山坡→標注海拔高度→順風向畫氣流運動方向→迎風坡的大量降水(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凝聚成云,雨線應與風向相反)→越過山坡后降水極少”來畫即可。如果一幅圖中同時包括幾種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氣候、礦產、城市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各個要素按順序逐次繪出。
四、默圖
默圖是指對圖示的重要信息的記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記圖”。①主要包括不看課本、圖冊的默繪。如自己獨立地繪出歐洲的海陸位置圖,簡略畫出歐洲輪廓,注出西臨的大西洋、北臨的北冰洋、南臨的地中海、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伊比利亞、亞平寧和巴爾干三大半島等。②面對一張不加注記的從中東到西歐的石油運輸線,回憶從波斯灣→阿拉伯?!t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等的默記。③利用空白的填充圖默填,我們在課堂上都有填充作業,要求學生要在復習的基礎上,自己獨立背著完成,不要照著地圖冊抄寫來自欺欺人。
地理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一個龐大的“圖像系統”,通過這些圖像可以識記和鞏固知識,它們有很多可以作為地理知識的“載體”出現在試卷上。具有讀圖和用圖的本領,是每個學生學好地理的基本功,也為以后優質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endprint
一幅地圖中有豐富的信息點,讀圖時不能“零打碎敲”、雜亂無章,要按照一定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
一、讀圖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它能夠幫我們解決地理事物“有什么”“在哪里”和“怎么樣”的問題。為了正確讀圖,首先就要正確觀察圖像。
例1:在觀察“世界政區圖”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查閱關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識,沿著赤道、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有特殊意義的“線”,去查找這些線穿過了哪些大洲和主要國家。再看看哪些國家是島國,哪些是內陸國,哪些國家海陸兼備。為以后學習各主要國家的氣候等自然地理、農業等人文地理奠定扎實基礎。
例2:在觀察“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時,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與國家?第三步:看哪些屬于石油輸出區,哪些國家屬于石油輸入國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輸油路線?途經哪些邊緣海、海灣、海峽、港口、運河、島嶼等。通過這樣有層次、有步驟地讀圖,就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但是看圖順序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學習情況靈活變通。
善于閱讀地圖的好習慣只有長時間地堅持,才能形成地理事物空間概念、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二、析圖
析圖就是對地圖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包括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它能幫助我們說明地理事物的“為什么”問題。分析地理問題,一般要: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理解與運用基本原理→主要前后知識的相互聯系→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
例1:根據“世界地形圖”分析各大洲的地形特點時,只要對照圖例中的陸高和水深逐個大洲整體分析,就會得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極洲被稱為‘冰雪大陸,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北美洲的地形均為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為南北縱貫的山地,中部為低洼的平原,西部為廣闊的低矮高原”的地形特點。
例2: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圖”,可以分析出各洲的氣候特點:如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非洲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狀分布,熱帶面積廣大;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類型大致呈半環狀分布;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較廣等。另外,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各種氣候類型的面積小而呈狹長條帶狀,是因為受到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赤道經過的地區大多是熱帶雨林氣候,而非洲東部卻出現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受到東非高原等地勢的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忽視個別特殊現象。
三、繪圖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而在許多學生的筆記上卻很少見到。它主要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例1:彩描:即利用課本插圖與填充圖,用彩筆勾描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這種地理事物很快就在圖中凸顯出來。運用各種粗細不同的線條、顏色等描繪地理界線、區域范圍,沒有注記時要加上清晰的文字。比如學習“巴西”一節時,先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到南美洲的巴西這個國家,沿著國界線及它的海岸線描繪一下,巴西的范圍就會清晰地顯現出來了。然后在放大的巴西地圖上找到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用藍色筆由西部安第斯山脈的源頭,到東部的大西洋入海口沿干流描畫,把河流名稱再寫一下;找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分別用綠色和黃色的筆把它們的范圍圈畫出來,把它們的名字再寫一下;找到首都巴西利亞和最大港口、最大城市的這個“圓點”,用紅色筆涂一下,把名稱再寫一下。經過這些步驟,一幅完整的巴西地圖就像刻在頭腦中一樣了。
例2:畫簡圖: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某一問題等。比如畫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即可;畫5個溫度帶的劃分,只要在一個大圓中畫上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并注上名稱和緯度,并在界線內涂上紅、綠、藍色或畫上不同點線條即可。如果能把各大洲與5個溫度帶對照就更好了。畫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圖時,按著“畫山坡→標注海拔高度→順風向畫氣流運動方向→迎風坡的大量降水(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凝聚成云,雨線應與風向相反)→越過山坡后降水極少”來畫即可。如果一幅圖中同時包括幾種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氣候、礦產、城市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各個要素按順序逐次繪出。
四、默圖
默圖是指對圖示的重要信息的記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記圖”。①主要包括不看課本、圖冊的默繪。如自己獨立地繪出歐洲的海陸位置圖,簡略畫出歐洲輪廓,注出西臨的大西洋、北臨的北冰洋、南臨的地中海、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伊比利亞、亞平寧和巴爾干三大半島等。②面對一張不加注記的從中東到西歐的石油運輸線,回憶從波斯灣→阿拉伯?!t?!K伊士運河→地中?!辈剂_陀海峽→大西洋等的默記。③利用空白的填充圖默填,我們在課堂上都有填充作業,要求學生要在復習的基礎上,自己獨立背著完成,不要照著地圖冊抄寫來自欺欺人。
地理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一個龐大的“圖像系統”,通過這些圖像可以識記和鞏固知識,它們有很多可以作為地理知識的“載體”出現在試卷上。具有讀圖和用圖的本領,是每個學生學好地理的基本功,也為以后優質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endprint
一幅地圖中有豐富的信息點,讀圖時不能“零打碎敲”、雜亂無章,要按照一定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
一、讀圖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它能夠幫我們解決地理事物“有什么”“在哪里”和“怎么樣”的問題。為了正確讀圖,首先就要正確觀察圖像。
例1:在觀察“世界政區圖”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查閱關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識,沿著赤道、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有特殊意義的“線”,去查找這些線穿過了哪些大洲和主要國家。再看看哪些國家是島國,哪些是內陸國,哪些國家海陸兼備。為以后學習各主要國家的氣候等自然地理、農業等人文地理奠定扎實基礎。
例2:在觀察“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時,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與國家?第三步:看哪些屬于石油輸出區,哪些國家屬于石油輸入國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輸油路線?途經哪些邊緣海、海灣、海峽、港口、運河、島嶼等。通過這樣有層次、有步驟地讀圖,就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但是看圖順序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學習情況靈活變通。
善于閱讀地圖的好習慣只有長時間地堅持,才能形成地理事物空間概念、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二、析圖
析圖就是對地圖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包括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它能幫助我們說明地理事物的“為什么”問題。分析地理問題,一般要: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理解與運用基本原理→主要前后知識的相互聯系→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
例1:根據“世界地形圖”分析各大洲的地形特點時,只要對照圖例中的陸高和水深逐個大洲整體分析,就會得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極洲被稱為‘冰雪大陸,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北美洲的地形均為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為南北縱貫的山地,中部為低洼的平原,西部為廣闊的低矮高原”的地形特點。
例2: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圖”,可以分析出各洲的氣候特點:如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非洲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狀分布,熱帶面積廣大;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類型大致呈半環狀分布;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較廣等。另外,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各種氣候類型的面積小而呈狹長條帶狀,是因為受到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赤道經過的地區大多是熱帶雨林氣候,而非洲東部卻出現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受到東非高原等地勢的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忽視個別特殊現象。
三、繪圖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而在許多學生的筆記上卻很少見到。它主要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例1:彩描:即利用課本插圖與填充圖,用彩筆勾描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這種地理事物很快就在圖中凸顯出來。運用各種粗細不同的線條、顏色等描繪地理界線、區域范圍,沒有注記時要加上清晰的文字。比如學習“巴西”一節時,先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到南美洲的巴西這個國家,沿著國界線及它的海岸線描繪一下,巴西的范圍就會清晰地顯現出來了。然后在放大的巴西地圖上找到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用藍色筆由西部安第斯山脈的源頭,到東部的大西洋入??谘馗闪髅璁?,把河流名稱再寫一下;找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分別用綠色和黃色的筆把它們的范圍圈畫出來,把它們的名字再寫一下;找到首都巴西利亞和最大港口、最大城市的這個“圓點”,用紅色筆涂一下,把名稱再寫一下。經過這些步驟,一幅完整的巴西地圖就像刻在頭腦中一樣了。
例2:畫簡圖: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某一問題等。比如畫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即可;畫5個溫度帶的劃分,只要在一個大圓中畫上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并注上名稱和緯度,并在界線內涂上紅、綠、藍色或畫上不同點線條即可。如果能把各大洲與5個溫度帶對照就更好了。畫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圖時,按著“畫山坡→標注海拔高度→順風向畫氣流運動方向→迎風坡的大量降水(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凝聚成云,雨線應與風向相反)→越過山坡后降水極少”來畫即可。如果一幅圖中同時包括幾種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氣候、礦產、城市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各個要素按順序逐次繪出。
四、默圖
默圖是指對圖示的重要信息的記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記圖”。①主要包括不看課本、圖冊的默繪。如自己獨立地繪出歐洲的海陸位置圖,簡略畫出歐洲輪廓,注出西臨的大西洋、北臨的北冰洋、南臨的地中海、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伊比利亞、亞平寧和巴爾干三大半島等。②面對一張不加注記的從中東到西歐的石油運輸線,回憶從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辈剂_陀海峽→大西洋等的默記。③利用空白的填充圖默填,我們在課堂上都有填充作業,要求學生要在復習的基礎上,自己獨立背著完成,不要照著地圖冊抄寫來自欺欺人。
地理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一個龐大的“圖像系統”,通過這些圖像可以識記和鞏固知識,它們有很多可以作為地理知識的“載體”出現在試卷上。具有讀圖和用圖的本領,是每個學生學好地理的基本功,也為以后優質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