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腰疼,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病癥之一,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并不把這當回事兒。然而你知道嗎?一種血液性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就隱藏在腰疼背后,威脅著疏忽大意的中老年人的健康。
今年63歲的楊女士,春節期間莫明其妙地出現了腰背疼痛的癥狀,楊女士以為是勞累所致,沒太在意。可經過休息后癥狀沒有緩解,腰背疼痛持續出現,無奈之下她才到醫院問診。剛開始,楊女士以為自己的“腰疼”是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治療一段時間后沒見效果,她又按照腰椎間盤突出癥來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到了6月,楊女士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了,且腰疼依舊,只好住院接受治療。
住院期間,楊女士在一次檢查時偶然發現自己有貧血癥狀,于是到血液科查了血常規。她這才發現,她的腰疼既不是骨質疏松引起的,也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而是血液性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且已經導致了多發性溶骨性損害,出現了腰椎骨折。醫生說,如果一開始就重視起來,到血液科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病人就不會走那么多治療彎路、受那么多“冤枉罪”,起碼不會出現較嚴重的貧血和骨折,治療起來效果也會更好。
據了解,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病,屬于惡性腫瘤,目前尚不明確病因,也沒有發現有效預防的辦法,對于這種疾病,最好是“早發現、早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往往“青睞”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典型表現為腰背疼痛,由于人上了年紀容易出現骨質疏松,輕微的勞累或磕碰都可能導致腰背疼痛,因此很多中老年人都沒把這當回事兒。當疼痛時間長、疼痛嚴重時,他們才接受治療,這往往會貽誤病情,耽誤治療。
據了解,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持續性無法解釋的骨骼疼痛,特別是背部或胸廓疼痛,是該病的常見癥狀。該病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貧血,而且對細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力受損,病情嚴重的部分病人可能出現昏迷、失明、肢體癱瘓、腎功能衰竭等。血液科專家說,這種病目前還沒有根本治愈的辦法,有條件的患者可以考慮骨髓移植,多數患者適合維持性保守治療。
在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的平均發病年齡在57歲左右,因此這個年齡段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現腰背疼痛以及骨折、貧血等癥狀,不要大意,要考慮去血液科檢查是否為多發性骨髓瘤,及早發現這一血液腫瘤,以避免延誤治療,出現更嚴重的后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