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順利 吳楠楠
(1.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白云鄂博礦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內蒙古 包頭 014010;2.內蒙古科技大學 稀土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前,我國已有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各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企業和地市級重點實驗室[1]。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是國家科技部于2003年前后設立了“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計劃,其目的在于強調地方區域優勢和特色同國家戰略相結合,培育基礎研究中“國家隊”的“預備隊”,以進一步加強地方與國家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相互銜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地位較為特殊,在這個隊伍中中西部地區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地位和使命就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為,中西部地區較少有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甚至有的省份幾乎沒有。正是由于上述情況,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作為這些地區的科研教學的橋頭堡,在這些地區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的地位不言而喻。在這些地區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所依托的學校多為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其存在支持資金有限,吸引高尖端人才較難,依托學校本身多以教學為主的現狀。因此,本文從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際存在的困難出發,從培育基地的軟硬件建設、開放性、產學研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探索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硬件建設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條件。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實驗及教學硬件條件上去了,科研和教學工作者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國內外的高尖端人才也更愿意來這里工作,進一步成為吸引人才的基礎條件之一。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所在地區和依托學校等因素使其存在支持硬件建設資金有限的問題。解決此問題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努力多出科研教學成果爭取國家對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努力得到當地政府和企業對實驗室的資金支持。如果想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就要利用培育基地的人才相對集中的優勢主動幫助當地政府解決生態環境,重大產業轉型及創新等關乎當地政府經濟民生的大問題。如果還想得到企業的支持,同樣也要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產業轉型過程中科學技術問題和新產品研發。有意識地形成培育基地服務于社會,社會支持培育基地的友好循環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也同時加強培養師資力量和引進人才,建設好培育基地的軟環境。培育基地現有的年輕骨干是培育基地的師資基礎。培養現有培育基地的年輕骨干,一方面給予科研經費的支持,一方面給他們創造機會去國內外相關專業頂級研究部門深造學習。培育基地更要重視引進年輕博士、博士后和海外歸國人才,并給予優厚待遇。培育基地還要柔性引進院士、長江學者和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具體地說就是建立院士工作站和短期高級訪問學者工作室等。這些都是國際上著名實驗室的經驗作法,這樣可以方便進行學術交流合作,注入新想法新技術,促進培育基地科研進程,從而盡快出好的科研成果,加快促進人才培養的進程[2]。
打破原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即只對本培育基地在職人員和相關研究生開放使用的保守形式。應針對所依托的單位為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實際,探索對本科生教學開放,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先進測試儀器等資源可以更好的開展近代物理實驗、當代材料測試分析和本科定向培養方面的嘗試。實驗室針對本科生教學的開放,是對原有各類重點實驗室只培養研究生以上人才固有思想的打破。積極展開與地方政府以及其它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平臺,具體舉措可以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中建立聯合實驗室等。
目前,產學研的含義是:“產”是指產業即企業,“學”是指學校,“研”是指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模式是指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三方按照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有競爭力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生產產品一條龍式的先進體系并在實施過程中體現出綜合性的優勢[3]。本文認為提出新型的產學研合作模型,是以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為核心的模式。具體說,就是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不只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核心,同時建立中試基地承擔研究機構的角色,與企業合作合資建立企業并且對合資企業具有決策權,這樣才能一手為科研服務一手還可以為教學服務。我國卓越的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慨: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而新型的產學研模式就是改變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課程單一,教學與實踐脫軌,獨立思考時間較少等現狀。新型的產學研模式由于是培育基地有決定權所以學生可以在任何科研和生產環節受教育和鍛煉,補充大學課堂教育的不足,真正意義上培養創新和復合型人才。
地方院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培養人才是不是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用事實說話,也就是需要統計數據來說話。要建立一個相對完備的數據庫,它應該包括培養學生的數量和質量,以及畢業或離開實驗室的追蹤統計數據。而且,數據庫還要進一步做數據分析及挖掘,提高評價準確性和標準,為以后進一步改善作為有力支撐依據。還有必要定期請相關國內外專家來開展科研與教學進展的報告會議,多采納和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相關實驗室工作的評價。
[1]朱威同,楊厚俊,賈民生.重點實驗室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1):10-12.
[2]馬宏,田維蓉.建設開放式實驗室是高校實驗室改革的必由之路[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7-8:139-140.
[3]秦軍.產學研合作視角下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