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磊 張金龍
(焦作市榮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及溫度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現溫度裂縫,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其次,在運轉過程中,溫度變化對結構的應力狀態具有顯著的不容忽視的影響。我們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溫度裂縫,因此我們對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和處理措施做一簡要探討。
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堿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發出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或老混凝土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壓力超出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干時濕,表面干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力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土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壓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荷載所引起的應力,由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對于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2.1.1 早期
自澆筑混凝土開始至水泥放熱基本結束,一般約30天。這個階段的兩個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土上彈性模量的急劇變化。由于彈性模量的變化,這一時期的混凝土內形成殘余應力。
2.1.2 中期
自水泥放熱作用基本結束時起至混凝土冷卻到穩定溫度時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卻及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早期形成的殘余應力相疊加,在此期間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變化不大。
2.1.3 晚期
混凝土完全冷卻以后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主要是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兩種的殘余應力相迭加。
2.2.1 自生應力
邊界上沒有任何約束或完全靜止的結構,如果內部溫度是非線性分布的,由于結構本身互相約束而出現的溫度應力。例如,橋梁墩身,結構尺寸相對較大,混凝土冷卻時表面溫度低,內部溫度高,在表面出現拉應力,在中間出現壓應力。
2.2.2 約束應力:結構的全部或部分邊界受到外界的約束,不能自由變形而引起的應力。如箱梁頂板混凝土和護欄混凝土。
這兩種溫度應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縮所引起的應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據已知的溫度準確分析出溫度應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依靠模型試驗或數值計算。混凝土的徐變使溫度應力有相當大的松弛,計算溫度應力時,必須考慮徐變的影響,具體計算這里就不再細述。
3.1.1 采用改善骨料級配,用干應性混凝土,慘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1.2 攪合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3.1.2 熱天澆筑混凝土時減少澆筑厚度,利益澆筑層面散熱。
3.2.1 合理地分縫分塊
3.2.2 避免基礎過大起伏
3.2.3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強養護,防止表面干縮,特別是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對防止裂縫是十分重要,應特別注意避免產生貫穿裂縫,出現后要恢復其結構的整體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施工中應以預防貫穿性裂縫的發生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率,往往要求新澆筑的混凝土盡早拆模。當混凝土溫度高于氣溫時應適當考慮拆模時間,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縫。新澆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出現“溫度沖擊”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初期,由于水化熱的散發,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此時表面溫度較氣溫高,此時拆除模板,表面溫度驟降,必然引起梯度,從而在表面附加一拉應力,與水化熱拉應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縮,表面的拉應力達到很大的數值,就有導致裂縫的危險,單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時在表面覆蓋一輕型保溫材料,如泡沫海綿等,對于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過大的拉應力,具有顯著的效果。
3.3.1 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細孔道,水蒸發后毛細管張力,使混凝土干縮變形。增大毛細孔徑可降低毛細管表面張力,但會使混凝土強度降低。這個表面張力理論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國際上確定;
3.3.2 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收縮的重要因素,摻加減水防裂劑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強度的條件下可減少15%的水泥用量,其體積用增加骨料用量來補充;
3.3.4 減水防裂劑可以改善水泥漿的稠度,減少混凝土泌水,減少沉縮變形;
3.3.5 提高水泥漿與骨料的粘結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3.3.6 混凝土在收縮時受到約束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裂縫就會產生。減少防裂劑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3.7 摻加外加劑可使混凝土密實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減少碳化收縮。
許多外加劑都有緩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們在工程實踐中應多進行著方面的實驗對比和研究,比單純的靠改善外部條件,可能會更加簡捷,經濟。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的溫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因此說混凝土的保溫對防止表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
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盡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穩定溫度。
以上對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初步探討,雖然學術界對于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計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論,但對于具體的預防和改善措施意見還是比較統一,同時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要靠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問題后多分析、多總結,結合多種預防處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