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要:文化福利是居民福利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免費開放環(huán)境下,參觀博物館、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是城鎮(zhèn)居民重要的福利來源。文中通過來自全國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績效調查問卷數據,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環(huán)境下居民文化福利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參觀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居民來說,其自身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對其獲得文化福利水平有顯著影響;提升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場館環(huán)境、設施設備以及服務狀況能夠提高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
關鍵詞: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文化產業(y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福利;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指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xié)調機制,統(tǒng)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①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提高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有力舉措,而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為具體了解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狀況,2013年7至8月,武漢大學國家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課題組分赴全國15個省(自治區(qū)),對我國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群藝館(文化館)(下文簡稱“三館”)免費開放績效水平及其對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進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當前我國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與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水平之間的關系,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增進居民文化福利提供理論依據。
一、國內外關于文化福利的研究狀況
福利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因素,其中既包含物質的因素,也包含精神和心理的因素”。②西方學者將福利分解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國家對于社會的干預分為三種模型,即:A模型——社會服務,其中包括公益性援助、公益性補貼和社會保險等項目;B模型——通過減免稅等方式鼓勵自置產業(yè)、人壽保險等個人行為;C模型——公共服務和市政建設,其中包括公益性交通、治安和文化教育等項工作。③根據這一分類方法,文化福利從屬于A模型和C模型。文化福利是國家、社會部門以及公益性組織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如政府組織的送電影(戲)下鄉(xiāng)等文化活動、建設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免費開放公益性文化設施,這些政策措施是基于滿足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既屬于社會服務的范疇,又屬于公共服務和市政建設的范疇。正如馬歇爾所言:“政府提供的服務,或者政府付賬的行動,對于公民的福利有著直接的影響。”④我國實行的“三館”免費開放對居民文化福利的提高勢必也會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一般而言,研究者大都認同文化福利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但在具體定義方面仍有細微差異。有學者指出“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福利”⑤,文化福利是生活質量的一種追求,是以滿足精神需求為目標的非經濟性福利;而呂效華認為“只有將文化建設惠及大眾之后才能被稱為文化福利”⑥。新西蘭《文化福利和當地政府報告》中指出:文化福利是社區(qū)和個人享受的活力。他們參加娛樂、有創(chuàng)意的文化活動,保持自由,表達他們的藝術、歷史、遺產和傳統(tǒng)。并強調文化福利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定義。它不僅受藝術和文化活動的影響,同時還受經濟發(fā)展、遺產保護、城市規(guī)劃、娛樂和便利運動器材的提供與獲得、社區(qū)衛(wèi)生政策、社區(qū)發(fā)展政策等因素的影響。⑦
關于文化福利的保障措施,由于研究者各自的角度不同、研究方式不同,因此在如何促進文化福利健全發(fā)展上有著不同見解。胡象明提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需要考慮公共文化產品即精神產品,如健康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節(jié)目;⑧呂效華提出國家應當實施適度普惠性的文化福利政策,構建流動人口文化福利的支持機制,促使流動人口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文化福利權益。⑨李占樂則指出,社會力量應主要負責提供一般的文化生活福利項目,主要形式為提供非營利性服務。⑩
在文化福利研究方法上,主要有抽樣調查、問卷調查、個案分析、個案訪談等。侯志陽、孫瓊茹在研究農村文化福利資本與文化福利治理中,以閩南著名僑鄉(xiāng)NA市MS鎮(zhèn)RZ村為例,通過比較RZ村文化節(jié)舉辦前后村風的變化、經濟效益的高低、村民的積極性以及社會關注力,論述了文化福利的增值性以及文化福利是如何推動RZ村的綜合發(fā)展。B11方福前、呂文慧以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理論為基礎,利用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對城鎮(zhèn)居民功能空間內的福利狀況進行實證分析。并認為我國城鎮(zhèn)居民功能的實現(xiàn)即福利水平與住房、休閑、人際關系、健康和工作滿意度關系顯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休閑狀況、住房狀況和工作狀況。B12
新西蘭學者在研究土著居民文化福利時使用了職業(yè)滿意度模型,通過172個毛利人(新西蘭的土著人)的員工為樣本,測試了一個基于文化福利因素基礎上建立人力資本、社會人口因素、個體差異和組織贊助的職業(yè)滿意度模型。認為對于土著工人來說,工作場所的文化福祉與職業(yè)滿意度的關系顯著;此外,由于毛利人的集體性傾向,發(fā)現(xiàn)集體主義與工作場所的文化福祉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這表明毛利受訪者在獲得很高的工作場所文化福祉時,獲得的職業(yè)滿足度最大。B13此文提供了探索土著工人的職業(yè)滿意度的擴展模型。
總體而言,學術界關于文化福利的研究并不多見。現(xiàn)有的研究大多只對文化福利作一簡單的闡述,具體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認為,文化福利作為社會福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基本性、便利性的特點,它通過公益性文化設施與惠民工程等途徑和手段來實現(xiàn),遵從均等化、標準化的原則,是使廣大普通民眾能夠切身體驗到的一種“文化民生”。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基于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視角,嘗試分析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因素,為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優(yōu)化提供現(xiàn)實基礎和理論前提。
二、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問卷設計及說明
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的體現(xiàn)主要是政府提供的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其中以“三館”為主體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居民獲取文化福利的重要內容。在我國,“三館”基本普及到縣一級,“三館”免費開放的主要享受者為生活在城鎮(zhèn)的居民B14。“三館”免費開放為提高城鎮(zhèn)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必要的前提。本文從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角度來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我國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因素。
(一)問卷設計
公共文化服務是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包括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工作人員是服務者,廣大公眾是被服務者。據此,課題組設計了兩套調查問卷:工作人員問卷和公眾問卷。工作人員調查問卷的內容有6個部分:基礎條件、年度收支情況、人力資源狀況、開展服務、科研與從業(yè)人員培訓情況和獲獎情況。居民文化福利保障需要加大對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建設,其中場館基礎設施設備的配套和維護、經費的投入和使用、工作服務人員的能力、開展服務的情況等方面必不可少,尤其是開展服務的情況直接與居民的文化福利享受直接相關。公眾調查問卷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公眾的基本情況和對場館滿意度的評價。分析城鎮(zhèn)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因素,必然包括居民對公益性文化設施開展服務的滿意度評價,滿意度是居民對獲取感受文化福利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此次調查問卷的設計按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則,問卷調查內容的設計依據主客體的基本情況、主要是主體開展服務的情況和客體對主體的滿意度評價。其中,居民對場館的滿意度評價是本文分析的重點。而“三館”又是公益性文化機構,觀眾滿意度將是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績效評估以及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標B15。本文將公眾對各文化設施的滿意度按場館環(huán)境、設施設備、服務內容3個維度進行設計。其中,博物館(紀念館)設置了19項指標,圖書館、文化館(群藝館)均設置了20項指標。每一指標用5點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來衡量受訪者參觀該館的滿意度,按照“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設置5個序列等級,依次賦予5、4、3、2、1分的分值,以此量化受訪者對“三館”的滿意度評價。
(二)問卷的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以分層抽樣為原則,在全國選取了15個省(自治區(qū)),東中西部各選取5省(表1),每個省按層級抽樣,以省、市、縣為層級單位,分別抽取1個省級館和4個地市級館,每個市下面再抽取4個縣級館。照此原則,本次調查在全國范圍內應抽取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群藝館(文化館)的樣本均為15個省級館,60個地市級館和240個縣級館,全國整體樣本為45個省級館,180個地市級館和720個縣級館。本次調查問卷分單位問卷和公眾問卷進行發(fā)放,單位問卷各館1份;公眾問卷每個省級館40份,地市級館20份,縣級館15份。在實際調研過程中,由于各省市特別是縣級基層館設置情況不一,最終本次調研全國實收有效問卷量為14810份,其中博物館(紀念館)3795份、圖書館5453份、群藝館(文化館)5262份,各省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SEM模型估計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為極大似然法,使用極大似然法來估計參數時,樣本數據必須符合多變量正態(tài)性假定,此外樣本數據也不能太少,但樣本數據太大,使用極大似然估計來估計參數時,適配度的卡方值會過度敏感,因而進行SEM模型估計與決定模型是否被接受時應參考多向度的指標值加以綜合判斷。
文化福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運用結構方程模型能夠在一定范圍上對其進行測定。本文主要以“三館”的免費開放績效為例來分析城鎮(zhèn)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影響因素。根據實際情況,“三館”中的潛變量設定為5個,分別是場館環(huán)境、設施設備、服務內容、個人特征、功能。由于各館的不同特點,相應的觀察變量也略有不同。其中,相同的觀測變量有12個,分別是參觀時間、總收獲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外觀設計、環(huán)境優(yōu)美、結構布局,安全標志、免費寄存處、休息區(qū)設置、公益性衛(wèi)生間、停車場面積。不同的觀測變量主要體現(xiàn)在服務內容上,具體指標可參見第四部分實證分析。在本模型中場館環(huán)境、設施設備、服務內容、個人特征是外生潛變量,功能的實現(xiàn)是內生潛變量。
四、實證分析
(一)“三館”的模型輸出圖和參數估計
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場館環(huán)境、設施設備、服務內容對居民功能的實現(xiàn)產生影響,而居民功能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在居民在場館內的參觀時間以及參觀后的收獲上。“三館”有著各自的特點和要求,所以在觀測變量的選擇上略有區(qū)分。一般而言,居民的收入水平與文化程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居民個人的文化福利水平。為測量這一影響程度,本文利用AMOS7.0軟件對“三館”的結構方程路徑圖進行相應的計算和分析,得到輸出路徑圖的各項參數值,圖1、圖2、圖3分別為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的標準化系數輸出圖。
觀察“三館”的標準化系數輸出圖,我們發(fā)現(xiàn):一是居民的個人特質,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居民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在“三館”中與個人功能的相關度均是相對較高。這說明,居民的學歷和收入對居民文化福利水平有著較大影響。二是個人功能的實現(xiàn)與個人參觀的總收獲關系顯著,且相關度較高。三是測量模型中的觀測變量都很好地解釋了潛變量。
由表14可知,三館的模型擬合效果都很好,其結果均可接受。
五、政策建議與改進
本文基于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視角,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了公益性場館對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影響因素。從“三館”的模型結果來看,居民的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對于居民個人福利水平都有顯著影響。這說明,現(xiàn)階段增加居民的收入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提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是提高居民文化福利水平的有效途徑。由于三館的不同特點,模型的結果不盡相同,但本質上相同的是提升公益性場館設施的環(huán)境、設施以及服務狀況能夠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一)提升文化教育水平與藝術鑒賞能力
良好的教育能夠提升人們的藝術文化欣賞能力。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們的知識視野,而公益性文化設施又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并且這些文化設施擁有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博物館的豐富歷史文物讓人置身于歷史變遷之中,圖書館的浩瀚書海讓心靈變得純粹干凈,因此可以把學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設施聯(lián)系起來。在美國,許多學校課程直接開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里,以最大化的擴展公益性文化設施的教育功能。以博物館為例,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措施:對于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制定配合學校的教育項目,提高中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動手能力;對大學生,提供專業(yè)性的講解,為他們從事相關的藝術學習和研究提供方便;對于學者,庫房是開放的,博物館提供珍貴的文物、資料,供其觀摩、學習、鑒賞和研究。我國應大力支持博物館、圖書館以各種形式參與學校、社區(qū)文化建設,讓公益性文化設施工作成果惠及更多民眾,使之成為陶冶人們情操、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場所。
(二)設立居民文化消費補貼
研究顯示,居民自身收入狀況對其文化福利水平有重要影響。為了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文化福利,特別是對于低收入者人群,政府可以通過設立文化消費補貼的形式,鼓勵和吸引貧困居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如通過發(fā)放“文化消費劵”、“文化消費卡”、“文化積分卡”等,也可以向城市低保戶居民免費發(fā)送圖書報刊或進行其他形式的文化消費補貼。文化消費補貼是一項文化民生工程,“文化民生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廣大群眾的精神生命的安頓問題,亦即安身立命之道的解決問題”。因此,公益性文化設施除免費開放外,還要積極探索其他形式來解決居民的文化民生問題,提高居民文化福利水平。
(三)完善公益性文化設施服務網絡
進一步完善“三館”公共文化陣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使設施配套齊全,布局合理,方便居民參加文化活動。近年來,國家為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基本權益,加大了財政投入,實施了一系重點公益文化工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陣地,“三館”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所處環(huán)境、內在設施設備等硬件設施是公益文化工程所要求建設的主要對象。一般而言,省級、市級館舍建設已經比較完備,縣一級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還相應比較落后,尤其是中西部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因此,要積極推動基層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做到公益性文化設施普遍達標。
第一,構建以傳統(tǒng)物理館舍為主體,以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補充的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以市圖書館為總館,縣、街鄉(xiāng)級圖書館為分館的“總分館制”管理模式,實現(xiàn)總分館聯(lián)采統(tǒng)編、通借通還。建立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服務網絡。
第二,構建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公辦博物館全免費開放及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提升民辦博物館公益性;提升區(qū)域文化品質,形成高端博物館、民辦博物館、地區(qū)特色博物館互為補充的博物館服務網絡。
第三,繁榮文化館公共文化活動,由文化館辦文化向文化館管文化轉變,健全社會文化組織,聯(lián)合地方和社區(qū)文化團體組織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引導功能,引導民間藝術團隊加入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使公共文化活躍在城市廣場、街頭巷尾。
另外,在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可將館舍改建修建的注意力轉移至提供文化服務的設備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上,重視維修維護工作,以充分發(fā)揮設備設施應有的功能。
(四)打造公益性文化服務信息共享平臺
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手段,利用網絡、通訊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公共文化技術支撐系統(tǒng),實現(xiàn)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加快推進公益性文化設施數據庫和文化用戶數據管理庫建設。加強數字信息化建設,繼續(xù)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立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群眾活動遠程指導網絡。以圖書館為例,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終端,拓展自助圖書館服務功能,增加網上圖書館、實時信息更新、電子閱報等服務。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xiāng)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保障基層居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資源,享受數字化公共文化資源服務。
(五)拓展館舍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伴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理應承擔滿足人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服務職能。隨著公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公益性文化設施應建立公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擴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以實現(xiàn)其社會教育、娛樂休閑等服務職能。
以博物館為例,公眾對于博物館(紀念館)的滿意度評價在設施設備和服務內容方面相對較低。調研顯示,有88.6%的博物館沒有餐飲服務設施,21.9%的博物館沒有停車場,32.7%的博物館休息區(qū)設置的坐席數不到12個。在服務內容上,僅有22.7%的博物館能提供文物鑒定服務,9.3%的博物館能提供書畫裝裱服務,僅有25.5%的博物館擁有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擴展的服務項目。因而無論是作為其開展服務職能的物質基礎——設施設備,還是作為其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服務內容,博物館(紀念館)均存在改善、提高的地方。
在保證各級場館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的基礎上,還要利用現(xiàn)有優(yōu)勢,開展如下特色服務:
一是注重服務對象的多元化。在服務對象上,除去面向一般的大眾之外,還應當考慮特殊群體的需求。例如針對兒童,館舍里面的設備、設計要符合兒童的特殊需求,通過游戲等形式來拓寬兒童的知識視野。針對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以把公共文化活動送進社區(qū),讓老年人或殘疾人不出門也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
二是注重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的多元化。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作為科普教育的前沿基地,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展覽、閱覽等活動,還應當充分發(fā)揮館舍的文化休閑功能,開設電教設施、餐飲服務、特色禮品商店、家庭活動場所、文化交流分享中心等多種服務內容和形式,全方位系統(tǒng)性地完善服務職能。
三是要充分開發(fā)自身的文物資源、信息資源以及設備、設施資源,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文物復制品、圖片、相冊、書籍、禮品等。
為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亟需國家制定省地縣三級各館舍的服務標準,改善館舍的硬件條件,根據人們實際需求,擴展服務項目,切實促進其服務能力和使用率的提升,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下轉第24頁)(責任編輯:楚小慶)
①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73782_K4.html.
② 李琮主編《西歐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頁。
③ 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第8頁。
④ T.H.Marshall, social policy, London, Hutchinson univ. library, 1965,p.7.
⑤ 韓楓《大眾媒體與鄉(xiāng)村文化福利構建》,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⑥ 呂效華《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理論探討》,2012年第1期。
⑦ Cultural Well-Be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1: Definitions and contexts of cultural wellbeing。http://www.mch.govt.nz/search/site/cultural%20wellbeing,2012.
⑧ 胡象明《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對公共政策的意義》,《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⑨ 同⑥。
⑩ 李占樂《現(xiàn)代城市社會福利事業(yè)的興起——變遷與模式轉換——以武漢市為個案的制度考察》,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B11 侯志陽、孫瓊茹《農村文化福利資本與文化福利治理》,《改革與發(fā)展》,2013年第3期。
B12 方福前、呂文慧《中國城鎮(zhèn)居民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和結構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B13 Jarrod M. Haar,Dave M. Brougham :An Indigenous Mod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place Cultural Wellbeing ,Soc Indic Res,2013.110:873–890 .
B14 也包括在城鎮(zhèn)、城鄉(xiāng)之間的流動人口以及短時居住在城鎮(zhèn)的居民。
B15 歐文·休斯認為對于公益性部門的績效評估除了應該有關于目標的全面進展情況,或者關于財政目標的成就指標之外,還應該有關于顧客或委托人滿意程度的指標。[澳]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Opening for Free
CHEN Bo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
Abstract:Cultural benefit is an important composite of residents' benefit level. In the context of opening for free, to visit museum, cultural center, library and other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becomes significant benefit source for townsfolk. Through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will 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the background of opening for free.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as regards to residents who vis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their degree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level impact a lot upon the cultural benefit level they attain. An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and service will help to promote resident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Key Words:Cultural Benef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y; Open to the Public for Fre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三是要充分開發(fā)自身的文物資源、信息資源以及設備、設施資源,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文物復制品、圖片、相冊、書籍、禮品等。
為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亟需國家制定省地縣三級各館舍的服務標準,改善館舍的硬件條件,根據人們實際需求,擴展服務項目,切實促進其服務能力和使用率的提升,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下轉第24頁)(責任編輯:楚小慶)
①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73782_K4.html.
② 李琮主編《西歐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頁。
③ 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第8頁。
④ T.H.Marshall, social policy, London, Hutchinson univ. library, 1965,p.7.
⑤ 韓楓《大眾媒體與鄉(xiāng)村文化福利構建》,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⑥ 呂效華《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理論探討》,2012年第1期。
⑦ Cultural Well-Be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1: Definitions and contexts of cultural wellbeing。http://www.mch.govt.nz/search/site/cultural%20wellbeing,2012.
⑧ 胡象明《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對公共政策的意義》,《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⑨ 同⑥。
⑩ 李占樂《現(xiàn)代城市社會福利事業(yè)的興起——變遷與模式轉換——以武漢市為個案的制度考察》,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B11 侯志陽、孫瓊茹《農村文化福利資本與文化福利治理》,《改革與發(fā)展》,2013年第3期。
B12 方福前、呂文慧《中國城鎮(zhèn)居民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和結構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B13 Jarrod M. Haar,Dave M. Brougham :An Indigenous Mod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place Cultural Wellbeing ,Soc Indic Res,2013.110:873–890 .
B14 也包括在城鎮(zhèn)、城鄉(xiāng)之間的流動人口以及短時居住在城鎮(zhèn)的居民。
B15 歐文·休斯認為對于公益性部門的績效評估除了應該有關于目標的全面進展情況,或者關于財政目標的成就指標之外,還應該有關于顧客或委托人滿意程度的指標。[澳]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Opening for Free
CHEN Bo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
Abstract:Cultural benefit is an important composite of residents' benefit level. In the context of opening for free, to visit museum, cultural center, library and other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becomes significant benefit source for townsfolk. Through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will 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the background of opening for free.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as regards to residents who vis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their degree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level impact a lot upon the cultural benefit level they attain. An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and service will help to promote resident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Key Words:Cultural Benef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y; Open to the Public for Fre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三是要充分開發(fā)自身的文物資源、信息資源以及設備、設施資源,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文物復制品、圖片、相冊、書籍、禮品等。
為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亟需國家制定省地縣三級各館舍的服務標準,改善館舍的硬件條件,根據人們實際需求,擴展服務項目,切實促進其服務能力和使用率的提升,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福利水平。(下轉第24頁)(責任編輯:楚小慶)
①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73782_K4.html.
② 李琮主編《西歐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頁。
③ 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第8頁。
④ T.H.Marshall, social policy, London, Hutchinson univ. library, 1965,p.7.
⑤ 韓楓《大眾媒體與鄉(xiāng)村文化福利構建》,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⑥ 呂效華《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理論探討》,2012年第1期。
⑦ Cultural Well-Be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1: Definitions and contexts of cultural wellbeing。http://www.mch.govt.nz/search/site/cultural%20wellbeing,2012.
⑧ 胡象明《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對公共政策的意義》,《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⑨ 同⑥。
⑩ 李占樂《現(xiàn)代城市社會福利事業(yè)的興起——變遷與模式轉換——以武漢市為個案的制度考察》,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B11 侯志陽、孫瓊茹《農村文化福利資本與文化福利治理》,《改革與發(fā)展》,2013年第3期。
B12 方福前、呂文慧《中國城鎮(zhèn)居民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和結構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B13 Jarrod M. Haar,Dave M. Brougham :An Indigenous Mod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place Cultural Wellbeing ,Soc Indic Res,2013.110:873–890 .
B14 也包括在城鎮(zhèn)、城鄉(xiāng)之間的流動人口以及短時居住在城鎮(zhèn)的居民。
B15 歐文·休斯認為對于公益性部門的績效評估除了應該有關于目標的全面進展情況,或者關于財政目標的成就指標之外,還應該有關于顧客或委托人滿意程度的指標。[澳]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Opening for Free
CHEN Bo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
Abstract:Cultural benefit is an important composite of residents' benefit level. In the context of opening for free, to visit museum, cultural center, library and other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becomes significant benefit source for townsfolk. Through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will 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the background of opening for free.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as regards to residents who vis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their degree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level impact a lot upon the cultural benefit level they attain. An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and service will help to promote resident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Key Words:Cultural Benefit; Public Cultural Facility; Open to the Public for Fre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