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清俗曲中百姓社會生活的記錄

2014-09-02 04:32:38劉曉靜王婷
藝術百家 2014年4期

劉曉靜+王婷

摘要:明清俗曲作為明清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它以最具平民色彩的歌唱體和最多作品的藝術類型,記錄了明清時期普羅大眾質樸的生活方式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從一個側面再現了當時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焦點。明清俗曲純真尚情、內涵豐富,以歌詠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為主,反映了時人對封建禮教的蔑視和反抗,同時又不乏傳統的耕樵漁獵和新興的商賈百工生活狀態的描摹和情感表達,它用通俗的語言抒發著內心的情感,以民眾的口吻述說著自己的生活,通俗簡約、清新活潑,充分描繪出明清百姓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明清俗曲對于明清音樂史、文學史乃至社會生活史的研究,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音樂藝術;明清俗曲;藝術作品;情愛;商業;世俗化;社會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明清俗曲”是我國明清時代流傳的“小曲”、“小唱”、“時調”、“俚曲”等的統稱,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有著深遠影響的藝術品種。它繼承宋元詞曲和山歌、謠曲的藝術材料,廣泛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經驗,融會職業、半職業民間藝人和士大夫文人們的創作精華,經過廣泛的流傳,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品格的、“雅俗兼屬”的藝術品種。它萌發于元末,興起于明初,盛行于整個明清兩代,經明清兩代540余年的發展,從而成為我國一個時代藝術文化的杰出代表。①

明清俗曲以真摯的情感和真實的生活為表現對象,是時人對自身情感、生活狀態以及社會現實直抒胸臆的表達。它以情歌為主,多以女性的口吻表達對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向往,或是潑辣直率、天真少女的你儂我儂,或是獨守空房、閨怨思婦的情思念想,亦或是蔑視禮教、追求自由的反抗和控訴,無一不反映了市民階層對虛偽和陳腐的封建禮教的大膽蔑視與反抗。當然,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明清俗曲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體現了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真實再現了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態,如辛勤勞作的農民在風調雨順時的欣慰和旱澇無常時的愁苦,樵夫、漁夫及獵戶的逍遙自在和漂泊無依。在傳統的耕樵漁獵之外,我們也能從俗曲中更鮮活地體驗到明清時期工商業的繁榮及其所帶來的市井生活的新信息,社會生活出現商業化和世俗化傾向,各階層對金錢和財富異常強烈的追求。本文即從這些明清俗曲的文獻作品中,來探尋那波詭云譎的生命世界。

一、引言

中國古代的民間歌謠,從《詩經》、樂府民歌直到明清俗曲,雖然屢經文人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和編排,其本身始終保持著與普通民眾生活的緊密結合。明清俗曲最突出的特征“真”,尤其指出了俗曲這種藝術形式真實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和思想感情。袁宏道《陶孝若枕中囈引》一文曾從創作和欣賞的角度分析了俗曲民歌“真”的特色:“勞人思婦”心聲之真誠吐露,沒有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這就是民間的詩人歌手、喜愛俗文學的文人作家,甚至是富有生活情趣的普通百姓,在創作俗曲時所有意識或無意識遵循的“情真而語直”原則;從欣賞的角度來分析,也只有那些真切反映普通民眾之情感和市井百態之現實的作品才能撥動聽者之心弦,進而使其為之雀躍。有學者在評價民歌的動人之處時,這樣說道:

民歌的動人之處還在于飽滿膨脹的生命之力。其精神或可概括為命運的抗爭,愛的高揚,生命熱情與激情的噴涌。喜怒哀樂、憂憤牢騷,千姿百態,搖曳多姿,每一支曲調都是一段鮮活往事的再現。并且,民歌中的情感,快樂也好,哀怨也好,從來都不是源于狹隘的一己之心;或觸物起興,或借物傳情,或寄情于景,宇宙萬物之心皆與人的心靈息息相通,借一縷荷瓣的清香,聽雎鳩和鳴、雁陣驚空,聲聲喚起至情的感動;挽一束月出的銀輝,見花開花謝、水流無情,處處悅動著生命的企望。②

如果說這種飽滿的生命之力,是中國傳統民歌一直就具有的內質的話,那么,明清民歌俗曲中所體現出來的市井百姓的生命力度應該是最透徹、最瀟灑、最多情的。

二、俗曲中的情愛主題

明清俗曲以情歌為主,主要表現了大膽而又潑辣的男女愛情,其間對于情欲的渲染極為濃厚。馮夢龍在《敘山歌》中曾指出,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時調“皆私情譜耳”,雖有些絕對,但對于明代俗曲總體上的面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總括。陸容也說:“吳中鄉村唱山歌,大率多道男女情致而已?!雹勖髑逅浊斜磉_愛欲的主題層出不窮,我們需從俗曲的具體內容入手,去真切地感受這愛欲的表象及其背后豐富的市井風俗影像和深刻的社會內容。

明清俗曲中的情歌作品大都以女性的口吻唱出,但女性的解放卻經歷了一個曲折、艱難而又順應時代潮流的過程。明朝是獎勵貞節最突出的時代,朱元璋剛登基便下達詔令:“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④寡婦守節不但自己可以受到旌表,就連本家的徭役亦可得以免除。后來,統治者又頒行、刊刻了類似于《古今列女傳》《內訓》《女訓》《閨閣女四書》等一系列的女性規誡文書,民間也流傳著《閨范圖說》《新婦譜》之類的通俗讀物。在這種制度以及倫常教育體系的影響之下,明朝節婦烈女之多,超過了以往歷代的紀錄,“載于《明史》最著名者有308人”⑤。除了有沉重的精神枷鎖束縛婦女之外,纏足這樣的封建陋習也嚴重損害著女性的身心健康。到了清代,中國婦女的非人生活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物極必反,在君主專制、儒家禮教空前強化的同時,明清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宋明理學的新思潮以及動搖封建統治的新型生產關系和階級力量。這種情形反映在婚姻和兩性關系史上,便是對婦女實行封建禮教高壓與社會出現浮靡之風并行的社會現實。

俗曲中的女主人公往往能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愛意,明代陳所聞編《南宮詞紀》卷六《汴省時曲》記錄了一首河南民間廣為傳唱、并有多種“版本”的曲子:

傻俊角,我的哥,和塊黃泥捏咱兩個。捏一個你,捏一個我,捏的來一似活托,捏的來同床上歇臥。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⑥

馮夢龍所編《掛枝兒·歡部》也有類似的一篇:

泥人兒,好一似咱兩個:捻一個你,塑一個我,看兩下里如何?將它來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個你,重塑一個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⑦endprint

曲中的少女潑辣天真、直率純潔,她的內心被美麗的愛情所占滿,絲毫沒有被封建禮教所禁錮的苦情模樣。泥人的比喻新穎奇特,很容易被人所熟記??梢韵胂?,這樣一首感染力極強的作品,會讓多少男女心中泛起漣漪。有學者指出:“這種呼聲,在把禮教殺人視為‘天理的時代,是勇敢的抗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種呼聲正是人性開始復甦的標志。”⑧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時尚小令》中盛贊其為《鎖南枝》歌之冠,李開先《詞謔》中記李夢陽、何景明對這首民歌“酷愛之”,評其為“時調中狀元也”,后世研究明代文藝的學者亦把此曲作為名篇介紹分析。

也許在愛情的開端更多的需要男女間甜言蜜語的你儂我儂,一旦真正發展為熱烈的愛情之后,戀人間最難忍受的恐怕就是離別與相思。明清俗曲中有大量表現送別之纏綿、相思之凄苦、盼歸之熱切的作品,讀來令人頗為感動,甚至被其中的深厚情意所震撼。馮夢龍輯《山歌·桐城時興歌》有一首《送郎》:

郎上孤舟妾倚樓,東風吹水送行舟。老天若有留郎意,一夜西風水倒流。五拜拈香三叩頭。⑨

女主人公倚樓遠望,只盼西風吹起,喚回那西行的情郎,哪怕燒香磕頭她也情愿。此曲雖短,但情真意切,清新動人。又如明代黃文華輯《新增楚歌羅江怨·紗窗外月影開》:

紗窗外月影開,乖親要去,奴淚盈腮。臨行扯住衫和帶,囑咐你早些回來。枕邊官且莫丟開,閑花野草休貪戀,戒指兒授送多才,悶來時留解情懷,心猿意馬牢拴在。程途上早早安排,旅京外休逞刁乖,夜眠少起,怕風吹壞。好姻緣平白的分開,撇得奴孤枕難捱。冤家,怎舍得你在天涯外! ⑩

也許在即將出門在外的丈夫眼里,妻子的諄諄囑咐確乎有些多心和多余,但在讀者眼里,她對丈夫的掛心、體貼和難舍難分之情卻又是如此的楚楚動人。一句“怎舍得你在天涯外”便足以讓人生出些憐愛。分離難,難分離,下面這首曲子寫得可謂驚天動地:

要分離,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離,除非是東做了西。要分離,除非是官做了吏。你可分時分不得我,我要離時離不得你。就死在黃泉也,做不得分離鬼!B11

其實,更值得憐憫的是那些獨守空房的閨怨思婦們,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世界里,她們的形象永遠是那樣的獨特。明代無名氏輯《新編題西廂記詠十二月賽駐云飛》有一首《奴罵才郎》:

奴罵才郎,葉落歸秋在那廂?撇奴在銷金帳,閃的我心飄蕩。嗏,不住淚汪汪,倚定門兒不住的連連望,忽上心來痛斷腸。B12

這里的女子痛哭斷腸,好不悲傷,那里還有一位與她同命相連:

青山在綠水在,冤家不在。風常來雨常來,情書不來。災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春去愁不去,花開悶未開。倚定著門兒,手托著腮兒,我想我的人兒,淚珠兒汪汪滴滿了東洋海,滿了東洋海!B13

情人書信不來,便有等待不及的女子主動給遠方的意中人寫信了,明代龔正我選輯《急催玉歌》有一首俗曲這樣唱道:

一重山兩重山,阻隔著關山迢遞。恨不得來見你,空想著佳期。默地里思一會想一會,要寫封情書捎寄。才放一只桌兒,鋪著一張紙兒,磨著一池墨兒,拿著一枝筆兒;未寫著衷腸,淚珠兒先濕透了紙,先濕透了紙。B14

筆墨具已準備妥當,但當真正要下筆為文之時卻又停下筆來,因為那濃烈的思念之情涌上心頭,再也遏制不住那奪眶而出的淚水,以致到頭來“未寫著衷腸”卻已把信紙打濕。

俗曲中的女性充滿了愁怨,以致哭哭啼啼、束手無策。這是那個實行封建制度男權社會里,婦女受到歧視、在社會與家庭中的地位低下所造成的。在明清俗曲中,勇于追求幸福、沖決制度與道德藩籬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比例。它們具體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女性與封建禮教的種種沖突,沖突的結果不是一方屈服于舊的秩序,而是抗爭!“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受傳統禮教壓迫和封建婚姻制度摧殘的婦女,命運最為悲慘,身受的痛苦最為深重,所以她們反抗封建壓迫的呼聲,要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也就常常在民歌中得到充分而強烈的反映?!?sup>B15俗曲中有的作品表現了受新思想影響的女性沖破世俗羈絆、追求自由婚姻的強烈愿望,有的作品表現他們對禮教束縛的蔑視:“郎有心,姐有心,啰怕人多屋又深。人多那有千只眼,屋多那有萬重門?!保ā渡礁琛び行摹罚┯械氖菍Ψ饨ɑ橐鲋贫鹊摹案改钢?,媒妁之言”的否定:“弗用媒人弗用財?!保ā渡礁琛っ彙罚└少F的是,還有許多情歌,直率地表白青年男女在擇偶時不計較榮華富貴、門戶地位,只求情投意合愿望的實現。明代無名氏編《四首五更駐云飛》有一首這樣寫道:

受盡榮華,紅粉嬌娥不順他。名聲天來大,說起家常話。嗏,把奴配與他。你有錢時,買求媒人話,空有珍珠都是假?。ㄓ郑?sup>B16

清代無名氏輯《新鐫南北時尚絲弦小曲·你愛我千般好》更是直吐胸臆:

你愛我千般好,我愛你百樣嬌;妙人兒正遇著人兒妙,既相交論什么錢和鈔?山盟海誓枕邊言,知心話兒休使人知道。B17

就連青樓賣笑的女子也唱出:

萬兩黃金,買出一點癡心:情投意愿,何在乎銀錢!B18

清代無名氏輯《萬花小曲·劈破玉·俏冤家我愛你聰明伶俐》則大膽直接地為我們勾勒出女性所追求的新愛情婚姻標準:

俏冤家我愛你聰明伶俐,我愛你說話兒又投機,我愛你乍相逢留情留意,我愛你人物俊,我愛你做事實,我愛你,知情趣的冤家,冤家!我才把真心付與你。B19

如果將它與當今的女性擇偶標準進行比較的話,估計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接連六個“我愛你”,環環相扣,反映了女主人公追求純真愛情的美好愿景與強烈感情。

當然,在封建社會里,人們爭取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民主要求和愿望越是強烈,就越有可能受到干涉和阻撓。前文提到的相思、痛苦和哀怨的情歌,體現了一種消極而又無助的反抗,而有些抗爭則是主動、強勢甚至有些叛逆了,這也正是那個思想解放時代之暗流涌動的必然體現。俗曲中有大量描寫私情的作品,就連偷情也時常被當作歌詠的對象。明代龔正我輯《時尚古人劈破玉歌》有四則一組的母女問答,被鄭振鐸譽為是“中國俗文學史上極罕見的漂亮文字”,贊譽其漂亮就在于其間體現出來的青年女性在私情面前的不卑不亢,敢做敢當。馮夢龍所編《山歌》卷二中有一首《偷》,表現出了主人公堅決沖破封建牢籠的叛逆精神:endprint

結識私情弗要慌,捉著子奸情奴自去當,拼得到官雙膝饅頭跪子從實說,咬釘嚼鐵我偷郎。B20

又如《霓裳續譜》卷四《夜至三更你來到》云:

夜至三更你來到,既要相逢別把門敲。你來時窗欞外面學貓兒叫,叫一聲奴在房中就知道。禪被著襖兒,花花花,我去瞧瞧。開開門,“貓”的一聲往里跳,俏人兒來的輕巧去的妙。B21

男女之間的私通也是古代話本、小說中常見的題材,這些描寫在“瞞娘”、“瞞夫”和“瞞人”的條件下大膽“偷情”的作品,“是市民社會對封建倫理觀念‘存天理、滅人欲的蔑視,是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婚姻模式的抗爭,體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自我追求”B22是一種反抗的表現。同時也要看到,這些反應私情的作品大都是輕佻地、淫蕩地、狠褻地加以渲染的色情之作。相對于這些內容曖昧的作品來說,直接露骨描寫性愛的俗曲則更為后世學者所詬病,如何評價這些作品是大家不得不正視的重要問題。總的看來,這類作品多出于妓女嫖客之手,但也不排除是市民階層受淫佚之風熏染而發泄性欲之體現。明代社會嫖娼宿妓現象非常普遍,在洪武、永樂年間,官妓制度較為盛行,官妓的來源主要為罪犯、俘虜的妻女、靖難罪臣之家屬等。明代中期取締了官妓,此后,娼妓基本上都是由私人經營。同時,明政府嚴禁官員出入妓院狎妓宿娼,情節嚴重的,就會革職查辦。到了嘉靖、萬歷以后,皇帝倦于勤政,而官員士大夫尋花問柳,前朝的禁令已形同虛設?!半S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意識的抬頭,人們日常消費生活在沖破封建禮制之束縛的同時,縱欲思想的產生,客觀上促使享樂糜爛生活風氣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以南京、北京為中心,大同、揚州等地的娼妓也大量發展起來。”B23清代娼妓業興盛不減前代,在商品經濟、社會腐敗、人欲橫流的風氣影響下,出現了畸形的繁榮。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娼妓制度沿襲明代而有所發展,妓女已從賣藝為主完全轉到出賣肉體和色相;往日妓女撥弄絲竹弦管、吟唱鶯歌燕語的景象已經蕩然無存,妓院真正成為腐敗、黑暗社會的一個縮影”。B24

萬歷年間的沈德符發現對于【打棗干】、【掛枝兒】等曲子,不管南方北方,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不管身份貴賤,人人都學著唱,人人又都喜歡聽,以至于刊刻印成曲本子,到處傳唱,著實真令人驚嘆。在那些風流韻所,不論主要以賣藝為主,還是出賣肉體和色相,那里的蕓蕓眾生們更是喜愛唱些艷俗的小曲以助興致。張岱《陶庵夢憶》卷四《二十四橋風月》就記載說,揚州等地的妓院里妓女們便經常唱些諸如【劈破玉】之類的小詞。我們從《金瓶梅》這樣的世俗小說中也能窺見這方面的信息,《金瓶梅》中的陳經濟、潘金蓮、孟玉樓、李桂姐等人都非常擅于唱時調小曲,至于妓院的妓女,賣唱的藝人優伶,唱得更多了。愛聽俗曲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西門慶雖不大唱,但他是個“歌迷”,聽妓女唱、優伶唱,是他的“閑情”之一。他曾請李桂姐在席前唱起了南曲【駐云飛】:

舉止從容,壓盡構欄占上風。行動香風送,頻使人欽重。嗏,玉杵污泥中,豈凡庸?一曲清商,滿座皆驚動。何似襄王一夢中,何似襄王一夢中!B25

【駐云飛】是民間曲調名,流行于明成化年間,明顧起元撰《客座贅語》和沈德符撰《顧曲雜言》,都提到明中葉民間流行【駐云飛】的史實。這里桂姐所唱之【駐云飛】是傳奇《玉環記》中一支同名曲的改作。在當時,彈唱小曲已成為妓院的一種特色娛樂,乃是妓女用它來討嫖客歡心的一種重要手段。這小曲的內容自然多艷俗裸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襯托這充滿性欲的氛圍,更好地實現金錢與欲望的交易。娼妓業的吟唱也影響到了社會風氣,《博平縣志》卷四《民風解》就曾經指出:

酒廬茶肆,異調新聲,淚淚侵淫,靡然不振,甚至嬌聲充溢于鄉曲,別號下延于乞丐……相率成風。B26

清代《刑律雜犯》甚至還專門出臺規定禁止“鄙俚褻慢之詞”的刊刻與傳播,足見淫佚之曲流行之影響。我們在明清一些俗曲中也分明能感受到一些小市民在愛情上輕率玩弄的庸俗意識,當然這也是整個社會趨向淫樂奢靡的一種反映。

總的來看,從作為“私情譜”的俗曲中,可以看到市井生活中新思潮、新觀念對傳統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的巨大沖擊。與此同時,對純美愛情與自由婚姻的孜孜以求,也極易走向對一切倫理道德的藐視。于是,竭力渲染男女性欲的俗曲作品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可以說,明清關于男歡女愛的俗曲作品如同變奏,以愛情為主旋律的同時出現了一些變形,使整個樂曲顯得更復雜多變。

三、俗曲中的耕樵漁獵

明清俗曲雖以泛濫無羈的男女私情為主要歌詠對象,但情感的宣泄卻不是生活的全部,俗曲中仍有一部分內容真實再現了當時社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狀態,如農民耕作的辛勞,樵夫打柴的快樂,漁翁垂釣的自在以及獵戶狩獵的灑脫等。

農民的生活就是隨著四時的推移而變換,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從浸種、耕田、耖田、布種、下壅、插蒔、摥田、車戽、收割、打稻、牽礱、舂碓到上倉,農民深知辛勤勞作才可能換來稻谷的豐收。風調雨順,又兼官府未增苛捐雜稅,農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三月清明浸種天,去年包裹到今年。日浸夜收常照管,只等芽長撒下田。翻耕須是力勤勞,才聽雞啼便出郊,耙得了時還要耖,工程限定在明朝。初叢秧芽未長成,撒來田里要均平。還愁鳥雀飛來吃,密密將灰蓋一層?!?/p>

草在田中沒要留,稻根須用摥扒搜。摥過兩遭耘又到,農夫氣力最難偷。……

無雨無風斫稻天,斫歸場上便心寬。收成須趁晴明好,柴也干時米也干?!?/p>

大熟之年處處同,田家米臼弗停舂。行到前村并后巷,只聞篩簸鬧叢叢?!?/p>

今歲收成分外多,更當官府沒差科。大家吃得醺醺醉,老瓦盆邊拍手歌。B27

農民深知付出一分耕耘就會一分收獲,不用勾心斗角地去計較名利得失,只要收成好,一家老幼團圓,這就是快樂逍遙的生活。endprint

務農人委實身安樂,春去耕夏去耘真個逍遙,秋收冬藏年又到。干柴并白米,安享過時光。老幼團圓,老幼團圓,誰不道你好。B28

然而,農民的生活并不總是如在桃花源一般,古代的農業畢竟是靠天吃飯,遇到旱澇災害,地里顆粒無收,就只能過缺衣少食的日子。

倒了房宅,堪憐生計蹙。沖了田園,難將雙手扤。陸地水平鋪,秋禾風亂舞。水旱相仍,農家何日足?墻壁通連,窮年何處補?往常時不似今番苦,萬事由天做。又無餬口糧,那有遮身布,幾樁兒不由人不叫苦。B29

由于古代主要以木柴為燃料,所以樵夫也是下層眾生中重要的一類人。他們上山打柴,將打來的柴拿到集市上去賣,換得柴米油鹽等日常所需。春天萬物復蘇,森林里的樹木在春雨過后似乎有長出更多枝椏,最適合打柴:

春來快樂算樵夫,橫背板斧上山坡,艷陽天氣春光好,山林樹木果然多。山頭頂,百鳥窩。紫燕銜泥在溪河。觀不盡桃紅并柳綠,喜洋洋得意唱山歌,快樂算樵夫。B30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樵夫在山林打柴,而生活在河海便的漁翁就可以通過打魚來養家,既可以自給自足,又可以將多余的魚賣掉以換取其他生活資料。漁翁真正是“走江湖”之人,深諳風急浪高中如何掌舵搖櫓:

隱情盡曉,舟楫能操,東流西蕩幾千遭,走江湖到老。行時防急水風頭掉,灣時怕淺渚潮頭落,坐時知平地浪頭高,幾樁兒見了。B31

白云鴻影,秋色蒹葭,水中景色迷人,江岸明月高懸,在這樣優美的環境生活,實在是愜意:

秋美孃打魚把網撒,一棹煙波,便是妾家。白云迷鴻影,無邊秋色迷蘆葭。駕扁舟,一絲金鉤深深下,柳蔭深處秋風刮。江岸晚,漁燈遠對明月掛。滿江風,綠水青山開圖畫。B32

漁翁捉到大魚到城里換錢回家買酒,一家人沉醉在魚香與酒香中。這種自給自足的舒適生活,遠離權貴欺壓,妻子團聚,漂流江湖,無所掛礙:

夏來快樂是漁翁,一家老幼住船中,搖過了十里灘頭把網下,拿住大魚樂無窮。那漁翁,到城中,手提魚籃過橋東,賣錢回家沽美酒,大家吃得醉春風,快樂是漁翁。B33

尋常風浪無驚怕,勤勞綱罟無閑暇,團圓妻子無牽掛,坐疏權貴無笞罵。酒篘瓦甕中,船系垂楊下,只知河泊官司大。B34

明代設虞衡司管理山林川澤,獵戶在鷹犬的幫助下打得獵物,雖頂風霜嚴寒,卻也落得逍遙自在:

飛鷹走犬拿雞兔,擔叉挾弩擒獐子鹿。羊裘絮襖擋風露,翁鞋布襪行山路。皮張做課程,毛羽應門戶,姓名已入虞衡部。B35

我國古代社會在傳統的耕樵漁獵生產中強調“因地制宜”的要領和“斧斤以時入山林”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依傍地理環境開展適合的生產實踐,在沃野肥田處耕地開荒,在溪澗河浦處撒網捕魚,在豐林茂木處斫伐砍削,在水草遍披處馳騁畋獵。俗曲中的農田、湖泊、山林、草莽既不是幸福安樂的烏托邦,也不是凄涼悲苦的棲身所,百姓隨遇而安,在辛勤勞作中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四、俗曲中的商賈百工

由于資本主義萌芽和工商業的發展,與傳統的耕樵漁獵相比,商人和手工業者成為明清社會生活中不容忽視的群體。明清俗曲中展現的商賈百工的生活百態也比較豐富。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更為鮮活地體驗到明清民間社會的生存狀態,感受普通民眾的愛憎與酸甜??梢哉f,這些俗曲是非常生動的明清社會、民俗資料。這里,我們主要選取能夠反映當時特有社會現象的俗曲作品,希望能窺見明清市井生活的新信息。

有些俗曲表現了明清時代城市工商業的繁榮,例如《掛枝兒》、《山歌》等在東南地區城市商埠里傳唱的民歌,就可以作為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證據,因為從諸如“鐵店里婆娘會打釘”、“染坊店里會撇青”(《掛枝兒·會》)、“紡織娘叫不得女工頭”(《掛枝兒·虛名》)等曲詞中,我們分明看到那些新興的市民階層——冶煉雇工、紡織女工、商賈之婦、小攤販、當鋪哥等在市井之中穿梭的身影。明代著名詞曲家陳鐸曾深入下層,熟悉人民生活,了解勞動人民疾苦,把眼光轉向機匠、瓦匠、鐵匠等城市下層人民和手工業者。他的時調小曲描繪了勞動人民的辛勤生活,鞭撻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資本主義萌芽初現時期的情形,如《機匠》:

雙臀坐不安,兩腳登不辦。半身入地牢,間口葷飯。逢節暫松閑,折耗要賠還。絡緯常通夜,拋梭直到晚。捋一樣花扳,出一身餿酸汗。熬一盞油干,閉一回瞌睡眼。B36

明代中葉,我國江南一些市鎮出現了一些以織布為業的機戶,他們開設作坊,雇工勞動。那些自己沒有織機的機匠,則只好出賣勞動力,“計日受值”。這首曲子就為我們描繪了明中葉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雇傭工人高強度勞作的情景,此外還透露出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初期手工作坊管理機制的相關信息。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對此,俗曲中也有豐富的反映?!赌奚牙m譜·數岔·販貨求財》:

販貨求財,呀呀喲!你賣的是什么東西拿出來,你把箱子打開。我賣的是茶鐘兒酒鐘兒,瓶兒罐兒,簪兒棒兒,鈕兒扣兒,池兒筷兒,刷牙抿子,九江篦子,描金鉆子,鳳頭冠子,大紅汗巾,垂金扇子,扎花褲腿,包頭鈿子,江南帶來的花花紅線帶,還有金造的玻璃珠的抱頭蓮。B37

又如《白雪遺音·馬頭調帶把·貨郎兒》:

貨郎兒,背著柜子遙街串,鼓兒搖得歡。生意雖小,件件都全,聽我聲喊:喊一聲,雜色帶子花紅線,博山琉璃簪。還有那,桃花宮粉胭脂片,軟翠花冠。紅綠梭布,杭州線纂,瑪瑙小耳圈。有的是,木梳墨篦,大朝鈕扣,玉客香皂擦粉面,頭繩似血鮮。新添的,白銅頂指,上鞋錐子,廣條金針,時樣高低梅花瓣,并州柳葉剪。B38

單是從這兩首俗曲中所列名目眾多的商品中,我們想見當時工商業繁榮之一斑?!赌奚牙m譜·寄生草·茉莉花兒街上賣》還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商人形象:endprint

茉莉花兒在街上賣,紅粉佳人叫:“進來!這樣花正好在奴頭上戴?!苯醒狙祝骸皢査t花兒怎么賣?”賣花聞聽喜笑顏開,叫姑娘:“挑著大朵只管戴,莫提價!我不圖賺錢只圖快?!?sup>B39

曲中的小販沿街叫賣茉莉花,受到顧客的歡迎;他服務熱情,要顧客盡管“挑著大朵只管戴”;他還懂得生意經,薄利多銷,宣稱“我不圖賺錢只圖快”。周中明教授恰當地指出:“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封建傳統觀念看來,商人是最卑賤的,而在這首民歌中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卻令我們感到非??上部蓯?。全篇采用對話的形式,也顯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B40但是,活潑可愛的背后還有著類似“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悲哀,也許這便是這個階層最重要的特色,《白雪遺音·馬頭調帶把·常在外》就唱出了他們的辛酸和無奈:

一年四季常在外,叫人掛懷。在外的人兒,為的是錢財,費力爭來。為錢財,拋家失業把家鄉賣,勞苦命中該。一路上,猛風吹來烈日曬,風塵實難挨。走了些深山,過了些湖海,險峻真可駭。只落的,游山玩水開眼界,到處是放懷。這才是,前生少下路途債,一世為求財。B41

商人過度求財的話,便會出現如同《掛枝兒》卷九謔部《銀匠》所抨擊的奸商:

傾銀的分明是活強盜,他恨不得一火筒奪去了你的銀包。你如何不識機落他圈套,他把炭火兒簇一會,瓦蓋兒揭幾遭。撒上一把硝兒也,賊,把銀子兒偷去了。B42

與商人形影不離的也許就是那些享受到便利的各色顧客,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商品,又有哪一個普通老百姓不被吸引呢?《霓裳續譜·寄生草·有一個妞妞兒》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挑擔叫賣的商販對一個女孩子的巨大吸引力:

有一個妞妞兒在門前立,拾頭看見個挑擔的,吆喝的哆哩哆嗦實有趣?!岸箖翰欢啵€有蘇州的南荸薺,蘋果、沙果還有棗兒梨,”欲要買,作女孩的怎出去?急的他叉著腰兒干生氣。B43〖KG2〗

當然,與《茉莉花兒街上賣》中的那位“紅粉佳人”一樣,商品的吸引與封建禮教的束縛形成兩個相反作用的力量也在煎熬著這位可愛的小姑娘??梢姡唐方洕陌l展并非一帆風順,它亟需沖破傳統觀念之窒息。

工商業推動凝滯不前的社會向前發展,影響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的封建自然經濟結構,侵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社會、經濟乃至民風習俗的演變。負販行商拋棄安土重遷的傳統,背井離鄉運銷百貨,在促進商品流通、滿足時人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在不自覺中充當著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對人們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以及交融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利潤的增加和財富的累積,工商業者不僅出現富可敵貴,社會出現政治買賣等現象,商賈的社會形象與身份地位也在逐漸變化,因富而貴使得其由四民之末成為一般百姓所欽羨的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時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俗曲中的世態人情

明代中期開始,當整個社會風氣變得商業化、世俗化之后,人們對于金錢和財富的追求異常強烈,這思想的解放似乎又有些過激。明代鄭之珍撰有《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其中就借蓮花落的形式來表現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

十不親來果不是親,我今說與世人聽;世間若要人情好,惟有錢財卻是親?!?/p>

天有錢來天可親,燒錢做福也回心。地有錢來地可親,將錢置買任君行?!?/p>

父母有錢也可親,暖衣飽食自歡欣。兄弟有錢也可親,易求田地不相爭。……

老婆因錢敬夫主,兒子因錢敬父親,女兒有錢歡喜爹,媳婦有錢不生嗔。……

叔伯如有錢都和氣,朋友有錢盡知心??梢婂X如親骨肉,可見錢是性命根?!?/p>

若是有錢便有勢,不應親者強來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相勸有錢人。B44

這里體現的是,明代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之后,人與人之間關系被金錢所控制,金錢拜物教在社會各階層人士中越來越嚴重。由于商品和貨幣的誘惑,整個社會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錙銖共競”的風氣。與這種趨利風氣相應,社會人心也容易顯得變詐巧佞,加之一些士大夫的偏愛,一些市棍、穿窬之流也有了自己的市場。馮夢龍輯《掛枝兒》中有一首《山人》,便是這類無恥之徒的真實寫照:

問山人,并不在山中住,止無過老著臉,寫幾句歪詩,帶方巾,稱治民,到處去投剌。京中某老先,近有書到冶民處;鄉中某老先,他與治民最相知;臨別有舍親一事干求也,只說為公道,沒銀子。B45

此曲諷刺了山人作為假文士的虛偽本質,批判了他們干謁地方官、為人說情的丑惡行徑,展現了一個幫閑、幫兇的卑劣的靈魂,可與李開先《一笑散》中諷刺貪小利者的《醉太平》一曲相媲美。此外,馮氏《山歌》中也有類似作品,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三批評了山人的愚妄,甚至出現了逐趕“山人”的情形。其實,山人的出現也只是社會不良風氣的細微表象罷了,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的明清社會難免要走下坡路了。社會風氣日趨墮落,世態人情毫無道德可言,面對著這種社會危機,一些有識之士難免會發出一聲慨嘆,朱載堉《醒世詞·誦子令·驢兒樣》將矛頭指向得志之小人的滿腔鄙夷與憤怒:

君子失時不失象,小人得志把肚張。街面騾子學馬走,到底還是驢兒樣。B46

薛論道《林石逸興·水仙子·憤世》則將投槍投向了整個炎涼的社會,對那些反復無常、貪婪之極、不自量力、欺世盜名之徒進行了痛徹的嘲諷:

翻云覆雨太炎涼,博利逐名惡戰場,是非海邊波一丈。笑藏著劍與槍,假慈悲論短說長。一個個蛇吞象,一個個兔趕獐,一個個賣狗懸羊。B47

他還把世態人情之墮落比作“大夢”,再也“提不醒”的昏夢,把沽名釣譽之盛行看作“大藥”也“醫不省”的惡疾:

人情世情,大夢提不醒。沽名釣名,大藥醫不省。百歲一朝,無多光景。一個個尚名求勝,暗里交兵。一言異同荊棘生,機阱口舌成,干戈談笑興。再生包拯,斷不開誰邪誰正。B48endprint

于是,有人選擇了避世,選擇了逃離這混亂的世態?!栋籽┻z音·八角鼓·山景無邊》就勸世人說:

山景無邊,山青是可玩。山左山右山靠山,山花開放山滿前。象簡、撲頭懶去貪,餓了來,吃些松柏子;渴了來,可以澗下有清泉;悶了來,山前觀走獸;煩了來,林中聽那鳥兒喧。雖然不得神仙座,胸不悶來心不煩。山后轉過山童兒來,口中倒把山歌兒念。念的是:世間那有觀山美,勸君何不歸山快樂幾年?!B49

也許光批判、嘲諷、避世總是不夠,《白雪遺音》中就屢次開出了治世的藥方。《白雪遺音·馬頭調·四書注》通過注解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對當時社會上那種巧言令色的惡劣風氣進行了否定,背后潛藏著對于失卻掉的淳樸民風的呼喚:

有朋自遠方來到,久聞仁兄,善與人交。我與你,手拉手兒入太廟。每事問,周公之禮多領教。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喜只喜,言而有信方為妙。恨只恨,巧言令色休同道。B50

《馬頭調·青山綠水》則勸導人們要發揚互相友愛的精神:

青山綠水常常在,人等時來,花等時開,勸親友,不論貧富一樣待。難中人,拉他一把何妨礙?誰家門上,掛著無事的招牌?萬歲爺的江山還有一個興合敗,秦始皇,萬里長城今何在?!

《馬頭調·火爐子熱了》則重提中華民族重義輕利、患難相助、濟困扶危的傳統美德:

火爐子熱了少加炭,人到了難處,多加美言。君子人,走一步來看一看。那小人,只顧走來不顧看,火燒眉毛,且顧眼前。大丈夫,千山萬水往長遠處看。大丈夫,千山萬水住長遠處看。B51

當然,當這些努力再也不能起作用的時候,市井百姓們唯一可走的路便是更加激烈的反抗,甚至是不惜拿起手中的武器與腐朽的封建制度徹底決裂。

六、結語

明清俗曲從傳承價值而言,采用大眾化的語言和時俗化的聲腔,以百姓日常生活和時人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歌唱對象,通俗易懂,簡單易學,為百姓喜聞樂見、廣泛傳唱,因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從研究價值而言,明清俗曲是音樂、表演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形式,蘊含豐富,為明清音樂史、文學史以及社會文化史、民俗學的研究提供研究資料和分析旁證;從現代價值而言,因時代變遷造成的審美差異導致部分俗曲瀕臨失傳,民族瑰寶亟需各界通力合作進行保護性開發。

因此,在保證俗曲本真特色的前提下,對俗曲內容進行適當改造,使其能夠適應現代生活,博取眾長,與時俱進,才能做到常唱不衰,繼續發揮其記錄百姓生活和百姓情感的作用。(責任編輯:楚小慶)

① 劉曉靜《明清時期中國俗曲的發展與傳播》,《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第120頁。

② 徐華《赤裸的性靈——中國古代民歌民謠·自序》,天地出版社,2006年版,第6頁。

③ [明]陸容撰《菽園雜記》卷一,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1頁。

④ 《明會典》卷七十九。

⑤ 劉士圣《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頁。

⑥ 轉引自錢仲聯主編《愛情詞與散曲鑒賞辭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909頁。

⑦ [明]馮夢龍撰,[清]王廷紹、華廣生編述《明清民歌時調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頁。

⑧ 劉永生編《明清詞曲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1頁。

⑨ 同⑦,第443頁。

⑩ 轉引自周中明等主編《中國歷代民歌鑒賞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96-497頁。

B11 同⑦,第63-64頁。

B12 同⑩,第445頁。

B13 同⑩,第508-509頁。

B14 轉引自冀勤評注《俗曲精品》,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頁。

B15 王學泰主編《中國文學通史·第5卷·明代文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341頁。

B16 同⑩,第433頁。

B17 同⑩,第718頁。

B18 [明]馮夢龍撰,[清]王廷紹、華廣生編述《明清民歌時調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2頁。

B19 同⑩,第745-746頁。

B20 同⑦,第300頁。

B21 同B18,第226頁。

B22 葉桂剛、王貴元主編《中國古代歌謠精品賞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頁。

B23 周耀明《漢族風俗史·第四卷》,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頁。

B24 徐君,楊海著《妓女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頁。

B25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119頁。

B26 傅衣凌主編,楊國楨、陳支平著《明史新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頁。

B27 周玉波、陳書錄編《明代民歌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397頁。

B28 路工編《明代民歌集》,古典文藝出版社,1959年版第76頁。

B29 路工編《明代民歌選》,上海古典文藝出版社,1956年版,第43頁。

B30 同B18,第815頁。

B31 同B29,第16頁。

B32 同B18,第509-510頁。

B33 同B18,第509-510頁。

B34 同B29,第18頁。

B35 同B29,第18頁。

B36 王起主編《元明清散曲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頁。endprint

B37 同B18,第389-390頁。

B38 同B18,第513頁。

B39 同B18,第195-196頁。

B40 同⑩,第796頁。

B41 同B18,第511頁。

B42 同B18,第232頁。

B43 同B18,第186-187頁。

B44 同⑩,第479-480頁。

B45 同⑦,第227頁。

B46 轉引自冀勤評注《俗曲精品》,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頁。

B47 同B46,第72頁。

B48 同B46,第72頁。

B49 同B18,第746-747頁。

B50 同B18,第593頁。

B50 同B18,第626頁。

Ordinary Peoples Social Life Recorded in Ming and Qing Ballad

LIU Xiao-jing1,2, WANG Ting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rts, Jinan, Shandong 250014; 2. School of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It recorded ordinary peoples simple life style in those two dynasties and their deep feeling using the most civil singing style and art form with most varieties. And it reflected social life and social focus of that time from one aspect. Ballads in those two dynasties were simple but emotional with rich contents, and they praised free love and marriage freedom, and they reflected peoples fight against feudal ethics and their defi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traditional themes about daily life and new commercial life. It employed common and simple language to express inner feelings, telling peoples life by their own words, simple and common, fresh and lively, showed different aspects of common peoples liv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d its crucial value towards research of music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even social life histor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ey Words:Music Art; Ballad i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ve; Commerce; Secularizationendprint

B37 同B18,第389-390頁。

B38 同B18,第513頁。

B39 同B18,第195-196頁。

B40 同⑩,第796頁。

B41 同B18,第511頁。

B42 同B18,第232頁。

B43 同B18,第186-187頁。

B44 同⑩,第479-480頁。

B45 同⑦,第227頁。

B46 轉引自冀勤評注《俗曲精品》,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頁。

B47 同B46,第72頁。

B48 同B46,第72頁。

B49 同B18,第746-747頁。

B50 同B18,第593頁。

B50 同B18,第626頁。

Ordinary Peoples Social Life Recorded in Ming and Qing Ballad

LIU Xiao-jing1,2, WANG Ting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rts, Jinan, Shandong 250014; 2. School of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It recorded ordinary peoples simple life style in those two dynasties and their deep feeling using the most civil singing style and art form with most varieties. And it reflected social life and social focus of that time from one aspect. Ballads in those two dynasties were simple but emotional with rich contents, and they praised free love and marriage freedom, and they reflected peoples fight against feudal ethics and their defi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traditional themes about daily life and new commercial life. It employed common and simple language to express inner feelings, telling peoples life by their own words, simple and common, fresh and lively, showed different aspects of common peoples liv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d its crucial value towards research of music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even social life histor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ey Words:Music Art; Ballad i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ve; Commerce; Secularizationendprint

B37 同B18,第389-390頁。

B38 同B18,第513頁。

B39 同B18,第195-196頁。

B40 同⑩,第796頁。

B41 同B18,第511頁。

B42 同B18,第232頁。

B43 同B18,第186-187頁。

B44 同⑩,第479-480頁。

B45 同⑦,第227頁。

B46 轉引自冀勤評注《俗曲精品》,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頁。

B47 同B46,第72頁。

B48 同B46,第72頁。

B49 同B18,第746-747頁。

B50 同B18,第593頁。

B50 同B18,第626頁。

Ordinary Peoples Social Life Recorded in Ming and Qing Ballad

LIU Xiao-jing1,2, WANG Ting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rts, Jinan, Shandong 250014; 2. School of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It recorded ordinary peoples simple life style in those two dynasties and their deep feeling using the most civil singing style and art form with most varieties. And it reflected social life and social focus of that time from one aspect. Ballads in those two dynasties were simple but emotional with rich contents, and they praised free love and marriage freedom, and they reflected peoples fight against feudal ethics and their defi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traditional themes about daily life and new commercial life. It employed common and simple language to express inner feelings, telling peoples life by their own words, simple and common, fresh and lively, showed different aspects of common peoples liv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alla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d its crucial value towards research of music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even social life histor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ey Words:Music Art; Ballad i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ve; Commerce; Secularization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区欧美区|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AV毛片|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久久国语对白|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毛片|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91av在线| 四虎影院国产| 亚洲视频四区| 最新国产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久视频免费精品6|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第一色|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91精品视频| 91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无线观看| 色噜噜中文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全裸无码专区|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7|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韩国福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