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市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服務:需求、回應與前瞻*

2014-09-03 06:35:30馬貴俠
理論月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養老老年人服務

馬貴俠,陳 群

(合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一、研究背景及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據2010年底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1.67億,占總人口數的13.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8.87%。可見人口老齡化成為21世紀中國人口變動不可回避的一大趨勢。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高齡化以及家庭結構小型化與家庭養老服務功能弱化的背景下,養老成為了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之一。與此同時,在老年群體中的特殊老人群體的養老問題凸現,在如何妥善的解決特殊老人養老問題,將成為社會、政府、家庭三方面對解決養老問題的亮點,更是難點,備受矚目。綜觀當前有關社區特殊老人養老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空巢老人、失獨老人以及殘障失能老人等三個方面調查研究。

在空巢老人研究方面,丁辰(2012)的碩士論文中研究了我國空巢老人的社區居家養老的模式。[1]張廣利,瞿梟(2011)針對城市高齡空巢老人特點,在日常照顧、醫療護理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分析了老人的需求。[2]孫璐(2012)通過對揚州市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現狀的調查中發現居家養老的當前困境提出在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工作開展的初期,政府的引導推動至關重要,政府應負起應有的責任。[3]2012年一篇題為《全國失去獨生子女家庭超百萬,失獨群體日益龐大》的新聞報道引發了各界開始關注失獨老人群體,但是關于失獨老人在學術界的研究頗為有限。南菁,黃鸝(2013)梳理了失獨家庭現狀、面臨的困境及幫扶對策,認為現在階段的政策存在重經濟輕心理、強政策而缺方法等問題,提出應該在對策中突出社會工作者的作用。[4]方曙光(2013)從理論層面闡釋了失獨老人其本質是社會關系的斷裂及社會生活的解體,同時提出應該在社會政策、社會救助等多方面加大對失獨老人的援助。[5]關于殘障失能老人居家養老研究,陳友華(2012)認為,政府在保障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服務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各有其優缺點與適用范圍,不存在孰輕孰重問題,無需每個社區單獨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趙向紅(2012)針對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料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策如引入社會工作專業理念與方法等。[7]許琳、唐麗娜(2013)則較為系統地分析了社區殘障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現狀,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應把殘障老人作為服務的重點人群,加大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投入。[8]

目前,由于社區特殊老人這一群體缺乏明確的界定,關于特殊老人的養老問題研究也十分有限。雖然部分學者對特殊老人中的部分群體進行了研究,但是關于社區特殊老人的研究關注依舊不足,缺乏系統。本研究依據老年人生活狀況困難度、社會支持體系弱化以及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等多項綜合指標將社區特殊老人分為六類即:(1)高齡獨居:指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一個人居住(含家中雇有保姆,因為保姆具有不穩定性,隨時可能離開)。(2)高齡空巢:指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夫妻兩人一起居住,不隨子女同住。(3)殘障失能:主要指行動不便的60周歲及以上老人,包括肢體殘疾、視聽殘疾、癱瘓在床等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4)低保特困:指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享受一類低保的老人。(5)重病大病: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享受大病醫療救助的老人。(6)孤寡失獨:孤寡老人是指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沒有子女的老人;失獨老人是指年齡在55周歲及以上,獨生子女死亡的老人。同時,基于對安徽省合肥市“六類”社區特殊老人需求調查,通過問卷法、訪談法多種資料搜集手段,共發放問卷4739份,有效問卷4432份,有效率為93.52%。本文嘗試探索社區特殊老人現實多層次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二、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服務需求多元化

從理論層面講,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指老年人生活中需要并希望社會提供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資源保障與服務支持。[9]由于社區特殊老人自身身體狀況、社會支持網絡等均具有其特殊性,其養老需求較之普通老年人需求更為復雜。根據馬斯洛、莫利、阿爾德夫、勒溫以及麥克蘭德等多種需要理論,并結合對社區特殊老年人現實需求狀況調查,本文認為社區特殊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保障、醫療服務、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四個層面需求。

(一)經濟保障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社區特殊老人的經濟能力決定著他們晚年生活質量。面臨養老問題,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醫療文化活動、家政服務,經濟問題此時已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制約因素。對于特殊老人群體來說,特別是低保特困、殘障失能老人,最低生存需求有時候都可能得不到滿足。這些群體缺乏經濟來源,一旦面臨疾病則比普通人更快陷入困境,在此時正常群體一些簡單的生活需求對他們來說已轉化為了最低生存需求。在經濟保障需要層面,社區特殊老人的需求又可以具體分為總體收入偏低、經濟收入渠道單一兩個層面。

1.總體收入偏低。目前,我國針對特殊老年人的經濟補貼總體偏低,雖然有相應的政策如高齡補貼等,但這樣的收入來應對持續上漲的物價和高額的醫療費用,依舊顯得十分力不從心。社區特殊老人每月所負擔的養老承載力十分有限成為了老人們安心養老制約因素之一。

通過上表所示,在對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承載力調查中,月負擔能力在500元以下的有935人,達36.4%;在1000元以下的有1790人,達到65.8%占半數以上;月負擔能力在2000元以下的達到88.9%,將近九成;而月負擔能力在3000以上的4.1%,顯然絕大多數特殊老人存在養老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提高對特殊老年人的生活補貼問題是解決特殊老人養老服務需要的最關鍵的手段之一。

2.經濟收入渠道單一。社區特殊老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大多為高齡空巢、高齡獨居、殘障失能、低保特困、重病大病以及孤寡失獨中的一類或多類老人。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如表2所示,4268份有效問卷中,1595人是以退休金為主要收入,占在所列13項收入來源中的23.1%,在總人數上占到37.7%;居于第二位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占總人數的32.4%;再次是失地農民補償,為1124人,占總人數的26.5%;第四位是子女提供,僅占總數的26.1%;然后分別是城鄉低保,占12.2%和9.1%;還有部分老人的經濟來源來自自己的積蓄、撫恤金以及暫時還能自己賺錢,而此項比例均不足5%。

表2:社區特殊老人經濟來源狀況

通過對特殊老人的收入來源、工作單位和養老承載能力的分析發現,擁有退休金的特殊老人整體上,經濟狀況較其他老人好,但是退休金存在過低和行業性差異的問題。積極開拓針對社區特殊老人幫助救扶渠道,通過政府、社會以及企業等多種途徑為社區特殊老人籌集生活資金是當前所需探索的問題。

總之,經濟保障層面需求直接決定著社區特殊老人最低層次的生存保障,同時也是特殊老人們最首要的需求,從經濟層面給予特殊老人支持是針對社區特殊老人群體最根本的幫扶措施之一。

(二)醫療服務需求

醫療服務關系到老年人身體狀況,從需要層次來說亦是老年人群體較低層次的需求。從統計數據來看,老人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呈負相關。如表3所示,年齡越大,身體健康狀況越差。

表3:社區特殊老人年齡與身體健康交互分析結果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往往身體機能越差,而此時也最需要外界援助。對于社區特殊老人來說,這種負相關性呈現得更為明顯,其這方面需求也更為迫切。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醫療服務層次的需求上,社區特殊老年人群體主要需求集中原發性身體退化保健需求、一般性疾病治療需求、重病大病醫療保障需求等三個層次。

1.原發性身體退化保健需求。原發性身體退化主要指的是老年人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呈現緩慢衰竭并喪失的過程。通過調查,這個層次的需求是社區特殊老人群體較為普遍的需求,尤其在高齡老人群體中,因為年紀較大,聽力障礙、視力障礙以及身體部分功能的喪失成為困擾特殊老人生活的關鍵。高齡空巢、高齡獨居老人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很多時候精神狀態因為身體不適持續處于低迷,對于身體退化保健需求是他們迫切需要的,同時,這一層次的需求亦是其他特殊老人所共同表達的意愿。針對這一普遍層次的需求,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采取的是免費為高齡老人定期體檢,然而對于一些低保特困、重病大病、孤寡失獨老人卻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也難免影響了這一群體老人的生存空間。

2.一般性疾病治療需求。一般性疾病如感冒、發燒等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并無大礙,但是對于社區特殊老人群體來說,有時候這種一般性疾病由于自己身體不便等原因,可能造成更大范圍的影響。如一些殘障失能老人自己身體本來就失能狀態,如果再遇到這些一般性疾病,就會令他們身體雪上加霜,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存狀態。同時,對于一般的高齡老人、低保特困老人,一般性疾病的治療很多情況都是靠自己吃藥來解決,老人們因為自己經濟能力有限,很難上一般醫院就診,再加上目前我國社區醫院發展滯后,一般性疾病治療需求對于特殊老人群體來說很難滿足,因此這類需求也就成為了社區特殊老人基本需求之一。

3.重病大病醫療保障需求。重病大病醫療保障需求對于特殊老人群體來說十分關鍵。由于突如其來的重病大病,很多社區特殊老人不堪醫療費用的打擊而選擇放棄治療,因此對于社區特殊老人這一弱勢群體,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他們能夠安度晚年的基本保障。此外,在特殊老人群體中本身就有一些老人長期忍受著慢性疾病的困擾如一些殘障失能老人,但是由于醫療保障體系跟不上現實狀況,這類老人只能長期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看,身體疾病的需求屬于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對于社區特殊老人群體,及時為他們解決這一層次的需求從而充分保障他們生存的空間是非常必要的。

(三)生活照料需求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身體機能退化的同時,生活上的自理也逐漸成為一大難題。對于社區特殊老人群體,這些方面更為凸顯。張廣利,瞿梟(2011)就曾指出高齡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是影響這類老人需求的關鍵。[10]針對社區特殊老人不同類型以及生活照料中不同層次需求度不同等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其生活照料需求可大致歸結為家政服務型需求、自理服務型需求。

1.家政服務型需求。家政服務型需求主要指的是為社區特殊老人提供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綜合維修等服務需求。在特殊老人群體中,很多高齡空巢、高齡獨居老人因為自己年紀已大,雖然生活還能自理,很多重體力活則不能進行。由此而產生的家政服務需求是為提高特殊老人群體生活質量而存在的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針對家政服務型需求很多地方早已經在探索居家養老途徑中開展了類似此類的服務,對于社區特殊老人,由于自身經濟能力以及等諸多特殊因素限制,他們也迫切需要此類服務。

2.自理服務型需求。對于這類需求,主要集中在殘障失能老人、部分高齡老人群體之中,由于這類老人身體狀況非常差,對于日常最基本的自理活動如穿衣、刷牙、洗臉等都不能自己完成而產生的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20%左右的老人無法再進行正常的基本自理活動。針對這些老年人群體,有些是老年人自己的知己親身陪護,有些是老年人子女為其請了保姆來暫時陪護,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失獨群體的增多,這類自理服務型需求將在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屆時,如果這方面需求得不到充分的解決,社區特殊老人群體的生活將會非常艱辛。

生活照料需求雖然不能完全歸納為社區特殊老人最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其具有延遲表現的效果,即再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當我國老年人群體達到峰值時,這部分需要將成為很多老年人共同需求,此時,社區特殊老年人群體呢?由于相比正常老人其在資源獲取以及生活保障等諸多方面都處于弱勢,對于他們來說,這類型的需求將可能會成為他們渴望卻難以充分得到的一種需求。

(四)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往往會產生孤獨失落等負面情緒,年紀偏大會產生對死亡的恐懼而引起很多心理精神方面的問題,社區特殊老人由于生理機能等特殊性在這方面更為突出。在調查訪談中我們發現,產生這類負面情緒較多的社區特殊老人,其主要原因是精神文化生活空虛,生活無所寄托。尤其一些孤寡失獨的老人,其精神狀態遭受失子之痛后往往處于消沉狀態,亟待社會關注。在各種需要層次理論中,精神文化需求處于一種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在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狀態后所產生的高級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社區特殊老人群體在這方面的需求中表現明顯,然而現實狀況卻得不到滿足。通過對資料數據的處理,社區特殊老人群體精神文化需求主要集中在宗教信仰需求、文娛活動需求以及部分其他需求。

1.宗教信仰需求。目前,社區特殊老人群體中,大多經歷過“十年文革”,內心并沒有一定的宗教信仰,所以在遇到重大挫折時候很多老人幾近崩潰。然而,宗教信仰對于老年人來說,可以適度支撐彌補晚年精神生活缺失,特別是佛教倡導的輪回不止,生命不息;因果報應,悔過念善;解脫生死,超越三界;不住涅槃,不舍眾生等思想,無論是對于精神世界還是臨終關懷都發揮著巨大作用。[11]在臨終關懷層面,勢必就減輕了老年人面對死亡的恐懼。就我國現當代臨終關懷服務來看,除了借鑒西方的舒緩醫療與長期照顧外,在靈性關懷、哀傷輔導等方面主要還是吸收并繼承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尤以佛教臨終關懷思想為主。[12]因此,努力為社區特殊老人群體解決宗教信仰需求會讓我們在關注特殊老人的精神生活的同時,更加關注生命質量,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

2.文娛活動需求。社區特殊老人的文娛活動十分單調,如表4所示,43.8%的老人選擇看電視,聊天交流的老人占到20%,另外18.6%的老人收聽廣播,棋牌、上網、旅游等文娛活動分別占6.97%、1.20%、0.76%。

表4:社區特殊老人文化生活狀況表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其實并不是社區特殊老人不愿意去接觸棋牌、上網、旅游,而是對于他們來說根本沒有機會去接觸。在訪談中一位低保特困的老人就表示不是自己不愿意去旅游,生活溫飽都成問題根本沒精力去想,也不敢去想。同時很多社區特殊老人也表示了,文娛活動需求雖然自己想參加,但是因為社區環境資源有限等諸多限制一直不能滿足。一位高齡空巢的老人抱怨自己社區沒有公共棋牌室供老年人娛樂,只能座很遠公交去其他社區參加棋牌活動等。可見,在社區特殊老人關注照顧層面,我們不能一味的只關注解決他們的基本生存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亦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社區特殊老人類型不同,其需求類型和需求程度也呈現出動態變化。在以上四個方面的需求中,經濟保障需求、生活照料需求、醫療服務需求是較低層次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則是相對較高層次的需求。從目前社區特殊老人的需求以及滿足的現狀,可以看出當前和今后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1)社區特殊老人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更具針對性的社會政策保障。通過調查發現,合肥市特殊老人大部分有一定的經濟支撐,但是收入整體較低,來源單一,生活資料比較匱乏。特殊老人以退休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雖然能夠保障每月的基本生活開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老人在醫療保健、生活服務方面的成本增加,單依靠退休金已難以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同時,政府也未出臺相關的社會救助政策保障社區特殊老人在經濟、醫療方面的需求,使得老人陷入生活困難的境地。

(2)社區特殊老人自我照顧能力較差,缺乏專業社會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合肥市社區特殊老人中高齡群體的比重較大,身體狀況不好,大部分特殊老人擁有慢性疾病史,對于社區特殊老人來說,自我照顧存在問題;面對老人需要他人進行照顧的問題,社區未能提供完善的專業服務,來保障老人各方面的需求得以滿足。

(3)社區特殊老人精神文化活動較為單一,缺乏社區整體人文關懷。從調查來看,社區特殊老人群體的文化生活比較單一,社會參與度低,精神生活匱乏。大多數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齡、身體的因素,喪失了一些文化參與機會和能力;另外,社區針對老年人的活動開展不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難以得到慰藉;同時社會環境以及生活節奏的變化,使得部分老年人很難適應,社區未能營造關懷老人的氛圍。

對于社區特殊老人,在滿足需求層面我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策略,及時為特殊老人群體解決相應的需求,在保障社區特殊老人生存生活權利的基礎之上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需要,讓社區特殊老人也能感受到真正的來自社會、政府的溫暖。

三、回應與前瞻:城市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服務提升策略

目前,我國社區特殊老人整體生活水平較低,從特殊老人本身來講,他們的生活都存在各種困難,尤其對于孤寡失獨、重病大病、殘障失能等特殊老人尚沒有較好的法律法規對其生活進行保障,更談不上需求滿足。然而,社區特殊老人群體的需求又確實存在,其中在生活照料、醫療服務、精神關懷的需求還比較高。社區特殊老人有些因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有些自理能力喪失、經濟缺乏保障,有些精神生活受到打擊,這些都產生了他們對服務的內在需求。從外部層次來講,當前對關于老年人的政策缺失和落實不足以及服務缺口是造成特殊老人養老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些現況,筆者結合合肥市特殊老人需求調查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多層次的特殊老人養老保障制度與社會救助制度

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在實踐操作中還比較單一,主要以經濟保障穩住,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城鄉關于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經驗可以相互借鑒和推廣。作為養老保障制度的一體化,應當是不分戶籍,不分城鄉的,而是以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作為主體。以養老為出發點,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層層補充,最終達到使老年人安居晚年的目的。對于社區特殊老人群體,則應當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更近一步為其著想。其一,醫療上可以首先在現有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為特殊老人實施減免政策,解決特殊老人的醫療費用擔憂。其二,從經濟上對于特殊老人可以在現有補貼的基礎上提高標準或增加補貼層次,如當城市低保無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時,就應當及時加入特扶或提供補貼(如對于低保老人,應當發放物價補貼,提高低保標準)或保醫、保住、保食等,作為層次補充直到能夠完全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為準。其三,從社會救濟來看,對于失獨老人有必要將其納入城鎮的“三無”對象,對于失能和空巢老人可以建立專項服務基金,對于部分符合情況的特殊老人則可參照農村的“五保”政策,為其提供五保政策和社會服務。如針對經濟能力薄弱又有入住養老院需求的特殊老人,由國家提供養老資金補貼或入住由國家公辦的養老機構實行免費服務;對于失獨老人在入住養老院時應當簡化程序,減少入住條件限制,在規定相關權責的情況下,解除養老機構和老人的后顧之憂,使老人老有所養。

(二)促進特殊老人的立法工作,出臺針對不同類別特殊老人差異化養老政策

當前我國針對老年人的立法工作尚不完善,促進關于老年人的立法工作勢在必行,對于特殊老人更是有必要實施專門立法。

傳統孝道的衰落,迫使我們在以輿論倡導為主的同時,立法工作也當相應建立起來。盡管當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孝法”,但是作為一種傳統倫理,做一些規定性義務是十分必要的。隨著人口流動的頻繁,子女回家探視父母的次數越來越少。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離不開子女的反哺,從這一點來說規定子女的探視義務就顯得必不可少。對于失獨老人,有必要將子女贍養延伸到親系贍養,其中贍養的責任可以由親系的遠近和贍養能力衡量。對于親系贍養,國家可以提供一定的補助作為支持。其次,盡管我國現有醫療制度改革尚未進展,但對于特殊老人應當提供醫療免費服務,從法律法規上再次為老人提供訴求渠道。再次,在對于國家的老年政策執行上,有必要嘗試初步建立監督機制,設立專門負責的機構,保障國家的政策得到切實貫徹落實。

此外,由于各類特殊老人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出臺針對性政策十分必要。在實際生活中,針對特殊老年人的行動不便,可以盡量提供上門服務。在服務費用上應給予一定減免,由國家和社會補助或是由政府制做服務券購買民間服務。在一些公共場所,應當增開特殊老人服務處:比如醫院可以開設特殊老人“快捷通道”;在超市同樣可以提倡提供特殊導購,快捷支付等服務。殘障失能老人的經濟問題和自理問題是他們的一大難題,因此在提供支持時當以經濟補助和生活照料護理為主。具體在提供經濟補助時可以從提供失能保險作為試點和入口。而高齡獨居和高齡空巢老人往往缺乏關懷、行動不便,在設計政策時有必要為其提供高齡津貼,同時對于子女規定一定的義務;服務上提供一系列的急救響應機制,如設置突發疾病呼救鈴等。總之,在政策和服務中要做到的是針對性,具體化。

(三)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導,社區為依托,社工服務機構為服務整合主體,社區廣泛參與的立體式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居家養老是目前主要的養老方式,針對特殊老人的居家養老難題,則需要建立以社區為依托,社工服務機構為服務整合主體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政府在特殊老人居家養老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政府以其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處于主導地位,應當做好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工作。一方面政府可以召集資源、項目規劃和實體投入,做好物力保障。另一方面通過購買民間服務提供具體服務。如居家養老合作社項目、心理情感支持項目的構建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才能得以實現。針對特殊老人的行動不便,政府應當在房屋安置上為特殊老人優先考慮,通過房屋置換或是廉租房的安置,解決特殊老人的居住問題。社區內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內的養老院、老年公寓、日間照料站等的建設則需要政府的投入才能得以實現。

社區層面,作為老人生活的主要單位,在解決特殊老人養老難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通過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從街道到社區的覆蓋網絡。如在街道建立服務中心或養老中心,然后逐步實現一個社區一個社工服務站的制度。通過中心信息平臺的有效運轉,及時為轄區特殊老人提供服務。同時街道和社區應當設立一些特殊老人服務點,實現就近服務。可通過定期形式,在每年的部分周提供針對特殊老人的上門醫療等服務。在社區樓層中同樣可以借鑒香港地區的經驗實施“樓長制”或是在已有“樓長制”的基礎上實現“樓長制”的服務功能,采取樓長負責,針對獨居老人定期探視上門服務措施。最后要想保證每一項針對老年人的投入和政策能夠在社區切實得到實現,這就要通過設立相關監督機構的監督來執行和督查。

社工機構層面,一方面社工機構既可以提供直接的特殊老人居家服務工作,另一方面社工機構以其專業優勢能夠通過相關評估發掘特殊老人的養老需求,通過整合資源、引導呼吁,將政府、民間支持、社區、服務對象有效銜接,從而推動服務的跟進、政策的實施。因此在社區應當引進社工機構或是駐點,社區本身也可以配置專職社工,通過相互配合為社區服務盡到應有之責。同時,繼續推進“社工+義工”雙工聯動的模式,充分發揮社工資源整合的角色和作用,促進志愿者服務的專業化和常規化。

最后,在志愿者管理上,社區內部可以通過學習西方的“時間銀行”模式,建立老年互助組織,通過年輕些的老年人幫助特殊有需求的老年人,將服務時間作為記錄在自己需要幫助時由“銀行”配置人員提供幫助。“時間銀行”模式既充分發揮社區人力資源的優勢,又提供了老年人相互支持的平臺,值得借鑒。[13]而對于其他志愿者,諸如大學生志愿者,可以通過完善區域性志愿者服務時間儲蓄制度,以及在就業等方面提供優先等方式提供相關社會支持,既可以激發大學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意識,有效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又可以為社區特殊老人提供可持續的人力資源支持。

(四)加強社會倡導,提升社會整體為老服務意識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風尚已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尊老風尚已有所改變,特別是在當今輿論媒體的渲染下,“老年人摔倒不敢扶”這樣的現象被有意夸大,更是加劇了當代尊老風尚的衰落。因此,在社會整體層面,必須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正向的尊老氛圍。運用多元媒介,發揮新媒體在養老服務公益傳播中的有效作用。并充分運用新媒體渠道開展特殊老人養老服務公益行動,充分動員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同時,作為基層的街道和社區應當定期開展社區為老服務倡導活動,提升社區層面的為老服務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我國深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進程中,社區特殊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已經凸顯。在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服務體系的建構中,應充分發揮服務型政府的主導作用,社工服務機構的服務整合作用,其他公益性養老服務組織的協同作用,社會大眾的參與作用,多方協同構建立體式社區特殊老人養老服務體系。

[1]丁辰.我國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2][10]張廣利,瞿梟.城市高齡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7.

[3]孫璐.居家養老的困境及化解的著力點—以揚州市的兩個社區為例[J].城市問題,2012,(8).

[4]南菁,黃鸝.我國失獨家庭現狀及幫扶對策研究評述[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0—23.

[5]方曙光.斷裂、社會支持與社會融合:失獨老人社會生活重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105-112.

[6]陳有華.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人口學刊,2012,(4).

[7]趙向紅.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料問題的應對之策[J].貴州社會科學,2012,(10):129-132.

[8]許琳,唐麗娜.殘障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西部六省區的調查分析 [J].甘肅社會科學,2013,(1):32-37.

[9]田奇恒,孟傳慧.城鎮社區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探析——以重慶市某新區為例[J].南京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2,(1):30-33.

[11][12]周軍,劉紅梅.從臨終關懷思想看佛教生命教育特點[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44-49.

[13]馬貴俠.論時間銀行模式在居家養老中的應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6).

猜你喜歡
養老老年人服務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養生不是養老
基層中醫藥(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養老更無憂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综合色婷婷|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免费啪啪网址|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日韩欧美网址|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99热最新网址|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精品老司机| 在线国产欧美|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www.日韩三级|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广东一级毛片|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1级黄色毛片| 九色综合视频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91热爆在线| 国产啪在线91|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久久a级片|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肉网|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内黄色精品|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无码高清专区| 欧美有码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影院|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a天堂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在线观看99|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导航在线|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大尺度在线|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