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穩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福建作為我國最早的改革開放試點省份之一,福建省一向以發達的民營經濟聞名于世,擁有基礎雄厚產業集群的福建省,在資本運營方面的表現卻與經濟發展不相匹配,本研究針對在滬深兩市掛牌上市的福建板塊上市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
閩企上市以來,雖然在融資、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如果與廣東板塊、浙江板塊相比,福建上市企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上市企業的數量偏少。1996年,福建有上市企業24家,位居全國第四位,其后排名逐年下滑,至2014年7月,全省兩市企業總數有89家,少于廣東(378家)、浙江(250家)、江蘇(239家)、上海(201家)、北京(223家)、山東(150家)、四川(92家),位居第8位。與上述省市相比,上市企業的總數差距較大。
(二)上市企業的質量不高。首先,一些早期上市的企業由于長期虧損嚴重、先后退市,如福建九州、閩越花雕、中孚實業、梅花傘等;也有一些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經營業績較差,完全淪為一個殼公司,如廈華電子。其次,從上市的財務報告來分析,福建省上市公司的總體規模偏小,盈利能力有待加強。2013年福建省有30家上市企業主營收入增長率為0~-57.6%,有38家企業凈利潤增長率為0~-2024.70%。再者,福建上市企業更多地缺少像金龍汽車、福耀玻璃等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也缺少像新大陸、片仔癀這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專利技術的企業,急缺諸如龍凈環保這樣的新興產業公司,而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機械、交通運輸、零售、房地產及綜合類行業,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高能耗、低附加值型的傳統制造業(如機械制造、紡織)”。
(三)上市企業的規模偏小。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福建省89家上市企業總股本共計8664225.06萬股,平均每家企業擁有股本97350.8434萬股。其中,紫金礦業(217億股)、興業銀行(190.5億股)、永輝超市(32.5億股)、福建高速(27.4億股)、興業證券(26億股)占居前五名,而最后是銀潤投資僅有0.96億股。1-2億股的企業有18家,2-3億股的企業有19家,3-5億股15家,5-8億股有14家企業,上述小股本企業占全省上市企業的75%。從上市企業總市值來看,89家企業總市值6663.62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市值74.87億元,其中超千億市值的企業只有興業銀行1家,超百億的上市企業有11家,有57家企業市值未超過50億元,占全省上市企業的64.04%。
(四)上市企業的區域分布不均衡。從區域分布來看,截止到2014年6月底,福建省上市企業廈門有29家、福州市29家、泉州市13家,漳州市3家、南平市6家、龍巖3家、三明市4家、寧德、莆田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各1家。其中福州、廈門兩市擁有58家,占全省上市企業總數的65.2%,作為民營經濟領頭羊的泉州市,其上市企業僅有13家,僅占上市企業總數的14.6%,與泉州市GDP總量很不相稱。
(一)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服務功能。福建省各級政府應根據世界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加快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盡快建立各級服務上市企業與培育上市資源的機構,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同時,各級政府應對本地上市企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及時了解上市企業的發展實際,根據本地情況與國家政策提供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服務;而對于具有產業特色、技術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本地企業應進行上市培育,保障其正常的生產與研發。對于長期經營虧損的企業,政府也應加強進行政策、項目、技術的扶持,對于扭虧無望的企業可以加強企業破產重組的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發展中決定性作用。
(二)提高上市企業的質量。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上市企業尤為更加注重企業家精神的培養,培養企業家的開拓、創新以及風險意識,摒棄家族企業的弊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股權激勵制度,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提高上市的企業的盈利能力,尤其是注重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提高,最為重要的是增強上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研究與開發處應所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技術的專利與產品。積極進行上市企業發展方式的轉型與升級,我省一些傳統產業的上市企業,應通過技術創新、工藝革新或管理改革,盡快從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創新驅動發展模式。
(三)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組成部分。福建省各地政府、各個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科技服務業對于上市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平臺、工程技術中心、科技中介組織以及重點實驗室等科技服務機構,圍繞上市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上市企業提供技術轉移、工業設計、企業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培訓等全流程的科技服務。同時,上市企業應加大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因為二十一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技術競爭,而技術競爭勢力的高低主要是取決于企業所擁有創新型人才的多少。
(四)均衡區域上市企業的發展。福建省上市企業的不均衡是由于福建地理、經濟、人文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對于經濟基礎好、國企、民企比較多的泉州、廈門、福州三市,鼓勵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不斷增加福建省上市企業的數量;如在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資金技術、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南平市遠遠比不上漳州市,但在上市企業數量上卻遠超過漳州市。因此,三明、龍巖、漳州這些上市企業較少的地市,尤其是寧德、莆田、平潭地市,應該學習南平經驗,充分利用中外合資、閩臺合作、山海合作等多種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制定企業發展政策,發揮本地優勢,大力引進資本、技術與人才,營造企業自主創新氛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盡快發展壯大本土企業,大力培育上市資源,促進上市企業的區域平衡。
[1]鄭松山.福建省農業企業上市情況分析報告[J].福建金融,2012,(6):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