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軍
(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陜西 府谷 719407)
府谷縣位于陜西北端,地處秦晉蒙三省(區)接壤地帶,是神府煤田腹地,境內煤炭探明儲量200億噸、區域年水資源總量近6億立方米,資源組合配置好,具備建設大型坑口電站條件。陜西府谷電廠二期2×1000MW工程(下稱本項目)擬在一期工程北端新建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空冷機組,由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配套的三道溝煤礦已建成,產出的原煤經皮帶直輸電廠。本項目符合國家能源開發西移的戰略布局,符合西電東送的發展戰略,符合煤電一體化的能源政策,建成后可緩解河北南部電力供需矛盾。
本項目的建設,將是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府谷縣經濟社會生產活動中的一件大事,對于發揮規模效益,促進府谷縣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更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必將對陜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府谷縣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據公開資料顯示,府谷縣2013年度的地方財政收入為23億余元。本項目的投用,將給府谷縣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經測算,年平均納稅額達12億元以上。
2.2.1 國家鼓勵火電廠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實現綜合利用,目前電廠粉煤灰的綜合利用技術已日臻成熟,主要用于水泥、配合新型墻體材料等建筑材料的生產。本項目建成后,可就近提供粉煤灰,為水泥廠節約外購粉煤灰成本,提升當地水泥廠的競爭優勢。另外可利用本項目的粉煤灰進行墻體材料生產,作為新型墻體材料的原材料,既滿足了國家的環保要求,也促進了建材行業的發展。
2.2.2 作為陜西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府谷縣目前經濟發展受國內經濟換擋升級期的影響,有趨緩走向。本項目的建設投用,不僅能直接推動府谷經濟發展,而且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具有一次投資、長期受益的綜合效應,建成后將對府谷縣財政增長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做為基礎投資項目,投資巨大,其固定資產投入將拉動商品消費和金融業的繁榮與發展,有利于優化和改善存貸結構,符合國家經濟政策,拉動內需,提高消費,促進資金利用率,拉動其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和縣域商貿經濟發展和帶動商品消費,增加當地工業產值和工業化水平。
2.2.3 本項目大量利用城市中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府谷縣水資源現狀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可緩解城市供水和用水之間的矛盾,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本項目在兩年的建設期間內,將可在當地增加大量的用工需求,預計可增加通用工種和非技術工種人數約500人,并可直接刺激當地建材市場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間接增加再就業人數。本項目投產后,將從社會增加招聘技術人數約300人,通用工種人數約200人,可大大緩解當地就業壓力。
據陜西省發改委的信息,截止2012年底,陜西全省裝機容量27600MW。本項目的裝機容量僅占全省統調總裝機容量約7.2%,另外本項目為外送電力,不存在所在地的行業壟斷問題。
3.1.1 本項目是地方政府和投資方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具體體現。
3.1.2 本項目有利于優化陜西省火電電源結構,提高環境質量。本項目可提高陜西電網大容量機組的比例,有利于制約中小容量凝汽式火電機組的盲目建設,從而降低單位千瓦機組對環境的污染。
3.1.3 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勢必對電力需求大幅提高。本項目位于陜北北部,地處國家級煤炭基地神府礦區,煤炭資源豐富,電源布局合理,工程建設符合國家西電東送的產業政策。
3.1.4 本項目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政策,最大限度地采取環境保護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電廠設計時對能源綜合利用、灰渣綜合利用上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設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合理利用的和諧型電廠。
3.1.5 本項目機組選型為2臺1000MW大型超超臨界機組,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本)中鼓勵項目,在節約能源的同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屬環保型機組。建設脫硫裝置、高效除塵裝置,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同步建設脫硝裝置,配套建設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灰渣及脫硫石膏全部綜合利用,有效控制噪聲污染。
3.1.6 本項目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節約水資源。通過各種節水措施后,夏季小時用水量為521m3/h,全年平均小時用水量為503m3/h,年用水量約為 367×104m3/a,用水指標為 0.064m3/s·GW,低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燃煤電站項目規劃和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發改能源[2004]864號文)規定值0.18m3/s·GW。本工程用水不會對當地工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3.1.7 本項目的建設將帶動和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如制造業、運輸業、建材業等,實現了國家提倡的“循環經濟”模式,有利于促進經濟良性發展。使得當地政府在發展經濟、改善公共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得到強化,對推動當地國民經濟繼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3.1.8 從社會效益角度看,本項目建成后將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水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當地經濟加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本工程的建設也可解決部分當地就業問題。
3.2.1 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相容性
根據陜西大地地震工程勘察中心編制的《陜西府谷電廠4×1000MW廟溝門工程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可知:本項目工程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面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4g,其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工程場地內無隱伏活動斷裂存在,廠址區位于泥巖上,也不存在地基液化和震陷等地質災害。廠址在區域構造上處于相對穩定地段,適宜工程建設。
廠址附近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機場、通訊設施及軍事設施。廠址區不壓礦,無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遺跡分布。
本項目廠址周圍較為開闊,區域污染氣象條件對擬建工程空氣污染物輸送、擴散較為有利。電廠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偏西風(WNW),廠址不位于府谷縣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全年由廠址吹向府谷城區的風向頻率較小。從污染氣象角度分析,處于對城區大氣污染物影響較小的位置。因此,本工程的選址充分考慮了與當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相容性。
3.2.2 人文環境的適應性
近年來,府谷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民眾對電力建設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發展強大源動力的意識逐漸加強。
本項目的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對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開展的要求進行,取得了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支持性文件。截止目前,本項目已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安全預評價報告、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等相關報告的編審工作。
本項目前期工作開展以來,得到了府谷縣政府及各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和鼎立支持,為本項目今后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本項目同時也也得到了陜西省政府、省發改委的大力支持,擬列入陜西省“十三五”規劃中。
綜上,陜西府谷電廠二期2×1000MW工程的建成運營,其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對府谷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 洪遠朋,高帆. 社會利益理論與實踐十議 [J]. 社會科學, 2008(10).
[2] 馬瑞永,經濟增長收斂機制.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浙江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