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文
(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龍巖 36402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98)至1999年實施至今已有10余年時間,一直未有新規范出臺,其中一些強制條款已經不適用如今的時代,最典型的就是消防電話的安裝。在電話沒有普及的年代,消防電話的使用對于及時將現場火情傳達給消防控制室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如今人人有手機的時代,消防電話的高故障率,通話不夠清晰,以及分布較松散的現狀已然成為整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一個負擔。
隨著經濟的發展,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入了智能階段。在進行細微信號處理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各種信號干擾因素的存在而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嚴重時會引起火災信號的誤報或者使整個回路掉線處于故障狀態。為保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可靠性,減少火災信號的誤報率,采用必要的信號干擾抑制技術就顯得十分必要。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主要是弱電系統,周圍電磁場的變化均會形成干擾,如雷電及靜電電磁干擾等,從而形成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誤報或數據丟失,或引起不必要的滅火裝置啟動。抑制此類干擾,可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信號線單獨安裝,或者可采用屏蔽、接地、雙紋線及濾波等技術抑制外部干擾。隨著光纖傳輸線的研發,信號干擾的抑制技術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往往是連同建筑施工一起進行的,不少設備設施在前期施工完畢后變成了隱蔽工程,比如防火閥的安裝。一些防火閥在前期被安裝在屋頂上,而防火閥下端往往是各類錯綜復雜的管道設施。當防火閥誤動作后,如果要手動復位就變成了一個浩大的工程,除了要在室內使用升降車這類大型設備外,往往還要求維修人員在高空管道上爬行,增加了工作風險和難度。
一些設計施工單位為了美觀,往往將各類模塊箱安裝在吊頂或者網架上,這也給維修人員增加了工作難度,明明只是更換模塊一個簡單的步驟,往往要花費數個小時進行查找位置及拆卸攀爬各類吊頂網架。
還有些時候設計施工未考慮設備的安裝環境,比如說將防火閥露天安裝在屋面,導致防火閥容易生銹損壞,縮短了設備使用周期。
有一些特殊的環境并不適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使用,可是規范并沒有給出相應的要求,比如煙葉倉庫。煙葉倉庫中的煙葉在存儲過程中會滋生煙蟲,所以每年要進行1-2次磷化鋁殺蟲。而磷化鋁水解過程中會產生磷化氫氣體,磷化氫氣體可以殺死煙蟲,可是卻會和銅鋁等金屬發生化學反應。在煙葉倉庫內安裝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磷化氫氣體接觸后發生反應,系統會出現大面積的誤報火警和故障,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因為沒有相應的規范對此類情況進行支撐,所以絕大多數的煙庫都是在殺蟲過后對設備進行一次大范圍的維修,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往往是好不容易維修完畢,下一次的殺蟲周期又到了,周而復始下,煙庫的設備大部分時間都屬于故障狀態,這個給庫區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筆者建議對于此類的場所國家相關部門可以針對性的開發新型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障特殊場所的消防安全。
目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主機只對控制消防設備的啟、停、進行反饋,這只能是顯示消防設備在火災時的運行狀態,而在平時非火災狀態時,消防設備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消防控制室是無法正確辨別的。絕大部分使用單位都是定期人為啟動設備,來確認正常與否。可是由于相關設備多,手動檢測頻率并不頻繁,基本上是半年或者一年一次,其余的時間無法對設備的情況做出評價。因此,筆者建議應設置有平時定期對消防設備的自動巡檢功能,將自動巡檢中發現故障用各種可行方式及時反饋到消防控制室。初期火災的撲救成功與否,主要還是取決于消防設備的完好與否,因為目前消火栓泵、噴淋泵、防煙排煙、正壓送風機等消防設備的特點是:平時不用,甚至長期不用,造成了消防設備銹蝕、銹死和電氣控制系統出故障現象十分普遍。所以建議各設備制造企業對消防設備的巡檢功能進行開發研究。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和施工專業性極強,只有經過精心的設計、專業的施工和嚴格的管理,才能完成一套令人滿意的系統。以上的看法都是筆者這平時工作中的總結,主要是對現行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補缺補漏,為的是防范于未然,希望能給各位從事消防工作的同仁與一定的參考。
[1]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