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龍
(湖北省消防總隊武漢支隊,湖北 武漢 430000)
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經營形式日趨多樣化的今天,社會矛盾和沖突凸顯,社會恐怖事件和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公安消防機構作為一支重要的行政執法隊伍,時代賦予了公安消防機構特殊的使命,為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發展道路顯得尤為重要。現筆者就如何開展當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淺析如下。
目前,我國初步建立了以《消防法》為基礎,以部委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為補充,以技術規范、標準為配套的消防法律體系。但是消防法律體系仍不健全,《消防法》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未得到充分重視,極其重要的《消防組織法》至今未出臺,無法明確規范國家機關的消防行為。消防部門發現隱患后,依照現行消防法的法定權限自己無力解決,督促政府及其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聯合整治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往往以排查火災隱患是消防部門職責為由,互相推諉、扯皮,使隱患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而被監管單位一旦發生火災,消防監督人員又成為被問責的主體,最后使消防監督員面臨著即使盡職盡責也達不到要求的無奈局面,切身利益根本無法得到法律保障。
盡管各地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建立健全了消防工作責任制,層層簽訂了多種責任狀。但在日常的消防工作中,各級政府在落實消防責任制中大打折扣,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地加強聯系與溝通,一說起消防工作就想當然的認為那是消防部門的工作,或者以自己是“門外漢”、“不專業”等搪塞,消防工作的目標責任考核工作機制不健全和不完善,政府的消防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工作還處于由消防部門一家單打獨斗的局面,未真正形成有效的政府、部門、單位和公民“四位一體”的社會化消防工作格局。鄉鎮、農村和社區消防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社會面火災防控基礎工作依然薄弱。
一是部分單位和個人對存在的火災隱患不能積極主動地整改,對正常的消防監督檢查等執法活動產生誤解,認為消防執法是與其過不去。二是部分領導對消防執法認識產生偏差。為了地域發展和獲取更多的財政效益,地方政府和行政機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經常對一些打招商引資招牌的企業進行不應有的“保護”,甚至不惜作出干預消防執法的規定,置國家《消防法》于不顧,致使招商引資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重經濟效益、輕消防安全”的現象。
針對以上消防監管執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筆者提出如下改進和加強消防監督執法的建議和對策:
當前社會矛盾和沖突凸顯,強勢部門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每一名消防工作人員必須在腦海里根置于服務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新時代所有消防工作的全部出發點和根本歸宿。消防部門作為政府的消防安全職能部門,擔負著維護社會消防安全的重任,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強化服務理念,把執法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在執法中體現服務。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前黨和國家以及當地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找準服務經濟建設的切入點、著力點,并在消防監督執法中根置于服務理念,提前介入,積極幫助企業消除火災隱患。
消防機構應當主動與當地政府做好溝通匯報,當好參謀助手,利用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這個平臺,定期召開消防工作聯席會議,督促政府責成相關職能部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要積極與發改、住建、經貿、安監、質檢、工商等職能部門溝通,形成聯絡機制,不能搞越庖代俎,大包大攬,更不能單打獨斗;要幫助政府樹立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理念,不能說管行業的不懂消防安全就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必須分清責任,理清關系,為職能部門提供消防技術支持,幫助解決各行業內部消防隱患。
法律是一把雙刃劍,執法必然造成一定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消防部隊是國家法律的重要執行者,必須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新時期、新階段消防機構在執法過程中,應當與時俱進,追求執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統一。片面追求法律效果,不注重社會效果,搞運動式執法,搞突擊執法,就會導致“執法數量上去了,執法機構的社會形象下降了。尤其在當前形勢下,社會矛盾和沖突日益多發,片面追求法律效果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服務式執法是眾望所歸。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所謂的“社會效果”必然會違背法治原則和精神,失去公安消防機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應找到一個平衡點,充分體現“柔性執法”。
消防機構的警力有限,消防安全工作又無規律可言,一年四季超負荷運轉,與其不斷挑戰負荷極限,不如放權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市場機制這支“無形之手”的調節作用,著實為基礎執法機構減負。不搞大包大攬,要充分發揮行業社團組織的消防安全自治自律作用,按照企業自主、行業自律的原則,制訂行業社團組織參與消防安全管理指導意見,發動消防協會各專業委員會、商會等行業社團組織加強消防自治能力建設,參與對消防安全的監管,提高行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要加快提升消防中介組織的服務能力,制訂消防中介組織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行業準入、行業培訓、行業自律等機制,引導和培育消防技術咨詢與消防安全評估、消防設施檢測、消防安全評估論證、消防培訓等消防中介組織的發展,建立注冊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和專職消防人員等從業資格制度,實現消防安全管理和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Z].
[2]消防監督檢查規定[Z].
[3]徐鶴生,周廣連.消防系統工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