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經偉
(中鐵二局集團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委內瑞拉北部平原鐵路Tinaco-Anaco鐵路全長466.7km,設計時速220km/h,合同為EPC合同。
土建三標合同段其起訖里程為K258+300~K317+300,全長59.0km。
該工程涉及路基土石方工程、涵洞工程、橋梁工程、路基防護及排水工程,全段共有挖方497×104m3,填方297×104m3。
地質屬淺丘地貌與丘間沖積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局部地面坡度較陡。段內未見不良地質,黏土、黏土巖具有弱膨脹性。
本合同試驗標準采用美國ASTM試驗規范,按照表1,將土壤分成適當組或小組,對粉沙-黏土分組,以液限和塑性指數值為基礎。

表1 土壤和土壤-骨料混合物分類(ASTM D3282-09)
路基本體K30≥90MPa/m,重型壓實系數K≥0.95
根據沿線勘察,本段路基挖方多為低膨脹性的黏土和黏土巖,液限及塑性指數超標,不能滿足路基填料技術指標要
求,所有填料均需外借。經現場勘查及試驗檢測,位于K283+600處的27#取土場和K258+900處約16km的P03-3取土場有合適填料,其技術指標如 表2、表3。

表2 27#料場填料技術指標

表3 P03-3取土場技術指標
27#取土場儲量約25×104m3,該填料屬粉質砂礫和砂,在嚴格控制含水量、碾壓遍數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壓實度標準。由于當地的施工水平有限,該填料不利于施工控制。另外,該填料 “板結”效果差,抗雨水沖刷能力弱。
P03-1取土場儲量約40×104m3(離鐵路線路較遠),多為礫石土,雖然有部分土料達到A-2-4的要求,但有相當數量部分細粒的黏性大,塑性指數偏大, 屬A-2-6組,不能直接使用。
根據該兩種填料的特點,提出了兩種填料混合使用的思路,使其砂性和黏性得到消弱和互補,從而達到有利于施工,其指標又達到設計要求的目的。經試驗,對兩種填料按重量比例各半混合后的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其物理指標如表4。

表4 27#取土場50% 和P03-3取土場50% 重量混合后的技術指標
基底處理:鏟除原地面的灌木及雜草,再清除50cm的有機土或松土,再對松土的地面進行壓實。建立完整的臨時排水系統,保證在路基填筑過程中,路基本體不被水浸和沖刷破壞。
測量放線:用GPSRTK放出路基中線和施工邊線,每20m釘設木樁作為邊樁,按照松鋪厚度設置紅線標記,用于控制填料的松鋪厚度。
因27#取土場屬粉砂土,顆粒較細,直接開挖將產生較大的揚塵,對周圍居民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采取措施是在前一天晚上用水車充分悶水,使水充分浸透土料表層,第二天再用兩臺挖掘機拌和裝運,裝車時再向挖機斗內沖水,該方法有效的防止飛砂和揚塵。P03-3取土場的填料按正常方法開挖。
填料經過檢測含水率后,兩個料場由數量相同的自卸汽車運至路基填筑段。
填料運至路基填筑段后,施工員要根據所撒網格線,嚴格按一格一車進行布料,27#的填料和P3-1的填料采取間隔條帶布料方式,以確保攤鋪厚度和混合填料的均勻性。
攤鋪先用推土機進行粗平,將成堆的填料分散開后再充分混合,并大致整平,并根據設計要求調整出排水橫坡,最后平地機精平。
推土機應加釘齒耙并拖掛旋耕機,對混合料充分進行摻和和攪拌均勻,來回往返4次以上,目測填料充分混合,如對拌合效果有質疑,應取樣作篩分試驗檢查拌合效果,確定最佳拌合次數。
攤鋪整平完畢后,及時檢測填料含水量,要求施工含水量與最優含水量偏差控制在±1.5%內,方可進行碾壓作業,否則必須進行補充灑水或翻挖晾曬。
精平完成后,現場技術人員進行檢測,確認填筑層標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碾壓。
壓實順序應按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
壓實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效果檢測,一是進行標高的測量,確定填層壓實后的實際厚度,有效地控制路基填筑標高;二是進行試驗檢測。包括混合料效果的檢測,壓實度、K30等。
該工程最初填料改良采取了摻石灰的方案,但化學改良有工藝復雜、周期長、檢測工序多、需要養生等不利因素,加之該國環境保護要求禁止使用石灰,故化學改良方案不可行。 鍵點數據庫,可作為今后施工中的參考。
利用該方法每隔500m的建立的中線,以及路徑、湖泊及地上物等數據庫,對今后的工程線路走向,便道走線,土石方調配等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大大簡化了工作量,手持GPS在手,工程信息一目了然。
借鑒本方法,手持GPS在今后的營地選址、拌合站選址和工程打井等一系列環評設計中,也得到了很好應用。
由于該工程所屬地域跨越UTM坐標19和20帶,特別是上述取土場正好處于19帶和20帶的交界位置,測量中曾經發生兩個帶坐標交替出現的情況,給繪圖設計工作帶來了難度。
因坐標軸原心的變化,同一點在19帶和20帶的豎向x坐標相同,水平坐標y根據中央經線的位置不同而差值隨之變化。在AUTOCAD繪圖、以及距離計算中,相鄰帶的位置必須轉化為同一帶的坐標。UTM換帶的方法按間接法,先利用反算公式把UTM坐標(x1,y1)換算成大地坐標(B,L),再利用正算公式根據新的中央經線把該大地坐標(B,L)轉換成新帶的UTM坐標(x2,y2),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已經有很多著作研究[4]。該工程采取了統一20帶的坐標,轉化方法是借鑒了網路軟件(FransoCoodTransv2.0)完成的。
[1] 孫達.地圖投影[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TB10054-97 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S]
[3] 楊鵬飛.UTM投影坐標系統的控制測量[J].水利水電施工,2011,(6):96-98
[4] 廉保旺.UTM坐標轉換成大地坐標系的算法研究[J].導箭與制導學報,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