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超
摘 要:目前來說對基于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降損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配變的研究,通常幾種配變補償采用相位檢測精控制和配變分散補償采用定時器型粗控根據技術要求合理組合的措施。兩種自動控制措施互相補充將緩和由于設備投資大,維護管理要求高,補償降損而造成的沖突。
關鍵詞:低壓配電網;低壓配網補償;公變臺區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電網的發展,電網在中等電壓壓和低等電壓區域的綜合性質的線路損耗由于公用變化臺區的低等電壓網落損失消耗較大的緣故,會占到30%,對于低壓網損耗具體指標帶來的影響,需要廣大從業者探討分析。
1 低等電壓網絡的無消耗功率補給償還功率原理剖析
無消耗功率補給償還功率原理使用原則為為達到較好的實際費用效果,一般來說,無消耗功率補給償還功率的作用位置盡量靠近供給電的 末位位置。
現在正常的公用變化無消耗功率補給償還的方法是配變所用電源端處安放補給償還設備,即是集中式補給償還方法。集中式補給償還的方法的構造簡單,維修快捷,成本較之同類非常低,對公用變化低等電壓線路損失無效果,其一般用在中等電壓水平以上的電路網絡和設施上。
對中等情況的低壓網臺區原線損6%~11%來說,它的一半則式3%~5.5。當然這是理想狀態,真要做到還是不容易的,而低壓網功率因數從0.7提高到0.9是可能做到的,而線損按以上同樣計算可降低39.5%,也就是6%~11%的39.5%,即2.4%~4.3%, 總的來說,分散性質的無消耗功率的補給償還方法為處理低等網絡損失消耗的最佳方法,還為處理無消耗功率分量網外另加損失消耗的方法。
2 有關低等電壓配電網絡處理突發故障性問題的論述
有關低壓配電網絡故障性問題解決現象主要有自動切斷故障回路,選擇性切斷電路,正常運行及設備起動中的保護電器發生不動作的情況有三種。
關于自動切斷故障的問題現象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短路性的技術故障,由保障性的電器來自發性切斷;第二個方面由于過量的負荷載導致,主要解決方式和第一種一致,另外,切斷時會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工作人員;第三方面往往是由于接地措施實施不當發生突發性故障,這類問題解決對于保護電器而言不會立即發揮作用,會在要求時間間隔內切斷電流,用以防止間接接觸電擊發生及電線過熱。
對于切斷電路的選擇性而言,切斷電路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工作人員在發生故障時選擇性的接近問題發生處保護電器動作,而對于以上各級保護電器則不必動作,進而保證正常電路持續工作,減小停電影響。
最后,正常運行及設備起動中的保護電器發生不動作出現在GB50055-2011《常用用電設備設計規范》中,只要根據具體規范標注操作即可。
3 有關低壓網分散性無功補償的分析論述
低壓網分散性無功補償因為安裝成本問題、現場條件等因素無法滿足要求,對于管護造成一定困難,會使公變臺區低壓網的分散性成為無功補償的絆腳石。具體來說由于新的方法,方式出現可供選擇的設定時間的器材或者相位檢測工作方式智能控制和無功補償設備的性能提高,安全可靠,而設備變小使得使用者就地安裝變得方便,并且管護量也降了下來等因素都對低壓網分散性無功補償產生著影響。
3.1低壓網分散性質的無消耗功率補給償還功率的的措施方法
3.1.1補給償還作用點的布置。具體位置的布置根據技術要求在整個臺區采取保證安全的分開散落性質的補給償還方式進行工作,另外,集中式和分散式協同工作的補給償還方法要在臺區配電周圍1/3以外的供給電的位置內部和外部一起布設。
3.1.2補償電容相數和控制方式。補償電容器選用了三相或者單項的補償;控制方式是定時器型及相位檢測型的;使用單組控制(只采用對其中的一個或一路的電容器投切控制,
3.2 補償自動控制方式
3.2.1 定時器控制投切方式。根據用電性質調整不同的補償投入時段;商業按10:00~22:00;單位按8:00~12:00,14:30~16:00;住宅樓按11:00~14:00,18:00~22:00。
3.2.2 相位檢測的自動化控制投切方式。(1)相位的單相檢測(不論是單相還是三相的補償,都可采用單相的檢測,裝備1個TA)。(2)對功率因數的控制,裝設在感性0.85,并且在容性0.85,兩個控制點間應該避免靠得太近,避免發生振蕩投切。(3)裝設欠流閉鎖的設置,避免過低負荷的時侯發生振蕩投切,根據運行的經驗及結果計算欠流值
3.2.3自控方式的選擇性的對比。根據不同的技術要求工作者根據兩種自動控制方式不同特點來選擇使用。首先定時器構造程度低便于掌握,相位檢測型結構復雜不便于短時間內理解,掌握;其次定時器造價低,日常維修任務輕,而相位檢測型造價高,試調的技術要求也高;最后,定時器控制投切精度不高,相位檢測型相對來說投切精度更高。
4 有關臺區集中式、分散式共同工作補償方法探討
目前來說臺區位置集中式與分散式一起補償的方法是大力推廣的補償方式主要有集中式補償方法處于臺區變壓器地方,利用相互位置檢測智能投入切割精確性的補償,對臺區位置的配變一直的沒有消耗情況和1/3臺區位置處配變的供電處沒有消耗情況及各個分散補償位置沒有消耗情況進行補償。另外,分散補償點位于臺變區1/3臺區配變供電方圓半徑范圍外。補償分散點時考慮適量,用于滿足20~40mm范圍內個體無功用戶。
結語
分散無功補償的研究對于實現通用變壓器臺區位置低壓網絡無功分量損失功率的降低有重要意義。在接近負荷載位置補償的公變臺區位置低壓網的分散性質的無消耗功率補償方法重大研究意義在于解決五消耗功率分量的工作原因使得低壓網另外功率損耗的問題。目前對于在這方面研究來說,隨著科技發展,設備安全性提高,設備變小,維護任務,費用降低還不能對于分散性無功補償產生重大的影響,歸根到底還得加大對分散無功補償研究,從而帶來電的高效利用,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將對電網功率損耗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曹偉明.低壓配電線路保護系統的設計與實施[J].企業技術開發. 2011.
[2]張維杰.低壓配電線路保護的選擇[J].科技信息. 2010.
[3]于洪國.低壓配電系統簡介[J].山東農機化. 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