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忠
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
宋獻忠
目的 研究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方法 對宮頸刮片、陰道鏡和HPV同時進行檢測, 病理組織學檢查出現異常情況的患者, 以病理組織學檢測最終結果為金標準。針對100例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 進行比較三種方式的檢出敏感程度。結果 100例患者中, 30例宮頸刮片陽性患者, 敏感程度是61.23%;33例陰道鏡陽性患者, 敏感程度是78.93%;37例HPV感染陽性患者, 感染程度為83.13%, 這三種方式的敏感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頸癌篩查和早期的診斷利用宮頸細胞學進行檢查、陰道鏡檢測和HPV檢測有機結合, 能夠提升檢出概率, 降低假陰性。
宮頸刮片;陰道鏡;HPV檢測
宮頸癌屬于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其發病概率僅次于乳腺癌。根據科學調查統計發現, 全球平均每年有21萬左右的女性由于患有宮頸癌而造成死亡, 其中年輕宮頸癌女性患者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長, 對女性造成嚴重性威脅。從宮頸病變演變到宮頸癌需要6~16年左右的時間[1]。所以早期診斷出宮頸癌前病變屬于宮頸癌最科學的防控措施。作者針對本院在婦科門診接受宮頸癌檢測的患者同時實行宮頸刮片、陰道鏡和HPV檢測, 對出現異常的患者在陰道鏡下實行病理組織學檢測, 以病理組織學檢測最終結果為金標準。針對100例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 進行比較三種方式的檢出敏感程度[2]。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2012年8月在本院婦科門診接受檢查的患者中, 因為檢查到宮頸出現異常情況或在普查婦科病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宮頸刮片、陰道鏡和HPV檢測, 由于一項或是多項檢查除了異常情況而進行病理活檢的患者共有100例, 年齡21~55歲, 平均年齡(38.23±3.6)歲。
1.2 檢查方法 對于非經期患者利用窺陰器對宮頸進行暴露, 利用干凈的棉棒在宮頸口按照逆時針方向轉動3圈, 每次轉動時間間隔為10 s;然后放置在專用的試管內進行HPV檢測;擦凈患者宮頸表面出現的分泌物質, 將刮板斜放置在宮頸鱗柱的交界位置上, 并按照順時針方向刮3圈, 涂在載玻片上面, 添置94%的酒精, 固定2~3 min。陰道鏡檢測:在進行檢測前3 d患者不進行陰道的沖洗, 也不在陰道中放置任何藥劑, 在24 h內不可以發生任何性行為;檢查過程中需要認真觀察患者宮頸表面的構型、周邊的形態、顏色、碘染色測試;對陰道鏡圖像顯示異常的患者需要進行宮頸多點活檢驗[3]。
1.3 診斷標準 巴氏涂片Ⅱ級并發現了異常的細胞或巴氏涂片Ⅲ級以上屬于宮頸刮片陽性。16型、51型、56型、68型等HPV壓型屬于HPV感染陽性。陰道鏡下發現醋白上皮、點式血管、白班、異狀血管、碘陰性屬于陰道鏡陽性[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患者中, 宮頸刮片陽性患者30例, 敏感程度是61.23%;陰道鏡陽性患者33例, 敏感程度是78.93%;HPV感染陽性患者37例, 感染程度為83.13%;對這三種方式的敏感程度進行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表1 三種檢測方式的敏感程度比較(n, %)
傳統型宮頸細胞學檢測作為女性宮頸癌篩查的重要的檢測方式, 有利于有效預防女性宮頸癌, 但是傳統型宮頸細胞學檢測的敏感程度偏低, 并存一定程度的假陰性概率。根據本組的數據發現:100例涂片中, 出現異常情況的涂片有30例, 檢出概率是61.23%, 漏檢概率偏高, 這并不能達到臨床醫學診斷要求。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的假陰性概率大約在11%~55%之間。假陰性出現的主要原因中55.5%出現在檢測標本的漏洞上[4]。取樣器中的病變細胞并沒有轉移到進行檢測的載玻片中, 巴氏涂片上隨著取樣器一起被丟棄的細胞多于75%。巴氏涂片的質量不過關、均勻性偏差、黏液較多、血液的上皮細胞重疊現象嚴重從而覆蓋了異常性細胞, 導致檢測標本的滿意度偏低[5]。
從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的數據資料不難發現:女性乳頭HPV感染是自身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病變的關鍵原因。而多數的HPV感染并沒有臨床癥狀[6]。但是HPV感染導致的后果較為嚴重, HPV感染使得女性宮頸癌的危險系數增加了260倍。為避免漏診、誤診等問題的出現, 解決傳統型宮頸細胞學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醫務人員可以有效結合宮頸刮片、陰道鏡和HPV檢測三種方式, 利用HPV檢測, 其敏感程度和傳統型宮頸細胞學檢測敏感程度更加明顯。陰道鏡可以直接檢查女性宮頸表面的血管和形態, 從而更好地評定病變[7]。
綜上所述, 現階段, 宮頸細胞學檢測是女性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篩查的重要措施,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和漏診等嚴重性問題的出現, 可以有效結合HPV檢測, 促進女性宮頸癌和陽性檢出概率的提高[8]。
參考資料
[1] 劉丹陽, 李齊森, 孫振華.陰道鏡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1, 10(03):121-145.
[2] 辛耀中, 王云霞, 趙永良.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和治療.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0, 22(09):112-130.
[3] 黃夢璇, 張逸帆, 康熙熙.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0, 22(09):112-130.
[4] 李群芳, 歐陽樹, 陳春燕, 等.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21(07):145-163.
[5] 任繼榮, 趙剛著, 王力軍.陰道鏡、宮頸刮片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20(06):1121-1130.
[6] 宋東燕, 龐志功, 汪寶琪, 等.陰道鏡、宮頸刮片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2, 01(05):130-135.
[7] 錢德英, 張志勝, 張惜陰.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2(09):112-130.
[8] 郎景和.宮頸刮片、陰道鏡及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 2010, 10(11):101-109.
2014-03-14]
450006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