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 張 麗
功能性胃腸病的臨床表現和有效治療
李 良 張 麗
目的 對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有效治療措施進行分析。方法 112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觀察, 同時, 對照組56例行常規對癥治療, 實驗組56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黛力新(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或帕羅西汀治療, 再分析和對比兩組臨床治療的有效性。結果 兩組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癥為主。而采用常規藥物聯合黛力新(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或帕羅西汀治療的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64%, 明顯高于單純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75.00%(P<0.05)。結論 在常規藥物治療功能性胃腸病的基礎上, 加用抗焦慮、抗抑郁等類型藥物, 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功能性胃腸病;臨床表現;有效治療
功能性胃腸病(FGIDs)屬于一種由于心理、生理及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影響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又主要包括有功能性胃十二指腸病、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腸病、功能性便秘等等。本院將近年來收治的112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現將治療效果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腸病患者112例, 男女比例為63:49, 年齡在22~58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35±4.37)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各56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檢查與診斷方法 功能性胃腸病的檢查方法包括有:①食管測壓檢查:主要為食管精確測壓術和動、靜態食管測壓術3種;②內鏡檢查:根據患者的實際的疾病程度和情況,科學地選擇進行內鏡檢查的時機;③胃腸電圖:對患者胃腸電活動變化情況進行檢測;④超聲檢查:通過超聲檢查, 可有效地排除疑似胰腺、肝膽等疾病的患者。除此之外, 還有血、尿、便常規檢查, 生化常規檢查、CT檢查等。
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診斷:在診斷前需先排除由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功能紊亂患者, 且各種類型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診斷均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標準, 需參考相關的診斷標準與檢查結果才可確診。
1.2.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針對胃酸分泌量增加者, 給予抑制胃酸分泌藥物;針對腹脹、噯氣者,給予促動力藥物治療;針對內臟感覺過敏者, 可用速激肽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另外, 醫生還需指導患者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需規律, 定時定量, 避免暴飲暴食, 減輕胃腸負擔。當熱量攝入不充足時, 可采用干稀搭配的加餐辦式補充熱量。同時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注意保持酸堿平衡。并針對患者的負面心理, 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與治療, 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提高對醫生的信任度, 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1]。
在此基礎上, 實驗組56例其中伴發焦慮抑郁癥狀的45例給予黛力新治療:口服黛力新2片/d, 早晨及中午各1片;11例伴發明顯抑郁癥狀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口服帕羅西汀20 mg/次, 早晨1次/d, 連續用藥4周。
1.3 評價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為:顯效:患者的惡心、嘔吐、早飽、噯氣、上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表現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以上所述臨床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0.05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表現 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以胃腸道(包括有大腸、小腸、胃、膽道、咽、食管、肛門等)的相關癥狀為主, 根據癥狀的特征不同, 其命名也有所不同。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分析和全面性檢查, 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以兩方面為主。
①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是指由十二指腸及胃功能紊亂所引起的癥狀, 具有動力障礙、內臟感覺過敏、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等病理生理學改變特征。部分患者心理上會出現個性異常、抑郁、焦慮等現象。②腸易激綜合征主要是指以腹痛等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胃腸病, 該類型功能性胃腸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包括有:內臟感覺異常、胃腸動力學異常、精神因素、感染等。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通過對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發現,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64%, 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5.00%,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n(%), %]
近年來,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功能性胃腸病的研究中,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 心理、社會因素對功能性胃腸病的發生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 情緒化、神經質等人格特征會大程度地影響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例如, 患者焦慮、急躁、憤怒等負面情緒明顯時, 可導致高動力反應, 進而加重腹瀉癥狀;而患者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明顯時, 可導致胃腸道動力低下[2]。
針對此種現象, 在功能性胃腸病常規對癥治療的同時,加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治療也很有必要, 例如黛力新含有小劑量的氟哌噻噸(0.5 mg/片)和美利曲辛(10 mg/片), 小劑量的氟哌噻噸促進DA的合成和釋放, 增加突觸間隙DA含量;美利曲辛增加突觸間隙中的單胺類遞質含量, 兩者合用能提高突觸間隙DA、NE及5-HT的含量, 且有更強的NE再攝取抑制作用, 起到很好抗焦慮抑郁癥狀的作用;同時氟哌噻噸可削弱美利曲辛的抗膽堿能副作用, 正常劑量下服用黛力新副作用極少。帕羅西汀, 其作為一種效果顯著的抗抑郁藥, 可通過阻止5-HT的再吸收而提高神經突觸間隙內5-HT濃度, 進而起到很好抗抑郁的作用。黛力新、帕羅西汀在常規劑量治療功能性胃腸病中, 對其他遞質也無明顯的影響。除此之外, 氟西汀、阿普唑侖等抗焦慮、抗抑郁藥物應用于功能性胃腸病中時, 也可起到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3]。而本院所收治的實驗組56例患者, 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 主要加用黛力新或帕羅西汀進行抗焦慮、抗抑郁治療, 其治療效果較對照組常規治療的患者要顯著。
綜上所述, 在常規藥物治療功能性胃腸病的基礎上, 加用抗焦慮、抗抑郁等類型藥物, 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 Locke GR, Weaver AL, Melton LJ, 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linked to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 population 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4, 99(2): 350-357.
[2] 張利敏.蘭索拉唑治療功能性胃腸病效果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 6(24):70-71.
[3] 閆兆平, 黃文甫, 衛向陽, 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功能性胃腸病33例.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19(22):2799-2800.
2014-03-14]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