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臨床治療探討
高 峰
目的 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臨床治療方法進行探討。方法 86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分為觀察組43例, 對照組43例,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 觀察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再進行中藥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結果 觀察組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以及ST段下移的改善情況要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72%, 觀察組的治療情況要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有著很好的療效, 能夠良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副反應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
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臨床治療
當心臟活動出現異常時就會導致心律失常。據相關報道證實近年來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正在逐年遞增, 特別是中老年群體發病情況較為嚴重, 這給中老年群體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并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1]。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折返激動、傳導障礙致沖動傳導異常與自律性增高、異常自律性與觸發活動致沖動形成的異常所導致的,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氣促、頭暈、四肢乏力以及心悸等癥狀, 本院對2011年3月~2013年間收治的43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間收治的86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并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中男27例, 女16例,年齡為51~72歲, 平均年齡為(58.1±5.2)歲, 病程為4~18個月, 平均病程為(9.1±4.2)個月;觀察組中男30例, 女13例,平均年齡為(57.4±4.9)歲, 病程為5~16個月, 平均病程為(8.7±4.5)個月。兩組患者均存在水腫、氣促、頭暈、四肢乏力以及心悸等癥狀。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 給予患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以及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強心劑以及血管擴張劑。同時讓患者口服阿替洛爾, 1次/d, 15~20 mg/次, 連續服用15 d。若患者病情出現明顯好轉, 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減少藥量, 并讓患者繼續服用1個月來穩定并控制病情;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服用穩心顆粒, 3次/d, 10 g/次, 服用2個療程, 1個療程為1個月。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并對比兩組患者療效。
1.3 療效判定 心動過速消失, 心臟功能改善2級以上且24 h室性早搏偶爾發作為顯效;心動過速偶爾發作;心臟功能改善1級且24 h室性早搏發作次數大幅度下降為有效;患者心動過速、24 h室性早搏發作頻繁, 心臟功能無改善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以及ST段下移的改善情況要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動態心電圖治療前后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動態心電圖治療前后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表[n(%)]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72%, 觀察組的治療情況要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的血脂、血尿、肝功能水平均正常, 并未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出現2例藥物不良反應, 經治療后恢復。
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兩方面, 即折返激動、傳導障礙致沖動傳導異常與自律性增高、異常自律性與觸發活動致沖動形成的異常[2]。激動因子在正常傳遞過程中若不能回歸于原途徑就會帶來重復性作用, 這樣就會引發局部性傳導障礙并造成折返激動、傳導障礙致沖動傳導異常, 進一步惡化為心律失常。若神經系統出現異常興奮會讓心肌細胞的自律性加強, 同時會引發心肌缺血并造成人體生理平衡紊亂, 此時就會產生自律性增高沖動異常并引發心律失常[3]。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中較為常見的類型, 其主要致病因素不明, 但是存在一些潛在因素都可能導致該病癥的發作如代謝失衡、病原體感染、自身免疫異常等[4]。當擴張型心肌病心律較為嚴重時有可能會造成患者出現心力衰竭, 此時患者肺部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甚至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肺部感染, 這將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
在常規治療中主要是采用西醫治療, 其藥物包括了利尿劑、強心劑以及血管擴張劑等, 必要時可以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來預防感染。在本院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了阿替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方法,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觀察組患者在經過治療以后, 其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以及ST段下移情況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 要高于對照組83.72%(P<0.05)。
阿替洛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臟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 在心律失常的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效果。相對于其他β-受體阻斷劑如美托洛爾, 阿替洛爾有著更強的選擇性功能。阿替洛爾對心絞痛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并且對β1腎上腺素受體有著較強的抑制作用。相關研究證實阿替洛爾還能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耗氧指數進行改善, 同時它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抑制作用較弱, 不存在心肌收縮力抑制作用, 對于高血壓并心律失常患者該藥物是較好的選擇。
當然阿替洛爾也具有較強的副作用, 部分患者在服用過程中會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皮膚過敏等癥狀, 同時它也會對心臟的正常傳導功能帶來影響。孕婦及兒童患者在用藥中必須謹慎使用。對于存在心源性休克史以及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應該禁用。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下滑, 在用藥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減少藥量。穩心顆粒是一種復方中藥, 其主要成分為三七、琥珀、黨參、甘松等。其中琥珀具有安神、利尿的作用;三七具有提升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功效;黨參具有提神、安神的作用。穩心顆粒還具有養陰、益氣、活血的功效, 并具有一定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它還能夠促進心肌收縮。該藥物可抑制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并延長心動作電位, 以此來緩解病情。在聯合用藥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阿替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能夠良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并且不良反應較少, 療效較為理想, 值得臨床推廣。
[1] 唐艷瓊, 楊鵬, 王力英, 等.58例擴張型心肌病l2導聯動態心電圖分析.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0, 11(02):124-126.
[2] 李興國, 肖永利, 邊曉菊, 等.擴張型心肌病心電圖分析75例.中國醫藥指南, 2009, 14(12):123-124.
[3] 孫汝平, 徐金義, 高赟.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時心律失常類型的分析.醫藥論壇雜志, 2010, 31(19):518-519.
[4] 郭筱燕.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結構與心律失常對預后的影響.廣西醫學, 2010, 12(04):321-322.
2014-03-13]
466632 河南省周口市黃泛區農場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