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手術與內鏡取石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
程 鵬
目的 探討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開展手術與內鏡取石的臨床療效比較。方法 肝內膽管結石患者11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 對照組給予手術治療, 觀察組給予內鏡取石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57.82±27.52)min, 出血量為(232.83±31.79)ml, 住院時間為(9.52±1.04)d,并發癥發生率為3.64%, 均顯著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采用內鏡取石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患者, 可以顯著降低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 并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具有確切的應用價值。
肝內膽管結石;手術;內鏡取石
肝內膽管結石好發于我國南方地區, 目前仍是肝膽外科難以治愈的疾病[1]。以往臨床治療時多采用肝部分切除手術,但會對患者造成較大損傷, 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為了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本次研究對55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開展了內鏡取石手術, 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110例, 所有樣本均通過CT、B超或MRCP檢查確診。樣本中男性73例, 女性37例, 年齡35~77歲, 平均(57.9±9.8)歲, 病程6個月~3年, 平均(1.1±0.2)年。其中, 51例為右肝內膽管結石, 39例為左肝內膽管結石, 20例為雙肝內膽管結石。隨機將樣本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 兩組樣本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方式, 觀察組患者均給予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 將十二指腸鏡插入后探尋十二指腸乳頭, 觀察乳頭開口后利用導管插至膽管處, 注入造影劑后探查膽總管的基本情況, 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開展碎石與取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 并開展比較與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57.82±27.52)min, 出血量為(232.83±31.79)ml, 住院時間為(9.52±1.04)d, 并發癥發生率為3.64%, 均顯著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基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基本情況比較(s)
?
目前對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開展臨床治療時, 結石復發和結石殘留仍然是阻礙患者成功治愈的危險因素, 醫師在治療過程中只有處理好這兩大問題, 才能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效果。當前臨床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主要原則仍為清除結石, 糾正梗阻與狹窄情況, 保證引流通暢。傳統開腹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T管引流術創傷大, 術后恢復慢, 并發癥多,住院時間長, 膽道探查具有盲目性和局限性, 較易殘留結石[2]。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 內鏡技術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本次研究中對110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分別開展了手術與內鏡取石治療, 兩組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但在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中內鏡取石治療患者顯著好于對照組, 提示內鏡取石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更佳。但在制定手術方案進行治療前, 也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擬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充分掌握能夠進行肝切除術手術的適用范疇:①近端膽管狹窄癥狀明顯者;②局部肝臟功能呈現萎縮情況或已喪失部分功能者;③伴隨慢性膿腫癥狀出現, 肝臟局部呈現癌變可能者;④局部肝內膽管內形成鹿角狀結石者。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取石的適用范疇則為:①拒絕進行手術的患者;②進行過多次膽道手術的患者。依據患者的具體表現, 給予適當的治療方式才能保證治療開展的有效價值。
綜上所述, 采用內鏡取石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與傳統手術比較其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減少, 并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進一步推廣與研究。
[1] 曾三平, 曾志鋒.肝部分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療效.實用臨床醫學, 2013, 14(10):63-64.
[2] 趙守和, 常永春, 閻玉礦.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3, 13(12):1128-1129.
2014-03-25]
450052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