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雷
輸血前預防性用藥對輸血過敏反應的影響分析
薛 雷
目的 探討輸血前預防性輸注地塞米松與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的關系。 方法 接受輸血治療患者4745例, 以輸血治療前未預防性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為對照組, 以輸血治療前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為觀察組。然后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結果處理。結果 對照組患者1540例, 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1.13%。觀察組患者3205例, 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1.12%。分析結果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輸血前預防性給予靜脈地塞米松不能減少或避免輸血過敏反應的發生。
輸血過敏反應;預防性治療;地塞米松
輸血是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輸血治療可以提高患者血液攜氧能力、維持循環血量、改善凝血功能、糾正貧血等。血液制品在臨床治療中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但在輸注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一些不可預知的不良反應。其中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僅次于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而位居所有輸血不良反應的第2位。在本院進行的輸血病歷檢查中, 發現部分臨床醫生為減少或避免輸血過敏反應的發生而采取輸血前常規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進行干預。為研究輸血前預防性給予地塞米松能否減少或避免輸血過敏反應的發生, 特對本院近1年來4745例輸血病歷進行記錄并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4745例, 包括有輸血史患者和無輸血史患者。
1.2 方法 將4745例輸血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輸血前未預防性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觀察組患者則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進行預防性治療。對照組患者1540例, 其中有輸血史患者855例, 無輸血史患者685例。觀察組患者3205例, 其中有輸血史患者1890例, 無輸血史患者1315例。將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立即出現的皮膚瘙癢伴潮紅、蕁麻疹以及呼吸困難、胸悶等支氣管痙攣表現并且不能用原發疾病解釋者, 定義為輸血過敏反應。有輸血過敏反應的病例, 由臨床醫師逐項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一式兩份, 一份交醫院輸血科, 另一份放入患者病歷存檔。根據病歷記錄可以對患者輸血史、輸注的種類及劑量、輸血不良反應類型進行記錄與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過程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發生輸血過敏反應記錄結果 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輸血過敏反應例數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發生輸血過敏反應記錄結果

表2 兩組患者輸血過敏反應例數比較
兩組患者均以病例中記錄有符合輸血過敏反應癥狀者為發生輸血過敏反應患者。對照組中輸血過敏反應發生17例,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1.13%, 觀察組中輸血過敏反應發生36例, 輸血過敏發應發生率1.12%。兩組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輸血過敏反應發生率不受靜脈滴注地塞米松干預的影響。
輸血過敏反應包括經典IgE介導的輸血過敏反應和其他機制(非IgE抗體)介導的輸血類過敏反應。它是因患者對血液制品中蛋白類物質過敏或是過敏體質的供血者將某種抗體移植給患者, 當患者再次接觸過敏原時觸發的過敏反應,或因患者多次輸血體內產生多種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體或患者缺乏IgA抗體, 多次輸血后體內產生抗IgA抗體而發生[1]。在臨床上表現為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立即出現的皮膚瘙癢伴潮紅、蕁麻疹以及呼吸困難、胸悶等支氣管痙攣表現, 并且不能用原發疾病解釋。地塞米松屬于長效糖皮質激素, 具有抗炎、抗過敏、抗風濕和免疫抑制的作用[2]。地塞米松的抗過敏作用機制是減少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過敏介質的產生, 并不能抑制血小板抗體和HLA抗體等同種異體抗體的產生, 對輸血過敏反應并不能起到預防作用。對原有免疫力下降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腎病綜合征、肺結核等患者輸血前給予地塞米松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 誘發或加重感染[3]。輸血過敏反應較其他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有著不可預知性和不可避免性, 臨床醫生對其自身及危害性的認識也越來越多, 于是他們也就越來越覺得減少或避免輸血過敏反應的必要性, 同時也嘗試預防性給予藥物治療的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血液中心制備各種血液成份制品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臨床醫生們對各種血液制品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同時對各種血液制品適應證的掌握也更加的深入[4]。因此, 作者認為為了減少或避免輸血過敏反應的發生, 臨床醫生不應通過給予地塞米松等藥物來預防, 而應該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全面了解各種血液成分制品的臨床意義, 不盲目輸注全血, 積極倡導自體輸血。對有過敏史或短期內需多次輸注的患者, 盡可能采用去白洗滌紅細胞和洗滌濃縮血小板。對血漿制品, 應全面了解患者凝血功能,而不能以輸注白蛋白為目的, 給患者輸注血漿制品。輸血科作為醫院輸血治療的關鍵部門, 也應該積極地向臨床醫護人員宣傳講解輸血治療的專業知識, 使臨床醫生們更好地“有的放矢”, 在發揮血液制品最大作用的基礎上, 減輕患者痛苦。
[1] 崔建設, 郭媛媛.兩種藥物預防發熱和過敏行輸血反應的Meta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5):10.
[2] 蔡曉紅.輸血超敏反應發生機制研究進展.中國輸血雜志, 2008, 21(4): 307-309.
[3] 楊寶峰, 蘇定馮.藥理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61-367.
[4] 高峰.輸血與輸血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80-192.
2014-03-28]
466000 周口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