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林
早期吞咽功能康復對再發腦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臨床研究
楊俊林
目的 探討早期吞咽功能康復對再發腦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響及其臨床效果。方法 對53例腦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進行吞咽康復功能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康復訓練后分析患者的療效以及恢復的程度。結果 53例患者中, 36例顯效(68%), 16例有效(30%), 1例無效(2%)。結論 積極主動地早期吞咽康復訓練可幫助假性球麻痹患者盡早完成獨立進食, 不僅能及時從消化道用藥, 而且還能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水分, 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對該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吞咽功能康復;再發腦梗死;假性球麻痹;臨床研究
吞咽功能障礙是腦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常見并發癥,是由雙側皮質脊髓束損壞所引起的延髓支配肌肉的痙攣, 主要特點是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1]。該病患者由于咽喉或食道功能受損不能有效地攝取食物來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水分, 可能造成肺炎引起的脫水等嚴重問題。臨床研究表明, 積極主動地早期吞咽康復訓練不僅可幫助假性球麻痹患者盡早可以獨立進食, 能及時從消化道用藥, 而且還能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水分, 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對該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2]。2011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對在本院治療的53例腦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患者進行了康復訓練,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3例均為皮層腦干束損傷, 未累及延髓吞咽中樞, 其中男29例, 女24例。年齡50~80歲, 平均年齡62歲。其中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中12例輕度, 20例中度, 21例重度, 重度中第3次腦梗死8例。53例患者均意識清醒能配合訓練, 具有咳嗽能力, 吞咽康復訓練時間2個月,同時配合藥物治療, 護理上做好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
1.2 假性球麻痹診斷標準 言語困難、發聲困難、進食困難,伴有病理性腦干反射及情感障礙等。
1.3 方法 在訓練前先評估患者的吞咽能力, 確定患者的吞咽障礙程度, 然后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對患者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1.3.1 吞咽能力分級標準 完全不能經口攝食為重度;一部分食物能經口攝食, 但不能完全維持營養, 需靜脈輔助營養為中度;輕度吞咽困難, 完全能經口攝食為輕度;具有正常攝食吞咽能力為正常。
1.3.2 康復功能訓練方法 ①輕度:該類患者能輕度咀嚼,但不能用舌頭往口腔深處送食物, 因此可將少量食物用小勺送至舌根處讓患者吞咽;對于偏癱患者, 食物會在癱側頰部內側堆積或從癱側口角流出, 故應將微量食物由健側送入,待患者吞咽完全再送入食物, 食物的量漸增, 同時要保持安靜的環境, 避免因分散患者注意力而引起嗆咳。②中度:該類患者能經口攝食一部分食物, 故進食時讓患者坐直或頭稍稍向前傾, 將食物從健側咽部進入食管, 若吞咽順利, 可把少量粥喂至健側舌后方, 指導患者用舌頭觸碰食物, 然后教患者要有吞咽意識, 然后做吞咽動作, 待患者咽下食物后,檢查其口腔是否已吞咽完全。③重度:該類患者完全不能順利進行任何飲食, 故應對其舌肌進行運動訓練, 即用紗布輕輕包住舌尖引導它向各個方向運動, 擴大舌頭的可動性。一段時間后用壓舌板壓舌頭, 從而達到強化舌肌力量的效果。訓練軟腭時, 用冰過的棉簽快速摩擦軟腭, 刺激軟腭以使咽部引起吞咽。進食時, 進食量由少到多, 逐漸增加, 從而達到吞咽效果。
1.4 食物的選擇 食物的選擇應根據吞咽障礙程度以及能引起患者食欲的原則來選擇。容易吞咽的食物的一般特征:密度均一, 不易松散, 有適當的黏性, 易消化, 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有殘留[3]。除此之外, 還要滿足患者機體所需的營養,同時兼顧食物的色香味等。
1.5 吞咽功能恢復療效 若患者基本消失吞咽障礙癥狀,營養狀況良好, 而且無并發癥, 則吞咽功能恢復顯效;若患者明顯改善吞咽障礙癥狀, 營養狀況良好, 則吞咽功能恢復有效;若患者吞咽障礙癥狀改善不明顯或是無任何變化, 則吞咽功能恢復無效。
經過2個月的系統吞咽康復功能訓練, 53例患者中,36例顯效(68%), 16例有效(30%), 1例無效(2%), 總效率為98%。見表1。

表1 吞咽康復訓練效果分析[n (%)]
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越早越好, 此時患者尚未忘記自己的吞咽習慣, 而且咽下肌群也尚未發生廢用性萎縮, 此時進行訓練康復療效最好。通過對吞咽功能各個方面進行訓練,可增強其協調控制能力。一般方法為教患者作面部運動、咀嚼動作, 讓患者進行舌肌訓練、吞咽動作練習等。
以前治療腦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時由于患者的進食問題通常采用鼻飼方法, 此種方法缺乏積極主動的吞咽康復訓練, 而腦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的肌肉運動與正常人大致相同, 只是舌的動作緩慢, 此外, 他們與吞咽有關的肌肉運動協調功能低下, 為解決上述原因, 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越早越好。訓練前為患者創造一個相對安靜、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 最好有專業護士隨時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除此外, 口腔護理要做好, 加強口腔黏膜、舌及咀嚼肌的按摩, 反復練習發音, 可提高吞咽肌群的活動能力, 使患者配合訓練的每一環節, 減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的發生, 同時可使患者得到足夠的營養, 增強抗病信心, 早日康復。
[1] 劉健紅, 黃德弘, 黃堅紅, 等.吞咽障礙治療儀穴位刺激配合順咽方治療腦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臨床觀察.廣州醫藥, 2012, 43(6):13-14.
[2] 邵金花, 趙愛娟, 郭麗曼.高壓氧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對腦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的療效觀察.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 16(6):591-592.
[3] 楊清泉.腦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置胃管失敗原因分析和對策.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9):1410-1411.
2014-04-05]
455000 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