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民
聯合檢測抗CCP抗體與RF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價值
宋新民
目的 探討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與RF聯合檢測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RA)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診的118例RA患者及85例非RA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血清抗CCP抗體、RF進行檢測。結果 抗CCP抗體和RF聯合檢測對RA進行診斷敏感性為98.2%, 特異性為59.6%。抗CCP和RF因子聯合檢測診斷RA可明顯提高敏感性, 但特異性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CCP抗體較RF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可避免臨床誤診;聯合檢測可提高試驗敏感性, 降低了RF對早期RA的漏診率。對于RA早期治療與干預、阻斷病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抗CCP抗體;RF因子;類風濕關節炎;應用價值
類風濕關節炎(RA)以慢性關節炎性反應為主要表現, 是一種結締組織病。如果不及時給予恰當治療, 將會引發不可逆轉的骨關節破壞。因此早期確診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對118例RA及85例非RA患者的血清抗CCP抗體、RF進行檢測, 探討二者聯合檢測對RA診斷的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①RA組:本組118例均為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診的RA患者, 男45例, 女73例, 年齡21~83歲, 平均(42.2±12.5)歲, 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修訂的關于RA分類的診斷標準。②非RA組:本組85例均為同期于本院就診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男36例, 女49例, 年齡在18~79歲, 平均(39.7±12.1)歲, 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SLE)26例、骨性關節炎(OA)19例, 強直性脊柱炎(AS)13例、硬皮病9例、干燥綜合征(SS)8例,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5例, 皮肌炎3例, 血管炎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患病類型、臨床表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本組所有病例均于晨起空腹靜脈采血3 ml,經自然凝固后分離血清保存于-20℃待測。①抗CCP抗體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試劑由歐洲診斷公司提供,采用Stat fax-2100型酶標儀檢測吸光度, 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結果以>25 U/ml判定為陽性。②RF檢測:采用透射比濁法, 試劑儀器為全自動特種蛋白儀, 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結果以>25 U/ml判定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四格表計算抗CCP抗體及RF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RA、非RA患者抗CCP抗體、RF檢測結果見表1, RA診斷結果顯示:抗CCP抗體敏感性為78.8%, 特異性為89.4%;RF因子敏感性為89.0%, 特異性為65.9%;抗CCP抗體和RF聯合檢測對RA進行診斷敏感性為98.2%, 特異性為59.6%??笴CP和RF因子聯合檢測診斷RA可明顯提高敏感性, 但特異性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RA、非RA患者抗CCP抗體、RF檢測結果(n)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 具有高發性、高致殘性等特點, 關節及周圍組織呈對稱性, 可引發多種并發癥。臨床治療RA的目標是確保疾病無進展, 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因此對RA早期進行診斷確診是治療的關鍵。目前診斷RA多依賴癥狀、X線改變以及對RF的檢測, 但臨床表現多不典型, 易錯失治療時機, 而RF的檢測具有局限性, 敏感但特異性低, 在其他的結締組織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部分健康老人的血清里都可以檢測出, 因此給臨床確診帶來困難。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是環狀聚絲蛋白的多肽片段,可在RA早期出現, 通常是RA患者還未出現關節損傷之前就能檢出,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可克服RF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對118例RA患者和85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體、RF進行平行檢測, 特異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笴CP抗體較RF具有較高的特異性(89.4%)可避免臨床誤診;聯合檢測可提高試驗敏感性(98.2%)降低了RF對早期RA的漏診率[1]。聯合檢測診斷RA可靠有效,對于RA早期治療與干預、阻斷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盧本亮,王敏.抗-CCP抗體聯合RF的檢測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中的臨床價值.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14(26):231.
450053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