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華 黎金蓮 林明曉
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應用
黃曉華 黎金蓮 林明曉
目的 探討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BNA)在發現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所致的輕微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120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作為觀察組, 在黃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行NBNA測定,并與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兒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黃疸高峰期NBN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并隨膽紅素水平的增高而降低, 黃疸消退后評分普遍提高,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膽紅素血癥可影響新生兒的神經行為能力, NBNA能及早發現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所致的輕微腦損傷, 對早期干預治療、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高膽紅素血癥;腦損傷
高膽紅素血癥(hyperbilirubinemia)是新生兒常見疾病,嚴重時膽紅素沉積于中樞神經系統, 造成神經功能障礙, 可出現智力低下、視聽障礙、中樞性運動障礙等后遺癥, 尤其是當膽紅素超過342 μmol/L時, 發生腦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1]。腦損傷早期無明顯臨床表現, 也無準確的臨床指標, 容易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導致永久性的終身損害。現對茂名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實行NBNA評分,旨在探討NBNA在發現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所致的輕微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120例足月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作為觀察組, 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2]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血清總膽紅素(STB)>221 μmol/L, 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 直接膽紅素<34 μmol/L, 同時將合并窒息缺氧、顱內病變、耳部疾患、嚴重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先天愚型、核黃疸的病例除外。觀察組中, 男79例, 女41例, 年齡3~20 d, 胎齡37~40周, 體重2.6~4 kg。以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兒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齡3~19 d, 胎齡37+3~41周, 體重2.5~3.9 kg, 無窒息、黃疸等病史。兩組在性別、年齡、胎齡、體重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觀察組新生兒實行血清膽紅素水平動態監測,黃疸達頂峰時進行NBNA評分, 經有效的干預治療黃疸消退STB<85 μmol/L時再行NBNA測定。NBNA采用鮑秀蘭制定的評分方法[3], 檢查工具有手電筒、能發出格格聲的長方形紅色塑料盒、小紅球各一個。室溫22℃~27℃, 室內保持半暗、安靜。檢查于喂奶后1h進行, 從睡眠狀態開始, 10 min完成。測查者接受過專業培訓。內容包括行為神經能力6項,主動、被動肌張力各4項, 原始反射3項, 一般狀態3項,共五個部分、20項, 每項評分為0、1、2共3個分度, 滿分40分, ≤35分為異常。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作表示, 應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膽紅素水平的NBNA評分比較 根據黃疸高峰期不同的STB水平將觀察組分成兩組, STB≥342 μmol/L為觀察組1, 221 μmol/L<STB<342 μmol/L為觀察組2。觀察組得分比對照組明顯下降, STB水平越高, 得分越低, 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1。
2.2 觀察組黃疸高峰期和消退期NBNA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黃疸消退期與高峰期比較NBNA得分普遍上升,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STB(μmol/L)NBNA總分觀察組150≥34233.84±4.87觀察組270221~34236.96±1.79對照組60<8539.20±0.51
注:組間兩兩比較均 P<0.05注:與消退期比較,aP<0.05

表2 觀察組黃疸高峰期、消退期NBNA評分比較
新生兒處于特殊的時期, 膽紅素生成過多, 肝功能發育不完善, 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不足, 容易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薄弱, 游離膽紅素可透過血腦屏障侵害神經細胞, 包括基底節、小腦、延腦、大腦半球均可受累, 尤其是當患兒處于窒息、缺氧、酸中毒、敗血癥、低血糖、早產等病理情況時, 發生機率更大。膽紅素對神經細胞的毒性作用可分為聚集、結合、沉積三個步驟, 前兩個步驟神經細胞的損傷是可逆的, 臨床一般無癥狀, 既往腦干誘發電位常作為早期發現膽紅素神經毒性的良好檢測手段[4]。但受技術條件和成本限制, 特別是基層醫院, 該方法難以推廣應用。相較之下, 臨床檢查方法NBNA評分具有更大的臨床實用價值。
NBNA(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是80年代初鮑秀蘭教授吸取國外新生兒神經運動測定方法的優點, 結合自己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編制的適用于足月新生兒的行為神經評定, 早產兒于孕周糾正至40周時測查。膽紅素通過損害細胞生物膜, 抑制酶類活性, 而導致神經傳導減慢, 使聽神經、中樞受累[2]。NBNA中有6項為視聽定向行為能力, 可更好反應大腦皮層功能。20個項目的測定可全面了解新生兒體格發育、視聽感知能力和神經系統情況, 能及早發現圍生期高危因素導致腦損傷所引起的神經行為異常,以便充分利用早期神經系統可塑性強的時機干預, 加強訓練促進康復, 有利于優育和早期智力開發, 臨床建議<37分者即需進行早期干預并長期隨訪[5]。
本研究中, 對照組NBNA評分均>37分, 觀察組黃疸高峰期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膽紅素水平越高得分越低, 提示高膽紅素血癥對神經行為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 黃疸程度越重, 損害越大。其中視聽定向力扣分最多, 如對紅球反應、對格格聲反應、對說話人臉反應等項目, 被動肌張力次之, 與丁玉紅等[6]研究結果相符。黃疸消退后評分普遍提高, 提示及時干預治療, 膽紅素的神經毒性具有可逆性。對STB≥342 μmol/L者, 更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降低黃疸指數, 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減輕傷殘程度。NBNA測定對提示輕微腦損傷具有較高敏感性, 對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治療, 阻止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神經行為發展到不可逆階段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 高膽紅素血癥可影響新生兒的神經行為能力和智能發育, 對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 均應進行NBNA測定, 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及早采取干預措施, 將腦損傷的后遺癥降到最低限度, 對優生優育具有重要意義。該法簡單易行、經濟無創、實用有效, 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1] 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533.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00.
[3] 鮑秀蘭.新生兒行為能力和測查方法.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3,17(6):441-442.
[4] Boo NY,Rohani AJ,Asma A.Detection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using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evoked response and 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in term neonates with severe hyperbilirubinaemia.Singapore Med J, 2008,49(3):209-214.
[5] 鄒小兵,靜進.發育行為兒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18-19.
[6] 丁玉紅,鄧曉毅.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預后的評估.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8,29(11):1309-1310.
525000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