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夏良政 鄧英虎 李勝華
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
高翔 夏良政 鄧英虎 李勝華
目的 研究對于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進行斷指再植手術的治療情況, 分析其效果并研究其改進方法。 方法 以20例本院臨床外科收治的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為資料, 對其進行斷指再植手術治療, 統計分析手術后患者斷指成活的成功率, 并分析其失敗原因。結果 資料中20例患者治療后有18例斷指成活, 手術成功, 成功率為90.0%, 其余2例患者手術失敗, 其失敗原因分別包括1例術后感染和1例手指遠端壞死, 壞死原因在于患者血管發生危象, 失敗率為10.0%。結論 斷指再植術對于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在手術過程中為進一步提高成活率, 應著重防止手術感染的發生, 對患者斷指組織的細致修復, 對患者血管的精密吻合以及對血管危象的有效預防是手術的關鍵,應加大重視。
斷肢再植;手指鈍性離斷傷;手術效果;顯微治療
患者遭遇切割、擠壓、撕脫以及電鋸等其他傷害, 造成患者手指斷裂的情況成為手指鈍性離斷傷[1]。傳統治療方法對該類傷害不能產生良好效果, 手指再植后壞死或斷指功能無法完全恢復, 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而近幾十年來, 隨著顯微手術技術的逐漸發展成熟, 也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而就對于手指離斷患者的斷指再植手術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手術安全有效, 術后斷指功能恢復情況好, 得到了業內好評[2]。本文中對顯微斷肢再植術治療手指鈍性離斷傷的療效進行進一步分析, 注重探討造成患者手術失敗或術后恢復不良的原因所在, 探討相關改進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臨床外科就診, 并住院接受治療的20例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資料為對象, 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資料中患者年齡在16~65歲之間, 平均年齡37.3歲, 包括16例男性患者和4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經詳細診斷確認為手指鈍性離斷傷害,需要進行斷指再植手術。患者受傷原因不等, 主要包括撕裂傷害、擠壓傷害、機械絞傷以及電鋸傷害, 以機械絞傷和擠壓傷害為主, 其中有8例患者為食指受傷, 5例患者為拇指受傷, 3例患者則為中指受傷, 2例患者為小指受傷, 剩余1例為環指受傷。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有效的早期止血和消毒處理,之后給予患者實施顯微斷指再植手術, 手術治療時首先對患者肌內注射10 mg山莨菪堿以鎮痛并緩和血管平滑肌, 手術期間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以擴充血量和優化微循環, 使用止血帶于患者上臂進行捆綁止血, 并于臂叢處進行麻醉。若患者手指離斷部位為中遠節, 則給予患者指根利多卡因2%進行麻醉。手術前后還應適當給予一定抗痙攣、抗凝血以及抗感染治療。
清創后于患部重新建立骨性支架, 可適當切除受傷骨質以進行縫合,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鋼絲、克式針等工具進行固定。之后進行關節韌帶和肌腱的修復工作以及患者患部血管的吻合工作, 保證患者肌肉功能和關節穩定性, 并保證手指的正常供血防治壞死。最后對患者患部神經束膜及神經外膜進行無張力縫合, 必要時可移植其余部位皮神經。
手術后根據病情, 可于10周左右拆除固定之克式針, 并進行適當的恢復性鍛煉。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患部位于關節處, 為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指功能, 應盡量保留患部關節面。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計數資料數據以中位數四分區間表示。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法檢驗差異。
在對本研究資料中20例患者進行顯微斷指再植治療后,有18例患者斷指成活, 并恢復大部分功能, 不影響生活質量,視為手術成功, 成功率為90.0%, 其余2例患者術后斷指未恢復正常功能, 一段時間后壞死, 視為手術失敗, 其失敗原因分別包括1例術后感染和1例手指遠端壞死, 壞死原因在于患者血管發生危象, 失敗率為10.0%。(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表1 患者療效分析(n, %)
手指鈍性離斷傷是指患者遭遇切割、擠壓、撕脫以及電鋸等其他傷害, 造成患者手指軟組織發生嚴重挫傷, 嚴重破壞正常解剖結構的情況。而隨著當今工業、交通事業等的迅速發展, 該傷害在臨床上也極為常見[3]。在當前臨床治療時,一般采用顯微鏡下的斷指再植手術, 手術后可恢復患者斷指大部分功能, 一般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該手術方式一般包括清創、內固定、肌肉韌帶修復、血管吻合、指神經修復以及術后功能恢復鍛煉6部, 任何一部分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手術效果的降低, 嚴重時造成患者斷指壞死, 使手術失敗, 因而在進行顯微斷肢再植時, 要求施術者的高超技術和耐心[4]。
一般而言, 清創處理的不完善、操作時簡單粗暴造成患者血管挫傷以及感染等無菌和無創技術的不當應用都可能造成患者術后功能不完善。手術的最關鍵因素在于血管的精密吻合, 吻合應保證血管內膜的彈性和光整, 并盡可能降低患者血管張力, 一旦吻合不當可引發患者血管危象, 供血不足導致患者斷指遠端壞死而使手術失敗[5]。
本文中成功率為90.0%, 可見該治療方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2例患者手術失敗, 其失敗原因分別為1例術后感染和手指遠端壞死, 可知無菌操作和血管吻合步驟的失誤是造成手術失敗的關鍵所在, 應加大注意。
綜上可知, 對于手指鈍性離斷傷患者, 顯微斷肢再植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手術感染的防治和血管吻合的精密與否是手術的關鍵, 該治療手段值得進一步推廣。
[1] 劉志波.斷指再植手術的現狀.山東醫藥,2010,50(19):110.
[2] 范宇哲.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4):186-187.
[3] 張成杰.手指鈍性離斷傷的臨床治療.中國中醫藥咨詢, 2011, 3(1):143.
[4] 張定寶,肖介川,高坤華,等.斷指再植術后彩色多普勒血流與再植指血液循環狀況相關性研究.中國現代醫生, 2013,51(9): 102-103.
[5] 艾莉,田雪梅.末節無靜脈斷指再植26例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4,1(1):445-446.
244000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