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忠
美托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
黃健忠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的臨床用藥治療并探討治療效果與用藥安全性。方法 選取本院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64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34例, 實行美托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對照組30例, 實行單純美托洛爾治療, 分析兩種藥物療法對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有效性。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7.0%, 不良反應發生率8.8%;對照組總有效率83.3%, 不良反應發生率36.6%;觀察組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結合美托洛爾與穩心顆粒優勢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可獲得顯著療效, 且藥物安全性高,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冠心病;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 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向上攀升, 成為當前心血管內科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冠心病患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而隨著年齡增長, 發病率也有所提高, 故而長期以來困擾著廣大老年病患[1]。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活動傳導或起源受阻而引起的心臟搏動節律及頻率失常,其多發生于各類器質性心臟病, 并以冠心病最為多見, 該病發作時, 可給心臟帶來持續性負擔, 造成心力衰竭, 嚴重時可致死亡, 故危害極大。目前, 針對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療方式較多, 而適宜的治療方案是促進病患康復的關鍵。下面, 選取本院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不同治療方式, 旨在為提高該病療效作進一步探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本院就診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64例作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資料與檢查, 所有病患均符合《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2]中所列標準, 并患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同時將存在室內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電解質紊亂、低血壓、心力衰竭、心肝腎等重要器官障礙或由藥物導致的心律失常病患全部排除。隨機將72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患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4例, 男性18例, 女性16例, 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2.4±4.8)歲, 病程2個月~3年;交界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14例, 室性早搏17例;對照組30例, 男性16例,女性14例, 年齡45~72歲, 平均年齡(53.2±5.1)歲, 病程1個月~4年;交界性早搏2例, 房性早搏12例, 室性早搏16例。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病程與心律失常類型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首先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病患實行常規用藥治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行美托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 具體方式:選取酒石酸美托洛爾片, 口服10~20 mg/次, 服用2次/d, 同時給予步長穩心顆粒, 每次以溫水沖服9 g, 服用3次/d, 連續服用2個月。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行單純美托洛爾治療, 口服10~20 mg/次, 服用2次/d, 8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與病患組均于治療前后實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 同時對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及治療期間出現的所有不良反應進行記錄。
1.4 療效評估 本次研究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依據將臨床療效分為三個標準[3]。顯效:病患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期前收縮消失或比治療前下降≥90%,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體征恢復正常;有效:病患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期前收縮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89%, 臨床癥狀與體征情況有所好轉;無效:病患病患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期前收縮與治療前相比下降幅度<50%, 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呈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處理, 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34例, 實行美托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治療, 總有效率97.0%;對照組30例, 實行單純美托洛爾治療, 總有效率83.3%;應用統計學處理兩組數據,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n(%)]
注: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上腹部不適2例, 頭暈1例,惡心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8.8%;對照組竇性心動過緩3例,頭痛2例, 低血壓6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36.6%。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律失常作為老年常見疾病, 可引起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癥狀, 其中又以室性早搏最為多見, 病患往往存在頭暈、心悸及胸悶等臨床表現, 發病機理多與自律性增高與折返激動有聯系。通常情況下, 功能性早搏病患無需使用藥物即可獲得較好療效, 但對于心臟病合并室性早搏病患, 要取得理想預后效果, 就必須先將其誘因消除, 通過將室性早搏次數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使用相應藥物緩解病患心悸表現, 如此才可在促進原發病療效的同時實現病患生活質量的提高。
作為第二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美托洛爾屬于心臟選擇性β-受體阻斷藥, 可有效對β-受體介導的心律失常產生緩解作用, 減少交感神經興奮度, 并能延緩房室結與竇性心律的傳導, 致起搏電流下降, 最終達到抑制心律失常發生的效果。步長穩心顆粒作為中國第一個擁有離子通道證據的專利中成藥物, 主要成分為三七、琥珀、黨參、甘松及黃精等復方制劑。傳統中醫理論認為,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歸屬“心悸、胸痹”范疇, 是因氣虛無力行血, 致心脈瘀滯而引起,屬本虛標實證, 故而應以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為原則給予治療。該藥成分中的三七、琥珀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黨參與黃精連用則有益氣養陰的功效, 而甘松除能行氣外, 也與抗心律失常有著重要關系, 可有效延長動作電位, 促使早搏恢復正常。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采用美托洛爾與穩心顆粒聯合治療法, 總有效率97.0%, 不良反應發生率8.8%;對照組采用單純美托洛爾治療法, 總有效率83.3%, 不良反應發生率36.6%。兩組雖然均在治療中采用美托洛爾藥物, 但組間差異明顯, 證明相對于單純美托洛爾治療, 美托洛爾聯合穩心顆粒更能促進藥物療效, 且不良反應少, 用藥安全性高, 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1] 白海君.胺碘酮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臨床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21(06):20.
[2] 王立英.可達龍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81例療效觀察.哈爾濱醫藥, 2011,31(01):8-9.
[3] 洪云玉.穩心顆粒與丹紅注射液聯合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1,6(27):151-152.
510470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