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春 宋俐 葛清蓮
莫匹羅星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療效觀察
王勝春 宋俐 葛清蓮
目的 探討莫匹羅星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療效, 為提高此類患兒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據。方法 對照組患兒患處涂抹新霉素軟膏治療;研究組患兒采用莫匹羅星治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結果 研究組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4.44%,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80.56%, 且P<0.05,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進行常規治療基礎上, 聯合使用莫匹羅星藥物治療, 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 保障患兒生活質量,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廣應用。
莫匹羅星;小兒細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療效
本文將對患者自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前來就診的72例感染性皮膚病患兒給予臨床研究, 從而探討莫匹羅星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療效, 為提高此類患兒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選取感染性皮膚病患兒72例進行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 年齡2~11歲, 平均年齡(5.89±1.31)歲, 疾病類型:毛囊炎34例、濕疹繼發感染25例、皰疹繼發感染14例。按照隨機方式將72例感染性皮膚病患兒隨機分為兩組, 即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患者36例。研究組與對照組感染性皮膚病患兒性別、年齡、例數、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患兒均經實驗室檢查可知發生細菌感染性皮膚??;②患兒及家長治療依從性良好, 可積極配合本次研究, 無中斷治療或不遵醫囑治療情況;③患兒無心臟、肝臟、腎臟等機體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④患兒無惡性腫瘤疾病;⑤患兒無精神類疾??;⑥患兒無免疫系統疾病;⑦患兒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無禁忌證、無過敏情況;⑧患兒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 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研究方法 研究組與對照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均采用外用軟膏涂抹措施進行治療, 涂抹前應使用生理鹽水對皮損部位進行清潔。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皮膚病治療方法,即于患處涂抹新霉素軟膏, 若患處滲出過多則加用濃度為3%硼酸溶液濕敷, 每日均勻涂抹患處兩次, 連續治療兩周為宜;研究組患兒采用莫匹羅星(商品名百多邦, 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治療, 若患處滲出過多則加用濃度為3%硼酸溶液濕敷, 每日均勻涂抹患處兩次, 連續治療兩周為宜。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2.3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患兒治療前后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變化情況判斷其治療效果:①痊愈。患兒經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均消失, 經實驗室檢查可知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②顯效?;純航浿委熀蟾黜椗R床表現均顯著改善, 皮膚損傷面積較治療前減少幅度不少于60%, 經實驗室檢查可知細菌培養結果為陽性;③好轉?;純航浿委熀蟾黜椗R床表現均改善, 皮膚損傷面積較治療前減少幅度在20%~60%范圍內, 經實驗室檢查可知細菌培養結果為陽性;④無效?;純航浿委熀蟾黜椗R床表現均未改善甚至加重, 皮膚損傷面積較治療前減少幅度<20%, 甚至增加, 經實驗室檢查可知細菌培養結果為陽性。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對于計量資料用)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對照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經不同藥物治療后,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 研究組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4.44%,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80.56%, 且P<0.05,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感染性皮膚病主要包括毛囊炎、濕疹繼發感染、皰疹繼發感染等, 其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是臨床常見皮膚病類型[1]。研究表明, 由于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因此對相關病原菌抵抗力稍弱, 感染性皮膚病發病率較高, 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2]。研究表明, 感染性皮膚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紅腫、膿瘡等, 若患者未獲得及時治療, 將導致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嚴重情況, 甚至造成死亡, 威脅患兒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3]。
新霉素軟膏屬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可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皆具有良好抗菌效果。有研究顯示, 新霉素與部分抗生素藥物(如卡那霉素、鏈霉素等)聯用具有一定抗藥性,且該藥作用于機體可產生顯著腎毒性和耳毒性, 雖現階段臨床主要采用口服或局部用藥(如軟膏、滴眼液等), 但由于患者機體存在差異, 部分患者(尤其當患者腎功能減退或與其他腎毒性或耳毒性藥物合用時)仍有引起毒性反應, 需引起臨床醫師高度重視。
莫匹羅星基質為聚乙二醇, 屬于親水性軟膏, 對革蘭氏陽性菌及某些革蘭氏陰性菌具有較強抗菌作用, 是臨床療效顯著的常用皮膚感染外用藥物。研究可知[4], 莫匹羅星除對致病菌進行有效抑制外, 還可起到隔水、保護皮損部位、促進皮膚盡快修復等效果, 減輕外界因素對皮損部位的刺激作用, 從而達到理想療效。
有研究顯示, 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采用新霉素軟膏治療時臨床療效并不理想, 經莫匹羅星治療后療效較新霉素顯著提高。本文研究可知, 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使用新霉素軟膏治療后, 臨床總有效率僅為80.56%, 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應用莫匹羅星治療后, 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臨床療效高達94.44%, 患兒臨床表現得到顯著改善, 與國內外相關報道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 對細菌感染性皮膚病患兒進行常規治療基礎上, 聯合使用莫匹羅星藥物治療, 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保障患兒生活質量,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廣應用。
[1] 陳俊,李玉良.基于2%莫匹羅星軟膏治療細菌感染性皮膚病作用觀察2%夫西地酸乳膏的療效及安全性.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36(12):1306-1308.
[2] 梁鳳英.黃連解毒湯聯合莫匹羅星軟膏治療細菌化膿性皮膚病56例.中醫研究, 2012,25(10):31-32.
[3] 姚文忠.莫匹羅星軟膏治療化膿性皮膚病146例療效觀察.中國衛生產業, 2012,9(26):63.
[4] 鄭小景.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莫匹羅星軟膏治療細菌性毛囊炎70例療效觀察.北方藥學, 2013,10(6):50-51.
450053 鄭州市兒童醫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