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娜
外傷性脾破裂的護理體會
馬彩娜
目的 探討外傷性脾破裂的臨床護理方法及經驗。方法 以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整理分析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結果 經過護理, 患者的血紅蛋白、心率、血壓等各項臨床指標與護理前有明顯差異,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實施積極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 使得患者各項臨床指標較快的緩解恢復, 是一種理想的臨床護理方案,值得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及推廣。
外傷性脾破裂;護理干預;非手術治療
脾臟位于左上腹腔, 雖有胸壁和肋骨保護, 仍比其他腹腔臟器易于受損。本次研究中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了總結。
1.1 一般資料 36例病例均為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外傷性脾破裂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外傷性脾破裂的診斷標準,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年齡為20~54歲,平均年齡為33.6歲。致傷原因為:車禍19例, 打架6例,高空墜落11例, 其中伴有肋骨骨折9例, 腎臟損傷1例。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CT 檢查或B 超檢查確診為外傷性脾破裂的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腹腔穿刺所抽出的血性液體無法凝固[1];愿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標準:有嚴重外傷史, 特別是左季肋區和左上腹部外傷的患者;生命垂危必須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護理措施
1.3.1 病情觀察 在治療外傷性脾破裂時, 醫護人員有必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的監護, 明確患者意識清晰狀況, 是否存在刺激反應不敏感、昏迷以及休克情況;其次, 詳細記錄觀察血壓值, 初期為每0.5 h測量一次, 待血壓水平穩定后, 可延長測量時間, 直至血壓完全平穩。若檢查可見患者血壓偏低, 及時告知醫師采取對癥治療, 并定期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尿量、皮膚濕度[2]。
1.3.2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外傷性脾破裂常表現出恐懼、暴躁、焦慮等負面情緒, 為此醫務人員應悉心觀察患者情緒及心理發展, 做出正確的引導與糾正。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服務時, 應態度良好、自然大方、陽光自信。發現患者情緒有不良傾向時, 要耐心、用心、貼心。
1.3.3 飲食護理 患者在急性發病期要完全禁食, 此時需要一定程度補液輸血來維持患者基本營養;待患者病情穩定后, 可給予患者半流質飲食, 待身體允許情況下依次替換為軟食、正常飲食。飲食類型主要為方便消化、高熱量、蛋白以及維生素食物, 以加強營養從而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同時食用高纖維素食物, 以防便秘。
1.3.4 基礎護理 在禁食期間以及胃腸減壓同時, 醫護人員應注意引導患者做好必要的口腔護理以及健康指導, 引導患者正確咳痰, 注意防止患者出現肺炎疾病。若患者長期臥床, 醫護人員應輔助患者進行定期翻身, 防止出現壓瘡并發癥。加強患者病房的巡視,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 保持患者的房間整潔干凈, 如果發現患者發生腹腔疼痛, 則需要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以及體征改善情況, 血紅蛋白、心率以及血壓等情況均有明顯改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1所示。

時間例數血紅蛋白(g/L)心率(bpm)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治療前36145.83±10.0774.5±13.7104.4±6.7158.5±14.2治療后36152.35±16.0370.3±10.382.3±3.7128.3±12.5 P值<0.05<0.05<0.05<0.05
脾切除術后可能引發兇險性感染, 所以現在醫生在治療脾破裂時的主要方案由“切脾”轉變為“保脾”, 逐漸地形成了脾外傷的處理原則:①搶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臟第二;②年齡越小越傾向于保脾手術;③保留脾臟的質和量須具備足夠的脾功能;④根據損傷的類型和程度選擇恰當的保脾術式或聯合應用幾種術式[3]。本次研究符合現代醫學治療皮外傷的處理原則, 在此基礎上創新性的采用護理干預。在檢查方面, 本院主要以血常規化驗輔以腹部X片、腹部CT、腹部超聲來確診脾破裂。確診后判斷患者是否合適保守治療,對于一些包膜下或淺層脾破裂的患者, 如出血不多、生命體征穩定、無合并傷, 可在嚴密的動態觀察下行保守治療。具體適應證為:①按AAST分級(或我國脾外科學組分級)標準為Ⅰ級;②年齡小于50歲;③無腹腔內其他臟器的合并傷;④除外病理性脾破裂, 無凝血功能異常;⑤血流動力學穩定,輸血量不超過400~800 ml;⑥影像學(B超、CT)動態監測血腫不擴大, 積血不增加, 脾動脈造影無或極少量造影劑外溢;⑦具備中轉手術與重癥監護的條件。在上述適應證中, 血流動力學穩定是最為重要的內容, 也是決定是否行保守治療的先決條件[3]。
脾破裂非手術治療后, 給予患者必要的臨床護理, 會直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患者的血壓以及脈搏變化情況,并檢查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情況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臨床主要采用B超血常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了解疾病變化的動態情況, 并給予患者補液治療, 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且患者應注意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總之, 臨床治療外傷性脾破裂時, 應注意采取措施保證患者生命健康以及保留脾臟功能免受損傷。
護理過程中, 本院發現對于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導對于病情的好轉起積極作用, 所以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以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幫助患者重新樹立信心, 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在日常飲食方面, 本院結合臨床經驗和營養專家的建議, 制定了合適的飲食方案, 如可以多吃營養豐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 少食多餐、口味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瓜果等。
護理干預對于臨床治療外傷性脾破裂的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值得推廣和進一步研究。
[1] 王偉.外傷性脾破裂搶救99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28):7038.
[2] 金彩霞.外傷性脾破裂保守治療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z1):49.
[3] 樂飛琳 ,黎瑋.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的觀察與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29(z1):71-72.
467000 平頂山, 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