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平
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
朱麗平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預防并發癥的作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近2年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為54例, 參考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規治療及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飲食、心理干預等, 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率及低血糖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時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避免并發癥發生, 減少低血糖發生。
護理干預;糖尿??;血糖控制;并發癥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內分泌代謝紊亂疾病, 患者腎臟、眼睛及心血管等器官可受到累及, 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心腦血管疾?。?],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糖尿病可引起較多急慢性并發癥, 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盲目治療可導致低血糖等現象的發生, 作者對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 男58例, 女50例, 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56.32±4.21)歲, 其中1型糖尿病34例, 2型糖尿病74例;合并癥:高血壓62例、心血管疾病29例, 高血脂17例,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為5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糖尿病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參考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強化規范性的綜合護理干預, 通過飲食、運動、用藥、心理護理等多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 從而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
1.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作為全身性疾病, 同時可誘導多種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患者極易出現悲觀、厭倦、恐懼等負面情緒, 對治療及生活均失去信心;部分患者害怕拖累家人,甚至會放棄治療, 因此醫護人員要充分與患者進行交流, 安撫患者, 在血糖控制時, 將所取得成就告知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告知患者糖尿病的可控制性, 激發其求生意愿,可運用親情力量激發患者。
1.2.2 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對糖尿病的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醫護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體重、身高、活動量、病情等, 從而為其制定合理營養食譜;在方案的制定中, 盡量充分考慮患者喜好, 多元化配餐, 合理均衡水果類、谷類蔬菜、肉蛋類、油脂類, 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減少50%, 患者使用油脂類食物盡量為植物油、半飽和脂肪酸, 而患者飲食方案可按照四餐制進行。
1.2.3 用藥護理 患者降糖藥物、胰島素使用不當可導致低血糖引起的危險性疾病, 因此在用藥時, 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指導, 告知其正確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用藥次數等, 同時將藥物配伍禁忌等告知患者(如胰島素需冷藏于2~8℃環境, 注射時用溫水復溫;磺脲類藥物盡量在餐后30 min后使用;長短胰島素使用, 吸取短小胰島素后再吸取長效胰島素, 并充分搖勻后使用;胰島素的注射盡量多點注射。
1.2.4 運動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體力耐受性等選擇相應性運動, 盡量以有氧運動為主, 運動時間一般控制在30~60 min內, 患者運動前需禁食, 避免血糖突然下降;運動時盡量隨身攜帶含糖食物, 一旦出現低血糖現象, 立即停止運動,并適當補充糖量, 避免昏厥;為減少意外, 患者運動時盡量隨身攜帶聯系卡, 保證可被及時救助。
1.2.5 并發癥預防 神經、眼、心臟、血管等組織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發病部位, 然而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出現尿毒癥、失明、下肢壞死、心肌梗死、腦中風等疾病, 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因此醫護人員要加強對并發癥的監護, 將并發癥發生原因、預兆告知患者, 使其能夠自我監護, 告知其并發癥發生后正確的處理措施, 從而實現及時有效治療;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面色、呼吸、脈搏等的監護, 及時發現并發癥發生危險因素, 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相較干預前,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出現明顯下降(P<0.05), 觀察組患者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 具體見表1。

組別例數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49.36±0.817.35±0.6713.21±1.568.13±0.94參考組549.51±0.647.96±0.9613.35±1.699.38±1.07
2.2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3例微血管病變、4例大血管病變, 發生率為12.9%, 參考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7例微血管病變、7例大血管病變, 發生率為25.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3例低血糖, 發生率為5.6%,參考組患者期間出現12例低血糖, 發生率為2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 患者需長期治療, 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并發癥發生率, 同時胰島素、降糖藥物的使用不當可導致低血糖, 患者承受較大的生理及心理, 經濟負擔加重,治療依從性較差[2], 最終導致疾病控制效果較差。糖尿病并發癥主要為降血糖藥物使用不當、血糖控制不穩、藥物劑量使用過量或飲食失調等導致[3], 因此臨床治療時, 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健康教育等, 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通過飲食、運動、藥物使用等多種方法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的穩定, 同時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 患者觀察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血糖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參考組(P<0.05), 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預防并發癥發生, 減少低血糖現象的發生。
[1] 胡文亞.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行為的影響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1(10):253.
[2] 謝燕輝.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發癥的影響.當代護士, 2010,3(9):22.
[3] 胡文亞.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行為的影響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1(10):253.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