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苑
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分析
葉苑
目的 觀察并分析使用體外反搏(EECP)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的臨床療效。方法 UAP患者78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藥物治療,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體外反搏治療,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及心絞痛發作情況。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9.74%明顯高于對照組71.79%, 6 min步行實驗結果優于對照組, 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少于對照組,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UAP患者實施體外反搏治療, 能夠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 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其持續時間, 并減少硝酸甘油使用, 具有理想的臨床療效, 可以作為無創治療方法而在臨床上推廣。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體外反搏;臨床療效
UAP是冠心病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一種類型, 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斑塊不穩定而出現破裂出血或引起繼發血栓,進而造成冠狀動脈痙攣及阻塞, 減少對心肌的供血, 導致心肌缺血性臨床癥狀, 通常患者可感覺到明顯胸痛, 病情惡化嚴重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以往臨床上常實施藥物治療,雖有一定治療效果, 但仍不理想, 患者仍會受到胸痛影響而降低生活質量[2]。在臨床無創治療方面, 本院對部分UAP患者在使用藥物基礎上開展體外反搏治療, 取得較為理想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UAP患者78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實驗組39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0例, 年齡54~81歲, 平均年齡(83.72±4.18)歲;對照組39例患者, 其中男18例、女21例, 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84.15±3.92)歲。經統計學檢驗,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UAP臨床診斷標準, 有典型心絞痛發作48 h內入院, 運動平板實驗陽性, 經ECG顯示有明確的心肌缺血表現而確診;排除心肌病、心瓣膜病等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疾病患者, 主動脈瘤、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夾層等患者, 冠狀動脈瘤或冠狀動脈瘺患者, 入院前12 h內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患者, 充血性心衰或心律失常較嚴重患者, 心功能等級達到Ⅲ級以上患者, 下肢靜脈炎、深靜脈血栓或靜脈曲張患者, 惡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以及下肢感染等患者[3]。本次實驗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詳細告知實驗內容, 自愿參與本次實驗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使用常規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使用硝酸鹽制劑、鈣拮抗劑、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相關藥物。實驗組在此基礎上使用體外反搏治療, 準備好體外反搏裝置并將其氣囊進行充氣, 保持壓力在0.40 kg/cm2左右, 60 min/次、1次/d, 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 治療前后均對患者心絞痛情況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等臨床癥狀情況以及心電圖改善情況, 并進行臨床療效評估, 評估標準為[4]:①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較少超過70%、心電圖ST段恢復正常;②有效:發作次數減少達到40%~70%,心電圖ST段明顯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與心電圖無明顯改善或未達上述要求。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持續時間、6 min步行實驗結果與硝酸甘油的使用情況, 對兩組數據實施統計學對比分析。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檢驗水準為0.05,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6 min步行實驗結果優于對照組, 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少于對照組,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n(%)]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藥物使用等情況對比( x-±s)
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可以破裂出血或脫落后形成血栓, 不僅會堵塞冠狀動脈造成冠狀動脈直徑狹窄, 也會刺激冠狀動脈導致其痙攣。這種病理變化最終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明顯改變, 而造成對心肌供血的嚴重不足, 可以導致心肌因暫時性缺血缺氧而出現心絞痛, 這種心絞痛情況被稱為UAP[5]。
以往臨床上對該病多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藥物保守治療, 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對病情的緩解與心絞痛改善效果不理想[6]。有部分醫師在使用藥物的同時開展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 仍會出現臨床癥狀的反復, 且治療本身對患者機體形成損傷, 不可重復治療, 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經濟負擔通常較重[7]。
體外反搏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具有創新特點的臨床無創性輔助治療方法, 經試驗研究顯示, 使用體外反搏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臟負荷, 并明顯提高冠狀動脈對心肌灌注量以及腦、腎等其他缺血主要器官血流灌注, 恢復心肌血供及功能,減輕疼痛, 可以起到更為理想的效果, 李吉剛[8]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 體外反搏治療后相比治療前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
體外早搏是將氣囊束縛在患者的下肢、臀部, 通過自身胸導聯所檢測到的R波對氣囊、氣箱進行初發, 以形成逆行壓力將下肢動脈血擠壓逆流回動脈根部, 因此時主動脈瓣已經處于關閉狀態, 故血流可被擠入冠狀動脈、腦動脈等, 使心肌灌注量被動提高。這種在舒張期增壓以提高心輸出量、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能夠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黃紀文等[9]使用體外反搏治療后觀察患者靜息冠狀動脈血流量和心肌灌注量亦有顯著增加。同時體外反搏還能夠使主動脈舒張壓升高、收縮壓降低, 劉建修[10]分析報道顯示舒張壓相比反搏治療前有明顯的提高。
本文研究結果可知,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6 min步行實驗結果優于對照組, 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少于對照組,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 對UAP患者實施體外反搏治療, 能夠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 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其持續時間, 并減少硝酸甘油使用, 具有理想的臨床療效, 可以作為無創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推廣, 尤其適用于無條件或不接受手術治療患者。
[1] 閔曉梅, 王進.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200例臨床觀察.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3, 22(3):276-278.
[2] 黃浩.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150例臨床觀察.西部醫學, 2012, 24(10):1983-1984.
[3] 李繼鋒, 蔡建生, 彭志堅, 等.體外反搏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河北醫學, 2009, 15(1):37-39.
[4] 陳小衛, 黃志文, 田麗紅, 等.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6(5):17-18.
[5] 劉洪軍, 向睿.體外反搏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1(11):1324-1325.
[6] 林琍.體外反搏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70例體會.數理醫藥學雜志, 2009, 22(6):682-683.
[7] 米翔.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內科, 2011, 06(5):460-460.
[8] 李吉剛.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藥物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實用醫藥雜志, 2012, 29(11):977-978.
[9] 黃紀文, 馮艷翠, 黃笑娟, 等.增強型體外反搏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肌重塑的作用.醫學信息, 2012, 25(3):179-180.
[10] 劉建修, 李建平.增強型體外反搏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MDA SOD的研究.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0, 02(14):172-173.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unstable angina
YE Yuan.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County, Heyuan 5172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Methods Divided 78 case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for drug treatment,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for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and angina frequenc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6 min walk test Results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duration of angina pectoris and nitroglycerinconsumption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reduce the times of angina pectoris, its duration and use of nitroglycerin f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deal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o it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clinical promo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linical effect
2014-04-10]
517200 廣東省和平縣人民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