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成 易櫻
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及其鑒別診斷價值
劉立成 易櫻
目的 分析總結多層螺旋CT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以及鑒別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肺內孤立性結節患者53例的臨床影像學資料, 并對其定期隨訪, 將影像學資料與病理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本次共檢出良性結節36例, 惡性17例;多層螺旋CT與病理學診斷相比較, 良性結節檢出35例(97.2%), 惡性結節檢出16例(94.1%)。肺內孤立結節影像學特征對比發現, 不同性質結節的大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性質診斷有很高的鑒別價值,醫院可推廣應用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進行診斷和鑒別。
多層螺旋CT;肺內孤立性結節;診斷與鑒別;價值分析
臨床上通常把在肺實質內單獨出現的圓或類圓形、邊界清晰、直徑<3 cm的小結節叫做肺內孤立性結節。影像學檢查中常見,但因為該結節無特異性,因此對患者病變的良性和惡性的鑒別無法確保準確性[1]。近些年來,科技不斷創新,多層螺旋CT也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有良好的鑒別作用,現將本院應用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良惡性診斷與鑒別的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內孤立性結節患者53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0例, 女23例;年齡最小的33歲, 最大的67歲, 平均年齡(49.8±10.2)歲;發現途徑:體檢查體12例, 胸悶等不適就診32例, 痰中帶血色者9例。
1.2 肺內結節的入選標準 患者肺內實質存在單發結節,直徑<3 cm,圓或類圓形, 肺內縱隔及肺門無淋巴結腫大或改變, 無感染。患者資料完整, 有隨訪。
1.3 檢查方法 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6排CT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 造影劑優維顯。患者于檢查前行屏氣訓練, 掃描時由肺尖部掃至兩側肋膈角下緣區域。全肺掃描使用掃描層厚5 mm, 對孤立結節的重建使用1.25 mm層距,增強掃描延遲20 s, 小視野靶重建、多平面重組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范圍、密度、大小、邊緣及結節周邊的改變等情況進行分析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數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良惡性診斷符合率 本次共檢出良性結節36例, 惡性17例;良性結節中, 炎性結節患者9例;結核球患者22例;血管瘤患者5例;惡性結節中, 共有周圍性肺癌患者10例;支氣管肺泡癌患者7例;多層螺旋CT與病理學診斷相比較, 良性結節檢出35(97.2%)例, 惡性結節檢出16(94.1%)例。
2.2 肺內孤立性結節的影像學特征良惡性對比 在多層螺旋CT的影像學特征中, 惡性結節多為周圍毛刺狀, 有血管聚集、胸膜牽拉以及氣管阻斷的征象;良性邊緣多光滑,仔細觀察結節, 實質內可見點狀鈣化點,且無分葉征;在結節大小方面, 良性結節的直徑一般較小,本組中良性結節患者36例, 孤立性肺內結節直徑1 cm以下者24例,介于1~2 cm之間的9例, 介于2~3 cm之間的3例;惡性結節直徑較大,本組中患者17例,其中1 cm以下者6例, 介于1~2 cm之間的3例, 介于2~3cm之間的8例, 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肺內孤立結節影像學特征對比( x-±s)
肺內孤立性結節為肺部影像學診斷中常見的異常影像,通常40%左右的結節是惡性病變[2]。因此, 對患者肺內孤立性結節良惡性的診斷非常重要, 對之后的治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也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把肺內病灶按照尺寸分別叫做結節、小結節和微結節。對肺內孤立性結節性質的診斷一直是個難題, 肺結節如果沒有任何的特征表現, 醫師無法對肺結節的良惡性進行有效判別。CT是肺內孤立性結節診斷的首選方法,以前檢查診斷技術水平不高, 單層螺旋CT的掃描層厚比較厚, 掃描發現的肺內孤立性結節特征性不強, 無法分辨其細微差別, 而細微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結節性質的良惡[3]。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多層螺旋CT在醫院的普及,對于肺內孤立性結節的檢出也變得比較容易, 檢出率顯著增高,然而結節直徑較小,在對結節性質的診斷上仍然存在困難。現如今醫學科技技術更新迅速, 多層螺旋CT功能更加多元化, 已經基本解決了難題。多層螺旋CT的掃描層厚可達到最薄0.1 cm, 這大幅地提高了空間的分辨率, 同時對圖像質量進行改善。與此同時,其還具有非常強大的重建后處理功能系統,可以從多角度觀察肺內孤立結節的形狀, 并顯示支氣管和血管是否存在改變,并可以清晰顯示結節、支氣管、血管之間的關系,以便醫生更為全面地對結節進行分析。多層螺旋CT還可以表現出結節組織實質內的密度變化, 血管形態以及異常改變情況可在增強掃描后得到顯示。
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鑒別要從形態、大小、密度、生長情況和鄰近組織的關系及增強的特點等方面進行。在結節大小上,直徑比較大的結節其惡性病變的可能性比較大。在結節形態上,邊緣模糊,有毛刺或者分葉,一般惡性結節病變的可能性大[4]。惡性腫瘤組織一般對肺內的血管結構有牽拉和侵犯作用,容易有血管集束征等的出現。同時使用多層螺旋CT對支氣管和結節的關系進行判斷,有助于輔助惡性病變的診斷。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性質診斷有很高的鑒別價值,醫院可推廣應用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進行診斷和鑒別。
[1] 向東, 羅天友, 吳景全, 等.螺旋 CT 薄層掃描對肺內孤立小結節的診斷價值.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06, 12(3): 170-174.
[2] 金志發, 羅良平, 陳金城, 等.孤立性肺結節 CT 動態增強掃描的實用研究.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2009, 7(4): 8-11.
[3] 于曉偉, 于觀平.多層螺旋 CT 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及其鑒別診斷價值.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1): 143-145.
[4] 白榮杰, 劉福全, 申寶忠, 等.孤立性肺結節多層螺旋 CT 灌注成像與血管生成的相關性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6, 40(4): 383-388.
2014-04-15]
528425 廣東省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放射科(劉立成),手術室(易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