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純 陳彥彬 張麗柯 袁鵬飛
直腸全系膜切除術對直腸癌的療效觀察
劉德純 陳彥彬 張麗柯 袁鵬飛
目的 探討直腸全息膜切除術(TME)對直腸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80例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觀察組在腹腔鏡下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 參考組采用開腹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淋巴結清掃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參考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腹腔鏡下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具有并發癥少、出血少、術后患者康復快等優勢, 可作為有效治療手段在臨床推廣使用。
腹腔鏡;直腸全息膜切除術;直腸癌
直腸癌生理解剖部位較為特殊, 位于結腸末段、膀胱前列腺、盆腔深部及子宮陰道后壁后方, 同時遠端與肛門相連, 因此手術治療效果一般并不能令人滿意, 不僅無法徹底切除病灶, 同時肛門可受到影響[1], 因此直腸癌手術一直是外科手術中的難點。近年來腹腔鏡下行直腸全息膜切除術在直腸癌治療中逐漸推廣使用, 為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作者對本院收治的80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腸癌患者, 男46例, 女34例, 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3.26±4.11)歲;腫瘤分期:Ⅰ期19例, Ⅱ期30例,Ⅲ期30例, Ⅳ期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40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常規截石位, 取頭低腳高體位, 右傾15°左右,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誘導。穿刺點取臍孔, 常規建立氣腹后插入腹腔鏡, 患者接受直腸腔內化療, 主操作孔取鎖骨中線與右髂前上棘交點部位, 之后分別在臍齊平、該孔上部兩部位置入5 mm的輔助操作孔。自尾骨尖至肛門兩側分離乙狀結腸系膜, 沿直腸方向的會陰筋膜, 保證遠端直腸系膜的充分暴露, 之后采用超聲刀將直腸切除。采用線性切割吻合器對距離腫瘤下部20 mm部位的腸管進行切斷, 下腹作40 mm左右切口, 將該腸段取出。切斷距離腫瘤以上12 cm左右的乙狀結腸, 吻合器自近端結腸置入, 在完成縫合后,采用蒸餾水對腸段進行沖洗, 之后盆腔用氟尿嘧啶液浸泡。參考組采用開腹直腸全息膜切除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行觀察, 記錄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個數及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 對兩組患者出現的術后并發癥進行記錄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 x-±s)差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個數與參考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參考組, 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x-±s)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分析 觀察組術后出現1例造瘺口黏膜壞死、1例切口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5%, 參考組術后出現5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瘺, 2例造瘺口黏膜壞死, 并發癥發生率為27.5%,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是近年來直腸癌治療的有效手段, 能夠顯著提高保肛率、減少并發癥, 同時遠期療效較高, 因此治療較為廣泛。近年來隨著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在臨床的推廣使用, 及技術日漸成熟,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已經成為直腸癌的主要手段[2]。雖然手術在淋巴結清掃范圍、腫塊切除范圍、足夠的下切緣、技術難度等均存在一定的爭議, 然而隨著技術成熟、經驗積累及腹腔鏡臍下的發展, 上述問題較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均明顯短于參考組(P<0.05), 這可能是由于手術切口較小, 組織暴露較小, 同時對胃腸造成影響較??;醫生能夠在腹腔鏡直視下進行操作, 能夠清晰觀察盆腔解剖, 手術操作及低位吻合能夠更加準確, 因此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同時保證了淋巴結能夠被有效清除[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術中無需暴露大面積內部組織, 有效減少了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在腹腔鏡下行直腸全息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效果顯著, 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 促進患者康復。
[1] 賀宏, 呂振江.腹腔鏡與開腹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療效比較.中國保健營養, 2013, 5(4): 578-579.
[2] 施德兵, 李心翔, 蔡三軍, 等.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近期療效比較.中國臨床醫學, 2012, 1(1):77-78.
[3] 王擁軍.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療效觀察.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1, 5(3):102-103.
2014-04-14]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