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康復治療對腦癱患兒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王冬
目的 觀察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治療對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響。方法 206例腦癱患兒, 給予綜合的康復功能訓練治療, 治療后比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結果 治療后患兒ADL各項治療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治療, 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腦癱;康復治療;日常生活能力;療效
小兒時期是成長和機體功能發育完善的重要時期, 因此對于腦癱患兒盡早進行康復功能訓練, 可以提高患兒大腦及神經系統功能的可塑性, 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近年在臨床對腦癱患兒進行綜合康復訓練, 對于改善患兒ADL取得良好康復療效,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0年9月~2013年3月在本科進行康復治療的腦癱患兒206例, 男118例, 女88例;年齡:1~2歲患兒22例, 2~3歲患兒78例, 3~7歲患兒86例, 7~15歲患兒20例;其中肌張力低下型26例, 不隨意運動型28例,單純痙攣型115例, 共濟失調型16例, 混合型21例;輕度患兒92例, 中度患兒73例, 中度患兒41例。
1.2 方法 所有患兒給予綜合康復治療, 治療后比較治療前后患兒ADL的變化, 評定標準參照中國康復中心制定的ADL評分標準。
1.3 康復治療方法 ①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腦癱患兒進行康復治療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于部分患兒年齡較小, 不能完整的配合進行康復治療, 因此應向患兒家屬進行指導,以使家屬配合患兒完成康復治療。給患兒家屬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康復訓練的內容、目的及方法, 使患兒家屬對康復治療能夠掌握, 教會家屬能夠對患兒進行正常的日常鍛煉指導, 并指導患兒能夠較好的配合治療, 不斷反復強化, 訓練要多樣性, 要有耐心, 多鼓勵, 增強患兒的自信心[1], 使患兒能夠更好的快速得到康復。②進食康復訓練:腦癱患兒大多存在肌張力的異常, 可導致進食困難, 因此要給予患兒合理的飲食, 均衡膳食, 增強體質。進食時指導患兒正確的進食姿勢, 固定椅子, 上身坐直, 身體離桌子距離合適, 患兒頭肩稍前傾, 距離桌面距離適合;使用帶有把手的餐具, 勺柄要長一些, 不能使用刀、叉等帶尖及鋒利的餐具;吃飯時用雙手按摩兩側咀嚼肌處[2], 使咀嚼肌放松, 以利于咀嚼肌的鍛煉;餐后指導患兒自行漱口, 防止口腔感染。③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有針對性進行肌力和關節活動訓練、痙攣肌的牽伸、功能性主動活動強化訓練;用多種手法改善使患兒局部血液循環, 緩解痙攣, 以利于正常的運動發育。④平衡訓練:指導患兒每日進行爬行鍛煉, 運動訓練可以刺激小兒前庭及小腦等平衡器的發育和康復, 可以使患兒坐及站立平衡功能的恢復[3]。⑤手指動作與雙手協調能力訓練:指導患兒進行手指拿捏物體, 物體由大逐漸減小, 促使患兒精細動作鍛煉, 指導患兒進行拼圖游戲以鍛煉指尖運動, 之后再進行雙手精細協調性訓練及手眼協調性鍛煉[4]。⑥獨立生活能力及其他功能訓練:包括語言功能訓練、日常交往訓練、脫換、穿著衣服、自行大小便、上階梯、過馬路、獨自上學等的功能鍛煉[5]。
治療后患兒ADL各項治療與治療前比較, 均有明顯提高和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治療前、后患兒ADL各項指標比較( x-±s)
腦癱是指患兒在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后早期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非進行性的腦損傷, 導致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姿勢的異常及中樞性的運動障礙, 常伴有認知、感覺及行為障礙, 部分可伴有癲癇及其他異常表現。早發現,早治療是本病治療的關鍵。由于患兒的運動系統及其他各個系統正處在發育完善的階段, 早期加以糾正和康復鍛煉, 可以促進運動系統及其他功能的恢復和改善。本次臨床康復治療顯示, 給予患兒進行了綜合的康復治療后, 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各項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 均有明顯改善。因此, 給患兒進行正常姿勢及運動的康復功能鍛煉可以糾正患兒異常的運動狀態;給患兒進行進食、平衡、手指功能訓練及獨立生活能力等全面的、多樣化的康復治療, 可促進患兒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復。腦癱患兒的康復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需要家屬和醫生的相互配合, 共同制定康復功能訓練計劃, 指導家屬學會康復訓練方法, 出院后家屬要堅持為患兒繼續進行康復訓練, 堅持不懈, 以促進患兒神經系統及其他系統的正常生長發育, 改善異常的姿勢和運動, 使異常反射得到抑制和改善, 預防肌腱的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繼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減輕致殘率。
[1] 劉蓓, 范曉華.綜合康復治療腦癱瘓患兒的臨床效果.中國康復, 2005, 20(4):224-225.
[2] 李年.康復訓練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ADL的影響.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1, 2(10):124.
[3] 姜桂玲, 李紅燕.腦癱患兒的家庭康復護理.山東醫藥, 2010, 50(45):15.
[4] 袁藝.針刺配合作業療法訓練腦癱患兒手功能20例臨床體會.貴州醫藥, 2007, 31(8):759.
[5] 徐開壽, 何璐, 麥堅凝, 等.痙攣型腦癱患兒的社會生活能力特征及其相關性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1, 26(4):308-312.
2014-04-08]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