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娜
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PICC導管并發癥及其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葉麗娜
目的 探討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PICC導管并發癥及其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方法, 而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PDCA循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的患者對PDCA循環管理下的護理模式持滿意態度, 而對照組只有80.00%對傳統護理模式比較滿意,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PICC導管患者進行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 提高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
PDCA;PICC;并發癥;患者滿意度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于20世紀90年代末引入我國, 因其具有操作簡便且安全快速、留置時間長、血管傷害較小和患者痛苦小等特點, 適用于需要長期靜脈輸液、反復輸入血制品、化療和測量中心靜脈壓的患者[1,2]。但是, PICC也存在局部血腫、滲血、靜脈炎、感染等相關并發癥, 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 增加患者家庭負擔甚至危及生命[3,4]。為了更有效的抑制PICC置管患者并發癥發生, 提高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本次作者嘗試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 取得理想效果,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 按照隨機原則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患者40例, 其中在試驗組40例患者中, 男26例, 女14例, 年齡范圍22~65歲之間, 平均(42.29±13.98)歲;在對照組男25例, 女15例, 年齡范圍21~65歲之間,平均(43.65±14.3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和平均年齡等一般性資料方面,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PICC置管常規護理, 而試驗組則給予PDCA循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具體過程如下:①組建科室PDCA管理小組:由高年資的主管護師擔任該主題活動的組長, 其他人員為實施者;②落實PDCA循環管理:P計劃階段:通過問卷調查、患者家屬訪談、護理人員討論會等發現PICC導管并發癥出現原因如下:導管堵塞、感染、導管異位、靜脈炎等。設定目標為:優化護理服務, 降低PICC置管并發癥, 提高患者滿意度。D執行階段:利用脈沖式的封管方法可以較好的預防堵塞現象, 同時每次輸注時要每隔4 h沖管一次, 保證管道的暢通;沖管和封管時需要嚴格消毒, 戴好口罩和手套, 熟練各種操作流程, 保證導管的安全留置;加強PICC導管維護, 更換貼膜需要由遠心端向近心端撕下, 避免貼膜將導管帶出。患者的皮膚等特殊問題,每次更換貼膜時需要注意記錄;護理人員在進行穿刺及送管時動作要輕柔, 避免導管尖端傷及血管內皮, 要避免反復穿刺或多次置管, 輸注的高濃度或者是高刺激性的液體時盡量緩慢, 囑患者減少穿刺側上肢過度活動。C檢查階段:對上述各項措施落實情況。每月進行隨機抽查, 對PICC置管并發癥、患者滿意度等進行現場考察, 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獎懲。A處理階段:對PICC置管并發癥及其患者滿意度等情況進行公示, 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 對效果較好的護理操作流程進行標準化, 對需要改進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和調整, 隨后進入下一個循環。
1.3 觀察指標 以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作為衡量護理效果的重要指標, 其中并發癥的發生率=發生并發癥的病人數目/患者總數, 在本次研究中以導管堵塞、感染、導管異位、靜脈炎作為觀察指標計入統計結果, 結果以%表示;其次, 本院自制患者滿意程度調查表, 對患者進行護理方式滿意程度調查, 調查維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維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采用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 采用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 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分析等級資料。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雙側檢驗。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的患者對PDCA循環管理下的護理模式持滿意態度, 而對照組只有80.00%對傳統護理模式比較滿意,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情況比較[n (%)]
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適應慣性運行質量的全面管理方法, 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最早應用于企業管理, 現在也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服務領域[5,6]。但是, 迄今為止, 尚未見到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PICC導管并發癥及其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的研究報道。本次實驗研究表明, 試驗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的患者對PDCA循環管理下的護理模式持滿意態度, 而對照組只有80.00%對傳統護理模式比較滿意,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在對PICC置管患者進行置管并發癥和患者滿意度管理的過程中, 始終貫穿PDCA護理管理, 對患者運用PDCA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時, 先調查PICC置管患者置管并發癥和患者護理滿意度原因, 并對PICC置管患者置管并發癥和患者護理滿意度原因進行總結和分析, 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其次在為患者擬定有效的管理模式之后, 便要依據制定的計劃對患者進行相關舉措的實施, 強化制度管理, 確保各項計劃落實到位。同時, 定期召開PDCA專題會議, 就PICC置管患者置管并發癥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對存在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 對效果較好的護理操作流程進行標準化,對需要改進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和調整, 提出整改措施, 隨后進入下一個循環。
綜上所述, 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PICC導管患者進行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 提高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
[1] Sharpe E, PettitJ, Ellsbury DL.A national survey of neonat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practices.Adv Neonatal Care, 2013,13(1):55-74.
[2] Brewer C.Reducing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hen inserting PICCs.Br J Nurs, 2012,21(14):S12, S14, S16-17.
[3] Xing L, AdhikariVP, LiuH,etal.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ICC-relate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2,8(3):e12-16.
[4] 楊英珍,杜華.143例PICC置管的主要并發癥及相關因素分析.安徽醫藥, 2010,14(12):1518-1519.
[5] 楊菊花,賀偉,彭守華.應用PDCA循環對婦科腫瘤術后患者實施鎮痛管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2,27(5):421-422.
[6] 章春芝,王桂英,薛志芳,等.個性化質量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護士進修雜志, 2011,26(5):455-456.
723000 漢中市3201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