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宏
(貴州省畢節市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畢節 551700)
某壩體防滲設計及處理工藝
陳昌宏
(貴州省畢節市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畢節 551700)
我國擁有眾多水庫,在興利除害發展國民經濟中,起了極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仍有個別病險水庫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由此可見加大對大壩的防滲處理是很必要的。文章介紹了某壩混凝土防滲墻設計及施工的若干問題,如何做到把大壩滲漏隱患降到最低,達到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
水利工程;防滲設計;處理工藝;帷幕灌漿
某大壩樞紐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開敞式側槽溢洪道、取水口、取水兼放空導流隧洞等。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52.6m,壩頂高程2091.90m,壩頂寬7m,壩頂長304m,最大壩底寬155.12m。
混凝土趾板布置于面板周圍,置于弱風化巖體的上部,趾板厚0.5m,寬度為4m,其后增加防滲板(噴C25混凝土),趾板在變坡位置設一條伸縮縫,其余部位每隔10m設一條伸縮縫。
為了提高趾板基礎的整體性,對趾板基礎需要進行固結灌漿處理,并布置排距2m、孔距1.5m的錨桿與基巖連接。
為達到防滲的要求,趾板上布置帷幕線與壩肩帷幕相接,形成封閉的防滲體系。大壩標準剖面見圖1。

圖1大壩標準剖面圖
2.1 鋼筋混凝土面板
2.1.1 鋼筋混凝土防滲面板
某水庫面板堆石壩壩高52.6m,根據上述原則擬定面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抗滲標號W8,抗凍標號F100。
面板厚度公式為:
t=0.30+(0.002~0.0035)H
(1)
式中:t為面板厚度,m;H為計算斷面至面板頂部的垂直距離,HMax=50.2m。
計算出tmax=0.400~0.475m,因本工程壩高<70m,根據規范可采用等厚面板,取厚度為0.4m。
面板內布置單層雙向鋼筋,以承受混凝土溫度應力和干縮應力,縱、橫向鋼筋配筋率均為0.4%,在面板拉應力區或岸邊周邊縫及附近可適當配置增強鋼筋[1]。
面板混凝土采用滑模澆筑,為適應壩體變形,對面板進行分縫,縫間距12m,在兩岸坡附近,根據岸坡情況,適當縮小縫間距,縫間距6m。面板與趾板結合處設周邊縫,與防浪墻結合部位設置相應的接縫。面板分塊情況見表2。

表2 面板分塊統計表
2.1.2 混凝土趾板
趾板是布置在面板周邊、座落在河床及兩岸基巖的混凝土結構,是面板的底座,也是防滲帷幕灌漿的壓重板,與面板共同形成壩基以上的防滲體[2]。
考慮到本工程壩高<70m,且弱風化線較深,故將趾板置于弱風化上部,根據規范,“地基允許水力梯度為5~10,且趾板最小寬度≥3m”,本工程趾板承受的最大水頭為52.57m,趾板寬度按最大承受1/10倍水頭計算得寬度為5.26m。
為滿足“趾板下游面垂直于面板的高度應≥0.9m;當面板與趾板處于同一平面時,為便于面板的無軌滑模施工,趾板宜提供≥0.6m的滑模止息長度。”
將趾板寬度設計為4m,采用趾板面等高線垂直于“X”線形式,即平趾板方案,按4+X布置,即直板段寬4m,厚0.5m,翹頭段斜長1.5m(即滑模止息長度),厚度要求在面板下部的最小厚度≥0.9m,其后增加防滲板(噴C25混凝土)。趾板每隔10m設一條伸縮縫,并用Φ25錨筋插入巖石與基巖相連接,錨筋間距1.5m,2排排距為2m,長為4.5m[3]。
為承受混凝土干縮和溫度應力,趾板表面設一層雙向鋼筋,其縱、橫向鋼筋均按0.4%配筋設置。趾板混凝土要求與面板相同。
2.2 接縫止水
2.2.1 周邊縫
周邊縫是面板與趾板之間的接縫,是面板壩止水體系中最薄弱環節,是漏水的主要通道[4]。本工程周邊縫縫寬12mm,縫內設置HX-1接縫材料,上下設兩道止水,上止水為接縫上部留“V”型槽,槽底部設φ12氯丁橡膠棒,槽內填SR塑性止水材料(由瀝青或橡膠和填充料混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內聚力的高塑性止水材料),外用8mm厚增強型三元乙丙橡膠SR防滲蓋片保護;下止水為接縫下部設“F”型止水銅片,銅片放在PVC墊片上,墊片厚6mm,放在60mm厚水泥砂漿墊上。
2.2.2 垂直縫
垂直縫為面板分塊形成的豎向永久接縫,主要經受張開或壓縮位移[5]。
本工程在面板設置壓性垂直縫和張性垂直縫,垂直縫均采用硬平縫結構,采用上下設兩道止水,上止水為接縫上部留“V”型槽,槽底部設φ12氯丁橡膠棒,槽內填SR塑性止水材料(由瀝青或橡膠和填充料混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內聚力的高塑性止水材料),外用8mm厚增強型三元乙丙橡膠SR防滲蓋片保護。
下止水為接縫下部設“F”型止水銅片,縫的一側縫面涂瀝青乳液防黏劑,止水銅片下設置PVC墊片并黏合在水泥砂漿墊座上,止水銅片兩側底角設置瀝青止漿條。
2.2.3 趾板、防浪墻伸縮縫
縫間止水型式同垂直縫,但趾板伸縮縫止水片的一端要埋入基巖內,另一端與周邊縫底銅止水片連接,以構成封閉的止水系統;防浪墻伸縮縫的止水片應與防浪墻底縫銅止水片連接,以形成封閉的止水系統[6]。
2.2.4 防浪墻底縫
防浪墻底縫為防浪墻底部與面板頂部的接縫。該縫縫寬12mm,縫內設置HX-1接縫材料,上下設兩道止水,上止水為接縫上部留“V”型槽,槽底部設Φ12氯丁橡膠棒,槽內填SR塑性止水材料,外用8mm厚增強型三元乙丙橡膠SR防滲蓋片保護。
下止水為接縫下部設“W”型止水銅片,銅片放在PVC墊片上,墊片厚6mm,放在60mm厚水泥砂漿墊上。要求柔性填料在水壓力作用下易壓入縫內,無毒,不污染環境[7]。
2.3 帷幕灌漿
帷幕灌漿材料采用≥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壩基趾板灌漿重點為封堵淺層發育的裂隙、趾板爆破開挖產生的裂隙、趾板與基巖間的接縫部分及左岸坡存在裂隙及煤窯綜合產生的滲漏,灌漿時為避免抬動趾板,灌漿壓力以現場試驗為準。
岸坡段帷幕灌漿為避免蓋重巖體抬動破壞和外邊坡滲漏,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的方法施工。灌漿時由于帷幕上部承受的滲透水頭較小,且蓋重巖體較薄,因此,上部灌漿孔可采用低壓灌漿,隨著灌漿深度的增加,逐漸增大灌漿壓力[8]。
當局部邊坡外側出現滲漿情況時,可先對蓋重巖體進行低壓固結灌漿,提高蓋重巖體的完整性,后進行帷幕灌漿。對集中滲漏及裂隙發育重點灌漿區增大灌漿壓力和待凝時間,保證灌漿質量。帷幕灌漿采用分序逐步加密的方式。
根據設計規范及壩基巖體質量,并考慮兩岸及河床基巖起伏情況,趾板地基應選用弱風化層上部的炭質頁巖夾灰巖作為持力層,其中河床趾槽開挖深度為弱風化基巖1m,以高程2039.4m控制,但由于勘探孔Zk8處覆蓋層較厚(厚13.0m),因此弱風化層埋深較深,建議勘探孔Zk8處開挖到弱風化層以下2m左右,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回填至高程2039.4m。
兩岸趾板應選擇弱風化巖體內嵌入1m,在上部水頭較低壩段可選用強風化層作為趾板基礎。水頭較低壩段可選用強風化層強度較低,考慮到趾槽寬為4m,帷幕灌漿后可以提高地基強度,因此可以不進行固結灌漿處理。
趾板內壩基開挖后進行噴C20混凝土處理,在兩岸坡采用掛鋼筋網噴漿處理。趾板持力層為弱風化的炭質頁巖夾灰巖(上部水頭較低壩段為帷幕灌漿后強風化層),巖體均勻,完整性好,透水性弱,但因其親水性強,遇水易軟化,基坑開挖時要求快速開挖,及時封閉[9]。基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好。
基礎開挖邊坡為:弱風化基巖邊坡1∶0.75,強風化基巖邊坡1:1開挖,按分級設馬道的方式進行,每8m高度設置一馬道,馬道寬1.5m,坡腳設置20×30cm排水溝。
另外,開挖后對邊坡進行噴錨支護處理,錨桿為梅花型布置的Φ25水泥沙漿錨桿,梅花形布置,間距、排距為3m,噴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20,厚度為10cm。
根據地質報告分析,壩址區大塘組舊司段(C1dj)炭質頁巖夾灰巖;炭質頁巖具有良好隔水性能,總厚度>100m,河床底部厚度>80m,且呈連續分布,左、右岸出露均高于正常蓄水位。面板堆石壩的滲漏形式主要是右岸、河床沿構造裂隙和層間裂隙的分散滲漏,沿裂隙帶有相對集中滲漏。
左岸主要裂隙及煤窯綜合產生的滲漏。防滲采用趾板防滲帷幕處理,帷幕底界按巖石透水率≤5Lu以下2~3段控制,右岸坡帷幕主要考慮封閉透水性較大的強風化巖體,目的是減小蓄水后滲漏對壩體的影響、破壞及減小庫水在壩區的滲漏,左岸坡是減小蓄水后裂隙及煤窯綜合產生的滲漏對壩體的影響,在帷幕灌漿進行的同時,對壩區所有鉆孔(包括灌漿孔及勘探孔)進行封閉,保持隔水層的完整性,以保證壩體安全及水庫正常蓄水。
防滲處理完成后,下游壩坡濕潤區域消失,壩腳處積水及左岸滲水處已完全干涸。防滲墻結合帷幕灌漿的防滲體系不但改善了壩體滲流的邊界條件,而且起到了很好的防滲作用。
[1]邱灝.水利工程防滲處理施工技術綜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39(01):113-114.
[2]張偉.水利工程中防滲施工工藝探討[J].科技風,2010,(10):206.
[3]陳開凡.防滲墻工程施工技術綜述[J].紅水河,2002,21(04):43-47.
[4]石大永.混凝土防滲墻施工相關工藝分析[J].湖南水利水電,2011(04):14-16.
[5]吳光為.淺談渠道現澆混凝土防滲施工工藝[J].湖南水利水電,2012(02):30-32.
[7]陳炎平.碾壓混凝土高壩防滲工藝研究[J].水力發電,2006,32(02):30-32.
[8]顧志剛,吳建平,趙國瑞.三峽三期土石圍堰防滲墻施工工藝[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7,27(04):64-66.
[9]張宏軍.碾壓式瀝青混凝土防滲技術應用與探討[J].水利水電技術,2012,43(04):86-90.
1007-7596(2014)03-0094-03
2013-08-24
陳昌宏(1980-),男,貴州織金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與咨詢工作。
TV54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