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實力的比較不再是為軍事等硬實力一家獨大,特別是信息化時代,一國的軟實力往往在國際交往中更易獲得制高點。改革開發以來我國政治經濟實力等都有所提高,但是軟實力的發展易被忽視,這點需要引起注意。
關鍵詞 約瑟夫·奈;軟力量;硬力量;挑戰
一、軟力量的提出
軟力量一詞最早由約瑟夫·奈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出,見之于《誰與爭鋒》一書中,用來駁斥當時盛行的美國衰落論。對于軟力量的含義,約瑟夫·奈這樣解釋道:“什么是軟力量?軟力量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威逼手段來達己所愿的能力” ,“軟力量是一種能夠影響他人喜好的能力。”簡而言之,軟力量就是一種吸引力。
軟力量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當前國際形勢一些新發展與新趨向。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正步入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知識就是力量”,“信息就是權力”等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在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的今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國在處理國家間矛盾和沖突的時候不再是冷戰思維。正如約瑟夫·奈所說:“在傳統的力量政治世界中,典型的問題是誰的軍事和經濟力量能贏。在信息世界中,政治‘可能最終依賴于誰的故事能贏”。
二、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中國軟力量面臨的挑戰
當前世界正處于西方文化潮流的席卷之下,尤其是我國對對此可能產生的西方文化的沖擊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更法回避這場軟力量的競爭,
1、“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形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中國在世界的影響也隨之不斷擴大。日美等國家出于地緣政治、爭霸世界的需要,刻意制造了這樣的一個假想敵。這種威脅論不僅制造了地區的緊張氣氛而且離間了中國與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挑起其他國家對中國正常的軍事防備、經濟發展產生戒心。東南亞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往往把崛起的中國看作一頭大象,老是擔心它會踩毀自己的草坪。這種軟遏制,相對于冷戰時期的應遏制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和隱蔽性,丑化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形象。
2、價值體系面臨的沖擊
西方敵對勢力推行其價值觀的慣用手法是將西方的政治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普世價值”推向世界。如今,美國式的“自由”、“民主”以及“價值觀”正作為與其強大的軍事經濟相輔相成的稱霸手段。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他們借自由、民主和人權等所謂的普世價值外衣肆意干涉他國內政,挑動其發生動亂,引起社會動蕩,阻礙他國經濟的發展。上至蘇聯東歐劇變,中亞的顏色革命到最近的阿拉伯之春,無不顯示出西方敵對勢力的分化瓦解之真實意圖。
3、傳統文化的遺棄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提起傳統文化,成長于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近百年來,隨著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傳統文化的脆弱性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正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中國,國內的政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精神信仰危機、公民道德缺失、貧富差距加大、社會利益分配不均、邪教勢力抬頭與泛濫等社會問題,從而導致了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的下降。
4、技術創新能力欠缺
軟力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同硬力量一樣,隨著資源以及各種構成要素的不斷變動而變化。特別是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多數的資源(如信息技術、大眾傳媒等)還是掌握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高新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與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像美國那樣掌握最新前沿技術的國家,必然會借此宣傳他們的價值觀,達到滲透和顛覆別國內政的目的。另外技術創新能力的底下,還會阻礙一國經濟的發展,從而喪失本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吸引力。
三、中國軟實力發展的努力方向
在上述情況下如何解決我國軟力量及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1、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更是享譽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傳播至東歐、西亞以及北非地區,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只不過是近代以來隨著國力的逐漸衰退,中華文化的影響逐漸在下降。但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并不會因為中國國力的衰落而消失。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中國的軟實力。2004年3月,國務委員陳至立將中國設在海外的語言推廣機構正式定名為“孔子學院”。 近年來,中國高等學校也相應制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留學生加了對中國的好感。
2、繼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就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來處理國際事務。同時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依據。這些使中國在外交實踐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維護了國家主權與尊嚴,逐步改善了國際關系。隨著中國總體實力的上升,除了中國國內民眾的生活大有改善,而且中國對外援助的項目和數額更大。中國在對外援助上更是堅持互利互惠、平等往來,在一來一往中逐漸摸索出符合中國自身特色的模式。
3、對我國政府來說,就是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實踐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度,打造責任制政府、法制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另外,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注重社會公平,在蛋糕做大的同時,也要分好蛋糕,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的比重。在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方面加大力度。在道德建設方面,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文化建設方面,文化是軟力量的根本,任何軟力量的建構都要有文化的言說與支撐。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只有國內是一片和諧景象,對外才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吳曉輝等譯,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
2、翟泰豐.文化軟實力建設需發揮優勢揚長避短[N],中國政協報,2007年7月26日版
3、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29日版
作者簡介:高柏枝(1989—),女,安徽安慶人,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國際政治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