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琨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微型樁的基本概念及所屬范疇,以一個工程實例闡述微型樁的應用方法,并進行了樁基計算,為加固處理提供了可行的、經濟的方案。
關鍵詞
微型樁 樹根樁 設備加固 下拉荷載 負摩阻力
緒言
微型樁最早由意大利人F·Lizzi提出,又名網狀結構樹根樁,屬鉆孔灌注樁,直徑一般為10~30cm,長細比一般大于30,樁體由壓力灌注的水泥砂漿或小石子混凝土與加勁材料組成。采用微型樁處理地基屬于地基處理范疇,我國80年代開始研究。下面以南寧市某公園滑梯基礎為例,探討采用微型樁加固體加固地基的可行性。
1 基本概況
1.1基本情況
擬加固的對象為某公園內的滑梯游樂設施4個樁基礎,每樁的承臺以上由一個圓柱鋼結構支撐。上覆為人工填土、圓礫層,下伏為第三系粉砂質泥巖。上部為單排立柱結構,A1、A2、A3、A4號立柱基礎采用樁基礎。
1.2觀測成果
該滑梯經1年時間的運行,發現A1至A4號立柱下的樁基礎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現象,地面、地梁發現明顯沉降裂縫、張裂隙,水平位移0.12~47.11mm,垂直位移0.44~84.71mm。
2基礎變形原因分析
(1)滑梯位于大面積深厚回填土區,堆填物未完全固結,填土下沉速率大于基樁下沉速率;(2)降雨入滲土體,樁端土軟化;(3)樁端巖土強度不均勻;(4)成樁深度可能不夠或沉渣過多, (5)素填土中夾有膨脹性巖土。綜合分析,本場基礎以垂直位移為主。
3加固思路
3.1加固思路
加固原有樁體的方法宜結合場地的巖土特征和使用來分析。因場地小,如采用置換、振密擠實,會影響到設備的安全;如采用漿液固化,大型設備不易操作。經綜合分析,采用微型樁。思路是:在原承臺周邊增補微型群樁,將原承臺擴大至6×6m。
3.2微型鋼管樁布局
微型鋼管樁布局宜在承臺內均勻布置。采用微型鋼管群樁主要起到提高樁基豎向承載力,解決基礎沉降過大問題,同時,當微型鋼管群樁嵌固于穩定地層并與加固承臺穩固地連成整體時,可抵抗來自各方向形成的水平作用力,因此群樁數量及嵌固深度不宜過少,并應適當留有安全儲備。
3.3微型鋼管樁規格及主要材料
微型鋼管樁初選樁徑220mm,以強風化泥巖、粉砂巖③作為樁端持力層。微型鋼管采用直徑168mm無縫鋼管(規格為壁厚6mm,材料為Q235鋼材),孔內投放C30混凝土干料。
4 微型鋼管樁計算
4.1地基所受的荷載
本次計算主要考慮垂直荷載作用,加固后的基礎垂向荷載共有:設備重+加固后承臺自重;微型樁體自重;原挖孔樁自重;原挖孔樁下拉荷載;微型樁下拉荷載。
4.2樁基計算
(1)、設備重力+承臺重力為1100kN。
(2)原挖孔樁所受下拉荷載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5.4.2~5.4.4條進行估算,計算公式查有關規范,以下給出計算結果,樁基計算匯總表見表4.1
5 主要材料用量
6工藝流程及施工注意事項
6.1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 → 測量放線 → 鉆機定位→ 鉆進(孔直徑220mm) →注漿清孔→下鋼管(直徑168mm)→灌漿→冒漿→完成→下一孔段。
6.2施工注意事項
1) 鉆探方法
鉆孔采用回轉式鉆機,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鉆孔深度與設計孔深誤差小于20cm。 每孔段進行孔斜和方位角測量,發現孔斜及時糾正。
2)清孔
主要是清除孔內泥漿,可采用從孔底灌注水灰比為0.8的水泥漿的方法,直至孔內泥漿全部排出。
3)吊放微型鋼管
鉆孔清孔完成后馬上吊放微型樁。168mm鋼管樁無法一次吊放完成,需通過絲扣連接并進行管外鋼筋焊接,當采用單根鋼管長度為6m時,各承臺每個鉆孔的接樁次數為A1,4次;A2,6次;A3,6次;A4,6次。
4)灌注混凝土漿
(1)制備C30混凝土漿,采用435普通硅酸鹽水泥。C30的質量比為: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為:0.38:1:1.11:2.72。
(2)主要技術要求
制漿拌和時間不小于30s,混合漿液從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不超過2h。用灌漿泵通過注漿管道將制好的漿液送至孔底。
5)灌漿結束標準
終止灌漿的條件是灌漿孔達到設計灌漿量可終止灌漿。注漿成樁見圖6. 1。
7 結論
本文論述了微型樁的基本原理、應用方法。針對生產中的一個典型工程實例,闡明了設計思路、加固機理、方法,加固方法可行、經濟、具有實用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建設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endprint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微型樁的基本概念及所屬范疇,以一個工程實例闡述微型樁的應用方法,并進行了樁基計算,為加固處理提供了可行的、經濟的方案。
關鍵詞
微型樁 樹根樁 設備加固 下拉荷載 負摩阻力
緒言
微型樁最早由意大利人F·Lizzi提出,又名網狀結構樹根樁,屬鉆孔灌注樁,直徑一般為10~30cm,長細比一般大于30,樁體由壓力灌注的水泥砂漿或小石子混凝土與加勁材料組成。采用微型樁處理地基屬于地基處理范疇,我國80年代開始研究。下面以南寧市某公園滑梯基礎為例,探討采用微型樁加固體加固地基的可行性。
1 基本概況
1.1基本情況
擬加固的對象為某公園內的滑梯游樂設施4個樁基礎,每樁的承臺以上由一個圓柱鋼結構支撐。上覆為人工填土、圓礫層,下伏為第三系粉砂質泥巖。上部為單排立柱結構,A1、A2、A3、A4號立柱基礎采用樁基礎。
1.2觀測成果
該滑梯經1年時間的運行,發現A1至A4號立柱下的樁基礎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現象,地面、地梁發現明顯沉降裂縫、張裂隙,水平位移0.12~47.11mm,垂直位移0.44~84.71mm。
2基礎變形原因分析
(1)滑梯位于大面積深厚回填土區,堆填物未完全固結,填土下沉速率大于基樁下沉速率;(2)降雨入滲土體,樁端土軟化;(3)樁端巖土強度不均勻;(4)成樁深度可能不夠或沉渣過多, (5)素填土中夾有膨脹性巖土。綜合分析,本場基礎以垂直位移為主。
3加固思路
3.1加固思路
加固原有樁體的方法宜結合場地的巖土特征和使用來分析。因場地小,如采用置換、振密擠實,會影響到設備的安全;如采用漿液固化,大型設備不易操作。經綜合分析,采用微型樁。思路是:在原承臺周邊增補微型群樁,將原承臺擴大至6×6m。
3.2微型鋼管樁布局
微型鋼管樁布局宜在承臺內均勻布置。采用微型鋼管群樁主要起到提高樁基豎向承載力,解決基礎沉降過大問題,同時,當微型鋼管群樁嵌固于穩定地層并與加固承臺穩固地連成整體時,可抵抗來自各方向形成的水平作用力,因此群樁數量及嵌固深度不宜過少,并應適當留有安全儲備。
3.3微型鋼管樁規格及主要材料
微型鋼管樁初選樁徑220mm,以強風化泥巖、粉砂巖③作為樁端持力層。微型鋼管采用直徑168mm無縫鋼管(規格為壁厚6mm,材料為Q235鋼材),孔內投放C30混凝土干料。
4 微型鋼管樁計算
4.1地基所受的荷載
本次計算主要考慮垂直荷載作用,加固后的基礎垂向荷載共有:設備重+加固后承臺自重;微型樁體自重;原挖孔樁自重;原挖孔樁下拉荷載;微型樁下拉荷載。
4.2樁基計算
(1)、設備重力+承臺重力為1100kN。
(2)原挖孔樁所受下拉荷載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5.4.2~5.4.4條進行估算,計算公式查有關規范,以下給出計算結果,樁基計算匯總表見表4.1
5 主要材料用量
6工藝流程及施工注意事項
6.1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 → 測量放線 → 鉆機定位→ 鉆進(孔直徑220mm) →注漿清孔→下鋼管(直徑168mm)→灌漿→冒漿→完成→下一孔段。
6.2施工注意事項
1) 鉆探方法
鉆孔采用回轉式鉆機,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鉆孔深度與設計孔深誤差小于20cm。 每孔段進行孔斜和方位角測量,發現孔斜及時糾正。
2)清孔
主要是清除孔內泥漿,可采用從孔底灌注水灰比為0.8的水泥漿的方法,直至孔內泥漿全部排出。
3)吊放微型鋼管
鉆孔清孔完成后馬上吊放微型樁。168mm鋼管樁無法一次吊放完成,需通過絲扣連接并進行管外鋼筋焊接,當采用單根鋼管長度為6m時,各承臺每個鉆孔的接樁次數為A1,4次;A2,6次;A3,6次;A4,6次。
4)灌注混凝土漿
(1)制備C30混凝土漿,采用435普通硅酸鹽水泥。C30的質量比為: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為:0.38:1:1.11:2.72。
(2)主要技術要求
制漿拌和時間不小于30s,混合漿液從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不超過2h。用灌漿泵通過注漿管道將制好的漿液送至孔底。
5)灌漿結束標準
終止灌漿的條件是灌漿孔達到設計灌漿量可終止灌漿。注漿成樁見圖6. 1。
7 結論
本文論述了微型樁的基本原理、應用方法。針對生產中的一個典型工程實例,闡明了設計思路、加固機理、方法,加固方法可行、經濟、具有實用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建設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endprint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微型樁的基本概念及所屬范疇,以一個工程實例闡述微型樁的應用方法,并進行了樁基計算,為加固處理提供了可行的、經濟的方案。
關鍵詞
微型樁 樹根樁 設備加固 下拉荷載 負摩阻力
緒言
微型樁最早由意大利人F·Lizzi提出,又名網狀結構樹根樁,屬鉆孔灌注樁,直徑一般為10~30cm,長細比一般大于30,樁體由壓力灌注的水泥砂漿或小石子混凝土與加勁材料組成。采用微型樁處理地基屬于地基處理范疇,我國80年代開始研究。下面以南寧市某公園滑梯基礎為例,探討采用微型樁加固體加固地基的可行性。
1 基本概況
1.1基本情況
擬加固的對象為某公園內的滑梯游樂設施4個樁基礎,每樁的承臺以上由一個圓柱鋼結構支撐。上覆為人工填土、圓礫層,下伏為第三系粉砂質泥巖。上部為單排立柱結構,A1、A2、A3、A4號立柱基礎采用樁基礎。
1.2觀測成果
該滑梯經1年時間的運行,發現A1至A4號立柱下的樁基礎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現象,地面、地梁發現明顯沉降裂縫、張裂隙,水平位移0.12~47.11mm,垂直位移0.44~84.71mm。
2基礎變形原因分析
(1)滑梯位于大面積深厚回填土區,堆填物未完全固結,填土下沉速率大于基樁下沉速率;(2)降雨入滲土體,樁端土軟化;(3)樁端巖土強度不均勻;(4)成樁深度可能不夠或沉渣過多, (5)素填土中夾有膨脹性巖土。綜合分析,本場基礎以垂直位移為主。
3加固思路
3.1加固思路
加固原有樁體的方法宜結合場地的巖土特征和使用來分析。因場地小,如采用置換、振密擠實,會影響到設備的安全;如采用漿液固化,大型設備不易操作。經綜合分析,采用微型樁。思路是:在原承臺周邊增補微型群樁,將原承臺擴大至6×6m。
3.2微型鋼管樁布局
微型鋼管樁布局宜在承臺內均勻布置。采用微型鋼管群樁主要起到提高樁基豎向承載力,解決基礎沉降過大問題,同時,當微型鋼管群樁嵌固于穩定地層并與加固承臺穩固地連成整體時,可抵抗來自各方向形成的水平作用力,因此群樁數量及嵌固深度不宜過少,并應適當留有安全儲備。
3.3微型鋼管樁規格及主要材料
微型鋼管樁初選樁徑220mm,以強風化泥巖、粉砂巖③作為樁端持力層。微型鋼管采用直徑168mm無縫鋼管(規格為壁厚6mm,材料為Q235鋼材),孔內投放C30混凝土干料。
4 微型鋼管樁計算
4.1地基所受的荷載
本次計算主要考慮垂直荷載作用,加固后的基礎垂向荷載共有:設備重+加固后承臺自重;微型樁體自重;原挖孔樁自重;原挖孔樁下拉荷載;微型樁下拉荷載。
4.2樁基計算
(1)、設備重力+承臺重力為1100kN。
(2)原挖孔樁所受下拉荷載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5.4.2~5.4.4條進行估算,計算公式查有關規范,以下給出計算結果,樁基計算匯總表見表4.1
5 主要材料用量
6工藝流程及施工注意事項
6.1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 → 測量放線 → 鉆機定位→ 鉆進(孔直徑220mm) →注漿清孔→下鋼管(直徑168mm)→灌漿→冒漿→完成→下一孔段。
6.2施工注意事項
1) 鉆探方法
鉆孔采用回轉式鉆機,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鉆孔深度與設計孔深誤差小于20cm。 每孔段進行孔斜和方位角測量,發現孔斜及時糾正。
2)清孔
主要是清除孔內泥漿,可采用從孔底灌注水灰比為0.8的水泥漿的方法,直至孔內泥漿全部排出。
3)吊放微型鋼管
鉆孔清孔完成后馬上吊放微型樁。168mm鋼管樁無法一次吊放完成,需通過絲扣連接并進行管外鋼筋焊接,當采用單根鋼管長度為6m時,各承臺每個鉆孔的接樁次數為A1,4次;A2,6次;A3,6次;A4,6次。
4)灌注混凝土漿
(1)制備C30混凝土漿,采用435普通硅酸鹽水泥。C30的質量比為: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為:0.38:1:1.11:2.72。
(2)主要技術要求
制漿拌和時間不小于30s,混合漿液從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不超過2h。用灌漿泵通過注漿管道將制好的漿液送至孔底。
5)灌漿結束標準
終止灌漿的條件是灌漿孔達到設計灌漿量可終止灌漿。注漿成樁見圖6. 1。
7 結論
本文論述了微型樁的基本原理、應用方法。針對生產中的一個典型工程實例,闡明了設計思路、加固機理、方法,加固方法可行、經濟、具有實用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建設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