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能夠為人類創造優美的生存環境,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又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害,甚至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水文信息化技術是當代水利領域的重大技術改革,同時也是水文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充分的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的水文進行改造,并且采用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等逐漸實現水情現代化。水文信息化技術的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能夠及時有效的提高制定防汛抗洪決策,還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水災害帶來的一系列損失。本文闡述了水文信息化技術,分析了水文信息化技術對水利防汛的重要作用,并探討了水文信息化技術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文信息化;水利;防汛
引言
水情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大部分江河的防洪工程標準還不高,局部地區容易發生洪水災害,所以加大對水文信息化技術的研究也就逐漸的成為我國的重要任務。水利信息化能夠有效的建立節水型社會,并且提高資源共享程度,全面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在給人類帶來舒適環境的同時,也會因為特殊原因給人類帶來災害。目前我國的水資源供應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污染,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還阻礙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水文信息化技術是目前水利領域的重要技術改革,在溫室效應引發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水利防汛功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水利防汛中應用水文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1、水文信息化技術綜述
信息化技術是用于管理和處理各種信息而使用的相關技術的總稱,主要應用于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以及進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等相關步驟的系統和應用軟件,信息化技術通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不僅具有信息技術的一般特征——技術性,還具有與信息技術區別開來的特征——信息性[1]。水文信息化能夠有效的提高采集信息、傳輸實效性以及自動化水平,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水文信息化是以提高水利,從而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水平和能力為目的。水文信息化的第一任務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的應用在水利業務,并且建設水利信息基礎設施,為了解決水利方面的問題,比如:水利信息資源的不足,有效資源難以實現共享。由于溫室效應的逐漸加劇,引發了全球極致天氣的出現[2],水利防汛則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水文信息化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也就改變了現代水利防汛對當代水利和水文建設的要求,即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帶動水利現代化建設,進而實現傳統水利建設向現代化可持續化發展的水利建設轉變。
2、水文信息化技術對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文信息化技術逐漸的成為社會信息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信息化發展能夠帶動水利的現代化建設,從而有效的保證水利防汛工作的展開。目前我國主要的江河以及城市防洪工程的整體水平一般,由于全球溫室效應更加加大了極端氣候的頻發[3],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形成的防汛計算機網絡系統,包括水情信息發布以及水情信息傳輸等系統,全面提高了水利防汛工作的效益。水文信息化技術對于水利防汛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更好的控制水情災害,還能夠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加保護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結合了計算機技術以及其他技術,能夠滿足當今世界迅速發展的需求,同時還能夠高效的防止水災害的發生。
3、水文信息化各系統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
根據國家水利部門的相關信息的規劃,目前,我國各水利部門逐漸的建立了防汛專項計算機網絡系統,比如:水情信息發布系統、水情信息傳輸系統等系統,水文信息化各系統在水利防汛中有哪些應用,我們將進行分析探討。
第一,水文信息數據庫在水利防汛中的運用。數據庫作為水文觀測信息,以及防汛決策信息的獲取渠道,不僅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建立防汛信息數據庫,從而實現防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水文信息數據庫的建立不僅方便了相關信息的瀏覽查詢,還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水文信息數據庫通過專業的軟件設置,可以保證數據庫能夠查詢出實時的雨水情信息、水庫信息等[4]。
第二,可視會商系統在水利防汛中的應用。防汛可視會商系統是類似于視屏通話系統,是隨著通信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漸發展的一種新的多媒體通信技術,這一系統支持遠程異地模式,可以有序的控制會議的進行。在進行緊急防汛情況中,各級中心,以及任意的分中心都可以組織防汛異地可視會商,根據防汛會商的實際要求,參與討論交流會商的內容,防汛可視會商系統的建成能夠更好的幫助控制我國水災汛情得以解決[5],及時的安排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
此外計算機網絡以及通信技術在水利防汛中也有著重要的應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在水利防汛中有著基礎性的地位,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能夠及時的分析發生洪災地區的信息,并根據洪災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救災工作,保證在實際的救災工作中能夠及時有效的幫助人們解決困難,保證人民的生命安全。
4、結語
水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在給我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環境下,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給人類生活帶來一定的災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水利防汛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幫助人們及時的進行抗洪救災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經濟效益。實現了水利信息在線查詢,最大化的實現了水利信息的應用,適應了現代化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席茜,葉子.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16)
[2]郭全明,張亞麗,薛選世,武蕓蕓.黃河小北干流河道工程出險原因及防護對策[J].人民黃河.2012(11)
[3]張細兵,毛冰.基于Google Earth的分蓄洪區水沙模擬與演示系統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4(02)
作者簡介:張照余,(1956.8——)男,浙江平湖人,1994年畢業于浙江水利水電學校,水文水資源專業,現供職單位:嘉興市水文站,稱及職稱:高級工程師、學位、研究方向:水資源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