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東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地區同時具有豐富的古生物地質遺跡,地質災害遺跡,地質剖面等典型的地質遺跡。某些地質遺跡在中國發展史上也具有一席之地。本文對省內幾處典型的地質遺跡進行了分析和評價。運用SWOT原理,詳細分析了山東地質公園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地質旅游;地質遺跡;發展分析
1. 山東省開展地質旅游的必要性。
山東位于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全省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全省溫暖濕潤,水熱條件較同緯度內陸地區更佳。全省地質旅游資源豐富,如有被稱為 “五岳至尊”泰山,有世界化石寶庫之城的三旺化石國家自然保護區等等,為開展地質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條件。隨著山東省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地質公園建設的迅猛發展,以及省內高速鐵路交通網的整體建設實施,山東旅游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05年至2011年,山東省接待國內外游客總量從1.425億人次增長到4.2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也從1038.7億元增加到3726億元。旅游業占全省GDP的比重也又5.6%升至8.1%。當今游客的旅游需求已發生較大變化,只為休閑,觀光的旅游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滿足新生代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旅游方式正成為旅游發展的主流。。
2.條件分析。
山東省地處華北板塊的東部邊緣,地質條件復雜,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地質遺跡。本區地質遺跡以地質地貌遺跡,水體景觀,地質災害遺跡為主。其中世界地質遺跡有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有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棗莊熊耳山-抱犢崮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山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省級地質公園五批21個,地質遺跡保護區4個,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278個。
3.山東省地質公園SWOT 分析。
山東地質遺跡種類多,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相當一部分景區在國際上據有一定代表性,由于交通便利,具有相當發達的交通網絡。幾乎所有地質公園都處于公路,鐵路沿線附近,另外,多數公園景區以初步開發完善,個別公園的建設以達到相當大規模,具備了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
4.地質遺跡資源存在的問題。
一是未充分利用巨大的市場潛力,山東省客源量的與日俱增并未充分激活地質旅游市場的發展。山東省的地質旅游產業發展趨勢并不與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持平。盡管相關旅游部門對地質旅游做了很多宣傳工作,但相當多有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公園卻并不廣為人知,比如臨沂郯城斷裂帶的壯關景象并不遜于某些國外風景區,但來山東省旅游的眾多游客對此知之甚少。山東省旅游發展已由開發熱點景區到強調精品路線,并形成了幾條較為出色的旅游線路。但地質遺跡旅游景區在這些線路中的體現并不大;二是地質遺跡開發力度差異大,山東省地質遺跡眾多且多數遺跡具有地方特色,在國際上據有一定代表性。但省內地質遺跡資源開發力度多集中在最據代表性的景區,如泰山國家地質公園,東部沿海岸帶風景區等,對于相對價值較上述景區有明顯不足的景區缺乏投入。造成了某些地質資源的極大浪費,且游客對這些地質遺跡的保護意識不強,也造成了許多不同程度的破壞。對地質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三是地質遺跡開發層次低,科學內涵不突出。目前,地質遺跡的開發呈現一種急功近利的盲目狀態。多數遺跡一經開發,大多著眼于短期內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勢必會造成地質遺跡不可逆轉的破壞,最終影響地質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同時目前省內各地質遺跡景區嚴重缺乏專業性的地質解說人才,對地質遺跡資源的解釋多為傳說神話等的現象,或過多專業性語言,晦澀難懂,降低了旅游者探尋地球科學奧秘的心理,使游客喪失了了解深層次的,科學性的地學知識;四是地質遺跡科研力度有待加強,通過中國知網期刊搜索,除泰山國家地質公園外,其他地質遺跡只有少數幾篇專門研究論文,大多在接受山東旅游資源時有所涉及。關于這些地質遺跡的開發研究,有關問題對策的文章更是很少。
5.地質遺跡發展保護的方法與措施。
要想將地質旅游業發展壯大,離不開對寶貴的地質資源的保護。建設地質公園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地質公園保護利用好本地的地質遺跡,以促其發揮應有的科普,旅游等功能。具體包括以下措施:突出地質科學特色,爭做科普教育基地。針對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作為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地質公園要有選擇性的宣傳地質旅游的知識性,觀賞性。把握住特定群體游客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年輕游客的獵奇心理,憑借著先天優越的地理條件,開發新項目,讓更多的人了解地質旅游,以吸引青少年群體;依托省內旅游線路,開發地質旅游網絡。在現有的幾條精品旅游線路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省內各地質公園的潛力把世界地質公園與國家地質公園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點,線,面相連接的旅游規劃體系。設計合理的旅游路線,盡量將省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地質遺跡聯合起來,打造山東特色的地質旅游線路;實現地質旅游與其他旅游相結合。地質旅游雖然獨特、新穎。但僅靠地質旅游的吸引力難以聚集起足夠的游客數量,這就要求在開發地質景區資源的同時,兼具開發當地具有規模和影響的旅游資源,避免旅游項目開發單一化,這樣做不僅可以緩解旅游高峰期地質公園面臨的游客壓力,還可以達到延長游客逗留時間,豐富旅游內容的目的;開展跨區域旅游合作,拓寬客源渠道。旅游業是一項開放度,合作性極高的產業。要充分發揮山東省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發展跨區域合作北向可與遼寧省籌建環渤海海洋地質旅游區,充分發揮遼寧省大連市至山東省煙臺市兩大旅游熱點地區的跨海合作潛力。東向可與韓國建立區域旅游合作機制,打造山東半島至韓國一線的跨國際旅游圈,從而帶動山東半島部分地質公園及沿海地帶的發展;提高導游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養,加強導游及相關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才能更好做好服務,進而提高旅游者的科學興趣。
結論。山東省內眾多的地質遺跡為發展省際地質旅游,深度開發地質公園項目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作者簡介:董衛,男,漢族,1989年9月--本科,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與產業生態學。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學院,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