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雪薇(1990.8--),女,新疆伊犁,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2012級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執政黨建設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
摘要:發展生產力是民族地區的核心要務。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以往國際國內發展的歷史經驗,為推動新疆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穩疆、治疆、發展新疆的政策,極大的豐富了馬克思民族發展理論,大大推動了新疆經濟的發展。
關鍵字:第三代領導集體;新疆;經濟政策
從1989年到2000年,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為了發展新疆地區經濟,10年間多次來到新疆,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調研,1992年和1999年的兩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了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各民族全面進步、共同繁榮。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從新疆具體實際出發,在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推動新疆經濟發展的政策。
1、加大對新疆的扶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
1949年以來,新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各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后,隨著黨和國家力度的傾斜,新疆的經濟取得的成果更加顯著。但由于新疆處于西北邊陲,經濟基礎較差,自然環境惡劣,距離發達地區較遠,新疆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東部沿海地區還有較大的差距。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高度重視新疆地區經濟發展,中央領導人多次視察新疆,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新疆經濟的政策、措施和戰略。
江澤民在1989年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會議上指出:“不管怎樣,中央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還要繼續給予大力幫助,包括財政、金融、物資、人才、科技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性的扶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給予少數民族地區許多優惠政策,從 1990 年起設立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溫飽基金”,1994年,《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實施,“溫飽工程”、“以工代賑”等計劃陸續開始實施等,為了加大扶貧力度,從1996年起,黨中央制定了扶貧到戶的方針,力求真正將扶貧落到實處,新疆80%以上的扶貧信貸資金近3億元以小額放貸形式直接入戶。從1989年到1998年中央出臺了許多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涉及財政、金融、稅收、資源、貿易、基礎設施建設、農牧業生產和扶貧等方面。通過多年扶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變。
2、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新疆經濟的自我發展活力
新疆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疆地大物博,在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以及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使得改革開放不僅成為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
1990年和1994年,國務院先后批準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開放阿拉山口口岸的請示》以及《關于設立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請示》。發展市場經濟需要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黨中央認識到新疆在發展商品經濟上存在著物質條件差、科學技術落后等方面的不足,通過給予優惠政策,可以吸引外來資金、技術、設備,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資源開展對外貿易,發展新疆的經濟。
黨中央認為,要將新疆建設成為西北五省區乃至連接內地與中亞、東歐之間聯系的對外開放窗口,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問題。在西北地區現有的鐵路隴海路、蘭新路、北疆鐵路的基礎上,南疆鐵路與1999年12月正式全線開通。這是新疆20世紀末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南疆鐵路的全線開通,對于開發塔里木油氣資源,改善南疆地區交通閉塞狀況,同時密切與內地的聯系以及促進我國與鄰國的經濟交流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實施西部大開放戰略,大力發展民族經濟
黨中央領導人多次在講話中指出,新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要靠東部發達地區以及國家支持的支持,關鍵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基于此,新疆必須立足實際,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創造性地利用外資,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利用新疆優勢的資源能源,為推動新疆跨越式發展而努力。
1999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同年9月,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定。“西部大開發”是黨和國家為拉動西部經濟,縮小中西部差距,實現共同富裕而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實現西部大開發有利于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實現中東西協調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是穩邊固邊的客觀要求,推動少數民族經濟,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而做出的科學決策。
黨中央認為,新疆地區“有著尚未開發的豐富的資源,蘊藏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從長遠的戰略的眼光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后勁也大多在這些地區。”因此新疆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優勢的資源能源,在增強經濟自我發展活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快速地把優勢的資源能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同中西部相比,新疆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能源資源,但尚未開發出來,無法將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未來新疆應該在開發資源能源的基礎上,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經濟,將資源和創意發展相結合,這樣不僅能推動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同時也可帶動新疆經濟的活力,是一項雙贏政策。李鵬等領導人指出,振興新疆經濟必須抓住五個重點:一是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可以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二是農牧業:把棉花作為一個支柱產業,同時發展畜牧業和瓜果園藝業;三是發展水利:開放水資源與節水并重。四是發展交通:大力發展鐵路,提高運輸能力;五是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作為新興支柱產業。同時,黨中央指出,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西部大開發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這是西部大開發最主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歷史經驗研究》(下)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