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嘉楠(1986—),女,遼寧葫蘆島人,遼寧省葫蘆島市委黨校市情教研室助理講師。
建市二十五年來,葫蘆島市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兩萬元大關,人們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在人們走上富裕道路的同時,缺乏公民意識、家園意識,欠缺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等等的社會問題,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考驗。如何在不影響經濟建設的同時提高市民素質、增強社會向心力、促進城市全方位發展?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為破解這些難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城市人文精神及其重要作用
城市人文精神是一個城市通過它的市民的行為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交往方式,以及這座城市的規章制度、文化藝術、倫理道德、城市景觀等方面體現出來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心理導向,包含繼承性、時代性、地域性、可塑性、大眾性等五個特點。它根植于城市歷史,體現于城市現實,引領于城市未來,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文化靈魂,在推進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
首先,城市人文精神具有導向作用
雖然物質決定意識,但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城市人文精神就屬于意識層面,它的凝煉和升華,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實踐的心靈導向,引導著城市向正確方向發展,相反,它的誤導和錯位,也會使城市的發展陷入迷茫的境地。因此,構建優秀的城市人文精神是現代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城市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一旦優秀的城市人文精神構建成功,它就會形成強烈的感召力和引導力,極大地激發廣大市民的熱情和干勁,引導他們自發地為促進城市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城市人文精神具有紐帶作用
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之魂、城市之根,它具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和社會整合功能,是團結市民的黏合劑。從文化意義上講,傳承著同一種文化的人比較容易融合;從精神層面來講,一個缺乏人文精神的城市是貧乏、空虛的,盡管它可能有暫時的經濟繁榮,但就像是沒有根的浮萍,經不起歲月的打磨。因此,城市人文精神既能夠以它豐富的內涵和特有的魅力強化市民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自豪感,又能夠以其獨特的形態和個性成為市民的精神紐帶,增強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將同樣的地理區域、歷史背景、社會心理、語言習俗的人們聯結在一個共同體中,同心同德地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斗。葫蘆島市政府提出的“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這個主題,就是號召市民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強化市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正是發揮了城市人文精神的紐帶作用。
再次,城市人文精神具有普適價值
城市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一個民族賡續綿延的記憶載體。從城市起源至今,千百年來,每個時代都在城市建設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世界各國在各個領域的聯系日益緊密,作為國家的經濟載體、文化單位,城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全球化為支撐的城市化浪潮以及新的城市世紀已然來臨。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中國的城市化發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有發展,就必然有競爭。如何在城市間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就成為了各個城市政府中心必須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城市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城市的人文精神。如果一座城市發展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人文精神,那么,它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戰斗力,進而可以在全球城市化浪潮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些年來,葫蘆島和許多兄弟城市一樣,把塑造城市人文精神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大力研究、提煉和弘揚具有自身文化底蘊、體現城市特色、反映時代風貌的城市人文精神,以期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的后勁,而“夢想、激情、堅持”的葫蘆島精神就是這樣產生的。總結一下各個城市精神的塑造經驗,大致可以歸納為一下幾條:依托優勢,激發活力;秉承文化,兼收并蓄;打造品牌,彰顯個性;營造環境,提升境界。
2、突破認識瓶頸,重視城市人文精神推廣和普及。
城市人文精神一直是以自然的原生態狀態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需要政府與市民有意識的疏導與推廣才能形成市民的主流意識,進而才能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更大、更有利的作用。而政府作為一座城市的首腦機關和神經中樞系統,決定著城市一切大小事務的走向,一件事或一個工程只有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才能在整個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所以,只有我們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對我們的城市和城市精神有了深刻的認識,并根據我市自身的特點,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整體的規劃與部署,充分利用市內外各種資源、多方力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綜合考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制定好符合地方特色的推廣方案,比如制定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或條例,為城市人文精神的推廣創造“硬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以城市人文精神為主題的文娛活動,使得城市人文精神能夠“接地氣”,讓老百姓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才能讓我市的城市人文精神發揮更大、更實際的作用。
雖然葫蘆島精神已經提煉出來了,但是在推廣做的還是不夠,市民即便是知道“夢想、激情、堅持”這個葫蘆島精神,其中的涵義也不是十分理解。在這個方面,我們的領導或許就可以考慮借鑒一下北京精神的推廣經驗,突破認識瓶頸,重視城市人文精神的推廣和普及。
2、創新社會管理,實現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化。
一個城市的制度建設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經濟社會的管理方式是人文精神外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的管理方式體現的是管理者不同的精神價值取向。科學發展觀和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轉變各類管理部門的工作思路,在經濟社會事務管理中超越程序化和剛性化的管理模式,實現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葫蘆島作為新興的工業城市,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的節點城市,既有許多城市不可比擬的發展優勢,又面臨許多不可回避的社會矛盾,如果不能深入地挖掘城市人文精神的內涵,不斷地用提煉出來的城市人文精神統一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同化市民的意志,就不會創新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就不能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 ,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快速發展。
3、要強化人格塑造,培育現代市民群體。
人是創造精神文化的主體。葫蘆島市未來的發展需要現代市民人格的支撐。因此,強化人格塑造,培育現代市民群體,對于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尤為重要。
強化人格塑造的主要對象是廣大青少年和低文化水平群體。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來強化塑造市民人格:一是強化教育機制,在教育活動中將灌輸式教育和啟發式教育相結合、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機制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最佳效果,避免單調的教學模式導致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勞,尤其是對當代的廣大青少年,長期的學校生活疏離了他們與社會的聯系,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弱化了他們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敏銳度,他們更需要的是在生活中受到感染,在體驗中啟迪良知,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強化對低文化水平群體的教育機制,畢竟我市現在仍屬于中小城市之列,低文化水平群體在市民總體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個群體素質的提升將對我市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二是強化示范機制。要善于發現能體現城市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的現代市場理性典型,通過巧妙、自然、多樣化的宣傳手段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懷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彰顯人生的導向力量
而吸引精英人才,是培養現代市民群體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我市應當拿出相應的方案來解決人才難留的問題,優化市民結構,促進現代市民群體的擴大和市民素質的提升。
4、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活動、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是人文精神最生動的感性形態,是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市民、鼓舞市民、引導市民的最重要的途徑。舉辦影響廣泛的優秀文化活動在各個城市的人文精神建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像青島的國際啤酒節、大連的國際服裝展等。葫蘆島連續三年舉辦的國際泳裝節不僅是在對外樹立葫蘆島城市形象,推銷葫蘆島泳裝商品,推介葫蘆島發展軟環境,更是在對內提振市民發展信心,增強市民城市榮譽感。而通過泳裝節,市委市政府也將“夢想、激情、堅持”的葫蘆島精神推廣到全體市民中,可以說這個盛會不僅是我市打造泳裝產業集群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塑造我市城市人文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