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現代系列小說的鼻祖,舍伍德·安德森主要以美國小鎮生活為題材,展示小鎮中的普通人在社會轉型時期存在的內心孤獨與壓抑,小說《雞蛋》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本文通過以小說《雞蛋》為例,簡要分析舍伍德·安德森作品的主要特點,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魅力。
關鍵詞:舍伍德·安德森;雞蛋;象征手法;異化
引言(前言):19世紀末,美國開始從農業、手工業過渡到工業時代。在這個轉折時期,人們面臨著新舊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人們習慣于原有的生活,但不得不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開始嘗試新的生活方式,但同時,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卻被現實粉碎。在一次次的失敗后,他們變得迷茫、徘徊,出現心理上的病態,成為一群“畸人”。“隨著物質文明的惡性膨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趨向成熟。畸人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越來越大,由于無法與時代、社會溝通,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只能將自我的心靈封閉起來,自我與社會之間架起一道道高墻,人的異化和絕對孤獨折射到現實生活中。”[1]舍伍德·安德森的許多作品都在講述這些畸人的故事,例如故事集《小城畸人》、《雞蛋的勝利》。小說《雞蛋》從小孩子的角度來講述中西部小鎮里一對夫妻的不幸遭遇,展現了人在痛苦、壓抑下出現的心理畸形、異化。通過分析小說《雞蛋》,可以看出舍伍德·安德森作品的特點。
一、運用象征手法
1、 雞蛋:象征著美好、易碎的美國夢
在母親的期望和鼓勵下,父親放棄了原有的簡單快樂的農民生活,開始變得野心勃勃。 為了像其他成功者一樣從貧窮走向偉大,父親創辦了自己的養雞場。父母將所有的時間、金錢都花在了養雞場上,結果卻是慘敗。經過十年失敗后,父母放棄了養雞場,在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他們在火車站對面租了一個小店鋪,開始經營一家餐館。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意,父親嘗試著取悅于顧客。他想通過“讓雞蛋站立”“讓雞蛋完好無損地進入細頸瓶”等把戲留住年輕顧客,但在即將成功時,雞蛋卻碎了。可悲的是這位年輕人不僅沒有覺得父親懂得娛樂顧客,反而覺得父親神志不清、把他看作一個滑稽的老板。
對于父親,雞蛋就象征著他的美國夢。不管是最初的養雞場生意,還是后來的餐館生意 ,雞蛋都對他有著重要的意義。雞蛋本身易碎,就像人們所追隨的美國夢,看似美好,實則難以實現、容易破碎。
2、 畸形小雞:象征著追求美國夢的失敗者
在養雞場孵出的小雞中,有一些由于畸形,剛孵出不久便死去。這些小雞有的長著兩個腦袋,有的長著四條腿。對于父親而言,這些小雞構成了他生活的悲劇。他將這些畸形的小雞放入裝有酒精的玻璃瓶中,幻想著可以通過展覽這些奇怪的東西致富。在后來的餐館生意中,為了留住年輕的顧客,父親拿出了他的寶貝,即漂浮在酒精里極度畸形的小雞。可是父親的寶貝不但不能吸引顧客,反而讓人感到不舒服。
一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繁榮,許多人在這一時期通過各種方式獲得金錢和財富,創造出“美國夢”的神話。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盲目地放棄了原有的生活,試圖去實現他們的美國夢。在小說中,母親讀過一些名人傳記,知道了林肯等名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于是,只是憑著一股熱情,母親便慫恿父親離開農村,創辦養雞場。可是,他們并沒有相關的知識、經驗,以至于第一次嘗試就遭到慘敗。更可悲的是,在這個不斷失敗的過程中,內心的壓抑、困擾使得人物變得畸形、異化,就像那些迅速死去的畸形小雞。
二、表現人物的畸形、異化
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大多展示了小鎮中的普通人在商品經濟沖擊下所產生的畸形心態。“作為美國現代主義小說的引路人, 安德森清楚地意識到現代人的孤獨和異化。他始終堅持探討“愛的失落”這一主題, 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感受造成人性扭曲的深層次的原因。安德森也因此塑造了一群渴盼愛與自由卻又疏于交流、為自我所隔離的“畸人”形象。”[2]在本篇小說中,父母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走向偉大,放棄了自由快樂的農場生活,開始辦養雞場、餐館。父親原本生性豪爽、為人和善,但最后卻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神志不清。“他們原來是樸實純真的平常人,被機械化的洪流沖得暈頭轉向,變成互不溝通的畸人,出現了精神上的種種病態。”[3]在養雞場的生意失敗后,父親變得沉默、煩悶,這次嘗試留給他的只有悲劇般的生活,以及那些被他當作寶貝的畸形小雞。在后來的餐館生意中,父親為了吸引更多顧客,開始逼自己改變性格、強顏歡笑,并希望通過一些小把戲留住年輕顧客。不管是最初的養雞場生意,還是后來的餐館生意,父母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他們勤勤懇懇、頑強地奮斗著,可結果卻是一次次的慘敗。而這些失敗使父親出現了心理上的病態。當餐館里只剩下父親和年輕顧客喬·肯恩時,父親一直盯著這位顧客,并且緊張到不知道應該做什么。為了取悅于喬·肯恩,父親嘟嚷著、詛咒哥倫布、對著他的顧客咧嘴和眨眼、用雞蛋來玩弄一些小把戲,把自己變成一個表演者。父親希望以此建立起威望,可是喬·肯恩只是把父親當成一個瘋子。最終,雞蛋破碎了,父母發財的夢想也破碎了。最后父親大聲怒吼,像孩子一樣大哭,爆發出了壓抑了多年的痛苦。
三、關注小鎮生活,關注底層階級
由于舍伍德·安德森出生在小鎮,經歷了美國從農業、手工業時代向工業文明的轉折變化,其作品大多以小鎮生活為背景,講述小鎮中普通階層的故事。“舍伍德·安德森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惡性膨脹的時代,經歷了社會巨變時期的心理陣痛和斷層。他對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美國民族的真實心理進行了深層次的描繪和剖析,發掘了一種孤獨、困惑、彷徨的現代意識。”[1]
四、結語
總之,正是由于舍伍德·安德森等作家嘔心瀝血地追求新形式,才開始了美國現代主義小說的快速發展。也正因為這批作家的努力,使美國20世紀的社會生活得到真實反映,促使人們面對、解決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以及人的異化、畸形。
參考文獻:
[1] 郭繼德.美國文學研究 [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2] 張強.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綜論. [J].外國文學研究,2003.
[3] 楊仁敬.20世紀美國文學史 [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4]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雞蛋》,張紀習譯
作者簡介:劉媛媛 四川師范大學 英語專業 本科
郵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成龍大道二段1819號
郵編:610101
電話:18215558355
電子郵箱:2423982589@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