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作為一部流傳廣泛的科學巨著,《昆蟲記》以其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功底而被世人所銘記。在這一冊書中,作者以其超越世俗的偉大胸懷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畫卷,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在大自然中所應處的位置,從科學與哲學層面揭示了人類中心主義這一思想的錯誤之處,并用極富自然趣味的文字載體十分自然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對于我們高中生來說,閱讀《昆蟲記》并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更多的是為了體會作者所具有的生態整體觀念以更好的與周圍的生活環境和諧相處。
關鍵詞:《昆蟲記》;生態觀念;人文情懷
1、與昆蟲相平行的視野角度
在《昆蟲記》這本書中,法布爾作為人類卻放低了身段以一種與昆蟲地位平等的身份去描寫昆蟲,毫不因為自己身為人類而對大自然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思考方式剔除了大部分人在觀察動物世界時容易帶有的主觀傾向。法布爾這種極為貼近自然的平實寫作眼光為準確描寫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動物的真實信息打下了堅實的信息基礎。其次,在寫作時采用了貼近真實的自然語句,用主觀傾向靠近于動物的文字描述加以自身所進行的大量親身觀察,十分形象傳神的將昆蟲的日常生活勾勒與課本之上,并糾正了長久以來存在于人們腦海中許多想當然的事實錯誤。例如在進行對于蟬的觀察研究時,作者就長時間的將這種動物的生活與自身的生活相勾連長達十五年之久,并且最終打破了人們對于蟬鳴叫時的錯誤理解,蟬的叫聲最初被認為是用來求偶進行呼喚異性伴侶的,但是法布爾經過長達十五年的觀察最終得出結論,蟬的鳴叫是為了延續一種自身所具有的生理本能,與人們所猜想的相去甚遠。在這其中,法布爾并沒有依賴任何的現成理論,完全是以自身的觀察為理論依據,可以說這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充滿孩童氣息的觀察與寫作方式,完全摒棄了自身做為人類所與生俱來的先天優越感,充滿了一種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體會。
2、人與自然的生態整體觀念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接受著這樣一種理念,即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是自然界的中心,人類中心主義就此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人們開始越來越不尊重大自然的一切,認為享有大自然所產生的事物是一件理所應得事情。長此以往,人類在不自然間就已經走上了大自然的對立面,這樣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類實現了征服自然的偉大事業,但是卻也忽視掉了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應該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時間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地區興起了一種叫做“生態文學”的文學流派,該派主張向人們展示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情況,批判人類心中錯誤的生態倫理感,以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主張人類必須擔負起在大自然界中應該擔負的責任,但也要減少對于大自然進行內部循環的干預。法布爾的《昆蟲記》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其生物學科的價值毋庸置疑,但是這部巨著更大的意義在于幫助人們認識到了人類在大自然中應該處的位置,從文學的角度喚起了人們藏于心底的尊重大自然的意識,可以說這是一部毫不遜色的文學巨著。在法布爾的眼中,蝗蟲、螞蟻、螳螂與人類在大自然間的地位沒有什么不同,我們都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然而在接受這一切的同時卻并沒有將自己真的放入整個大自然的體系中去,只是知道一味的索取,不停的強調作為人類的中心位置,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將人類自身與整個自然界在不自然中就剝離了開來,斷絕了人與自然界的聯系,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錯誤思想的危害之處。
3、親切幽默的寫作態度
探討《昆蟲記》這本書的人文情懷與文學境界就不得不提到這本書的敘述風格與寫作態度,全文充滿了親切樸實的話語,、真情流露的文字,讓讀者在閱讀《昆蟲記》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親切,使人興趣盎然。例如在文中描寫有關螞蟻的段落時,法布爾這樣描寫:“啊,這種可惡的蟲豸!可我們還把他說成第一流的昆蟲呢!人們寫書贊揚他,對他贊不絕口;博物學家推崇他,使他聲譽日隆。”,這種文字語言風格完全是充滿了真情實感的自然流淌。試想這樣一種狀況,當我們把幽默風趣融入到我們的世界觀里,融入到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論里,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里去,而不僅僅是把幽默感當作是一種寫作的技巧,那么我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變得更加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單純,如果能夠做到減少社會之間交往的功利性,那么人類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恐怕就不再是疏遠與仇恨,而是和諧和美善。《昆蟲記》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細致入微的科學觀察、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上的智慧,法布爾將他多年的生活經驗、一個來自長者的睿智全都融入了這部不朽的著作當中去了,需要的僅僅是我們的用心體會。
4、純真的孩童之趣
法布爾的《昆蟲記》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文學史以及科學史上能夠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在敘事美學上遵循了一種純凈的童真之趣,作者用一個孩童般的赤子之心以及干凈的觀察視角細致入微的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美好昆蟲的日常生活畫卷。而且,在法布爾充滿魔力的筆觸之下,就算是來自昆蟲之間各個生命個體的搏斗也不再是充滿血腥與暴力的,更多的是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原始生命力的歡欣與向上,最后的勝者披戴的也是屬于奮斗后的榮耀之冠,因為這一切都是孩子的眼光看到的啊。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顆純潔之心,讓自己有一個能夠隨時隨地發現美的眼睛。
結語:法布爾憑借對于昆蟲世界持之以恒的熱愛,最終寫出了名垂青史的不朽巨著《昆蟲記》,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毫不費力的看到作者那最原始的赤子之心以及流露出來的最本源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作為一名高中生,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不僅僅能夠獲得科學的知識,更多的是在于體會那些文字美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浩軍. 科學有趣 生動嚴謹——讀法布爾《昆蟲的故事》[J]. 科學大眾(中學版) 1999年03期
[2] 湯雅琴. 另一個世界的生命誘惑——細品《昆蟲記》[J]. 語文世界(高中版) 2008年11期
[3] 徐賢友. 《昆蟲記》:謳歌生命的詩篇[J]. 青少年日記 2009年Z1期
[4] 唐韌. 科學有多大——法布爾的一次頓悟[J]. 科學大觀園 2002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