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029-02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摒棄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起來,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問題。因此,教師如何研究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首要問題。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學習呢?
一、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1.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以此來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教師作為組織者,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教學中,閱讀、獨立思考、傾聽、動手實踐、交流、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精心選用合適的形式組織教學。
2.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不再是學習活動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進行有目的、有趣的學習。學生的知識能力不夠時,不可能讓他們一開始就當主人,而需要教師多指點、引導。引導不是引而不發、開而不達的引導,引導不是指導。當學生“迷路”時,發現“火花”時,交流發生爭執時,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直接指引方向,而應引導他們辨明方向、找依據、找理由,多鼓勵。教師決不能主導教學,但也不能什么都討論,什么都合作,而應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的培養。
3.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教師應真正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在學生思考、實踐、交流、合作時,教師可以傾聽、觀察,甚至還可以親自參與他們的討論、交流,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征、思維方式,這樣能使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學生喜歡的是平等、融洽的課堂,教師成為合作者,就更能創造出這種氣氛,也能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師能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那么教學活動就能很好地開展,反之學生就不能很流暢地學習,不能自主的學習,學習就帶有很大的被動性。
二、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1.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生的第一老師,興趣本身就是主動性。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使課堂生動、充滿誘惑力,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把數學的嚴謹、簡潔、抽象等特征,巧妙地安排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地展現數學的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正確、巧妙地引導,拋磚引玉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盡情領會自主獲取知識的快樂,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舉辦一些講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中蘊涵著豐富的美學知識,如數學符號、算式的美,黃金分割及比例的美,千姿百態的曲線美,幾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論組成的井井有條的統一的有機整體,給人以多樣統一的形態美的享受。教師應注意挖掘教材中數學美的魅力,展示數學的對稱與和諧,簡單與明快,奇異與突變,雅致與統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眼球。只有學生自主的學習,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2.注重探究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人,他們必須具有創造性。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僅注重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的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三、教學中要“用活”教科書
現在的教科書,不管從課題、內容、過程、習題等,還是知識結構,與以前的教科書都有很大的區別,給了教師很大的想象、創造的空間,甚至給了教師開發、改動的權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嗎》《你今年幾歲了》等課題,給人以深思、有引人人勝的感覺,教師就不能單純的講“今天我們學習什么”,這樣就顯得枯燥乏味。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書,根據學習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應立足于教科書,但不拘泥于教科書。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讓學生真正地成為教學主體,讓新的數學教育給我們的所有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就一定能實現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偉大轉變,使學生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