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109-01
其實,要全面、真正地得到反饋,可選擇的方法有許多,而我們評估、反饋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層次的每個學生在每一次反饋中找出不足,使教學質量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實實在在地做到減負不減質。素質教育旨在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個性健全。為此,教師必須設法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其個性。如何把素質教育與減負落到實處,并且做到減負不減質,就自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基礎教育階段,外語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學習一門外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基本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講,外語學科枯燥乏味,死記硬背,負擔很重,致使他們厭煩英語,抵觸英語。針對其這一想法,在減負實踐中,在初一英語學科中,我嘗試了分層遞進教學,通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作業分層
布置作業注意質和量的結合,力爭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由于學生存在著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和學習動機、心理、個性等差異,學習能力發展不均衡,所以作業的設計要盡量從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最近發展區,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的結構,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
作業必須與每篇教材的教學目標相匹配,與每堂課的內容相吻合,必須按照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程序編制作業題,給學生有序的臺階作業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嘗試成功的樂趣,激發其完成作業的興趣。
作業設計要多角度,聽、說、讀、寫多形式(單詞、句型、對話、短文等),多題型(復用性、活用性、智力性、能力型),多用性(鞏固和復習用,課內和課外用),這樣可使各層次的學生手、腦、口、耳、目多種感官共同參與,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能力等都能得到訓練。
二、學生分層
教學設計成敗的關鍵在于對學生了解,學是先導,教是手段。教師的教只有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共同的特點,
但是,在性格、氣質、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水平上有個體差異,采用30分鐘左右的全班教學,15分鐘左右時間進行分層練習;有時我們采用讓A層次學生課內只聽課15分鐘左右,然后自學做課內練習題,著重指導c層次的學生。A、B層次的學生有問題可讓他們討論,或給予適當的啟發,點撥后讓他們獨立完成練習題。訓練題針對分層次目標做分層設計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教學目標分層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教材又是信息載體。因此,活化教材,把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語言活動,是每個教師應當努力實踐的。教學目標是實行優化控制的依據。任何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沒有一定的目標必然會產生盲目性,很容易出現講則散、練則雜、動則亂的局面。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學能力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材、大綱的一般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英語活動,努力去完成英語教學的情感目標(激發興趣)、認知目標(掌握英語)、智力目標(發展智力)和德育目標(成才教育)。在實踐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采取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B層為基礎、C層降低起點、A層適當提高或擴展”等做法。
四、評估與反饋分層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想把英語學好,考試能取得好成績。但總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英語學不好,考試不及格。究其原因,除了我們的教學不適應學生的學習之外,我們的評估方式也欠合理。每次考試,這些學生總是遭受到失敗的痛苦,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我們不可能使所有學生都成為尖子生,但我們的教學可以力求挖掘每個學生最大的潛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我們的測試就要以不同的標準客觀地評價每個學生。為此,每次的考試試題就應根據教學目標層次分三個部分:(1)基礎題;(2)提高題;(3)綜合能力發展題。分值分別為80分、20分、20分。前面的基礎題旨在降低難度,讓差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成就感。20分提高題可以讓B層次學生經受“跳一跳摘桃子”的體驗。最后20分綜合題作為附加題,讓A層次的學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