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李琳 薛晶
高壓氧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腦血流的影響
劉紅英 李琳 薛晶
目的 研究高壓氧對腦卒中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115例腦卒中患者根據是否接受高壓氧治療, 分為治療組(69例)與對照組(46例)。治療組采用常規內科治療+康復治療+高壓氧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內科治療+康復治療, 療程均為20 d, 治療前后均行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監測大腦前、中、后動脈及椎動脈、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結果 治療組腦血流速度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 高壓氧治療能顯著改善腦卒中患者腦血流。
高壓氧;腦卒中;腦血流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 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其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本科于2012年起對收治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腦血流進行觀察, 研究高壓氧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腦血流的影響, 為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103例確診的腦卒中恢復期(發病2~6周)患者, 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腦卒中的診斷標準[1], 無嚴重心肺及肝腎等臟器疾病, 無嚴重的意識障礙。根據患者是否愿意接受高壓氧治療(無高壓氧治療禁忌證)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其中治療組69例, 對照組46例。治療組中男41例, 女28例, 平均年齡(56.2±10.2)歲, 腦出血32例, 腦梗死37例。對照組中男24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54.8±11.3)歲, 腦出血27例, 腦梗死1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及康復治療時間等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內科基礎治療、常
規康復(PT、OT、電動起立床訓練、平衡訓練及針灸)。治療組在此基礎上, 同時給予高壓氧治療。采用多人空氣加壓艙,治療壓力為0.12 kPa,升壓時間15 min, 穩壓后吸純氧60 min,吸氧過程中休息5 min, 減壓時間20 min, 每次總治療時間為100 min, 1次/d, 20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于入本科治療前時、治療1個療程后對兩組患者均行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測兩組患者的大腦前、中、后動脈及椎動脈、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腦血流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從腦血流速度比較, 兩組腦供血狀況均有改善, 但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速度變化( x-±s, cm/s)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命, 尤其是腦卒中后的慢性腦供血不足所致的血管性癡呆,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 如何改善腦卒中后的慢性腦供血不足, 是降低致殘率的首要課題之一。此研究顯示, 經過高壓氧治療, 大腦前、后循環各支血流量均明顯增加, 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的同時, 應用高壓氧治療, 對于改善腦卒中后慢性腦供血不足有很好療效。當代高壓氧醫學研究認為:①高壓氧可以增加毛細血管彌散距離, 可彌補腦卒中病灶周圍缺血腦組織的缺血缺氧;②高壓氧可以增加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含量,迅速改善腦組織和周身缺氧;③可增加缺血腦細胞供養, 加速受損細胞的恢復;④加速毛細血管再生, 加速細胞修復;⑤加速循環中樞的功能恢復和穩定;⑥增加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近年研究還表明, 高壓氧療效還與組織微區血流灌注量密切相關, 當組織微區微循環灌注不足, 單位時間獲得的氧量, 尤其是可溶解氧不可能明顯提高, 彌散入組織的氧不足以改善組織氧化和維持正常代謝[2]。腦卒中后功能恢復的機制是區域性腦功能重組, 這是建立在腦的高度可塑性理論基礎上的。因此, 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中, 同時給予高壓氧治療, 既是運動再學習的過程, 也是加速腦組織側支循環的建立, 促使神經修復及再生, 從而促進病灶周圍和(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 加強大腦皮層的整合協調作用[3],極大發揮腦的“可塑性”[4], 可進一步改善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動物實驗表明, 連續高壓氧預適應, 能減少老齡大鼠急性全腦缺血后超急性期大腦皮質缺血梗死面積, 提高全腦缺血后認知功能水平[5]。由此可見, 高壓氧在改善腦卒中后慢性腦供血不足、減少神經細胞凋亡等方面有明顯療效。
綜上所述, 高壓氧治療作為一種經濟、簡便的輔助療法,在治療及預防腦卒中后意識障礙方面將有很好的前景。
[1] 中華神經學科學會, 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8.
[2] 王磊, 賀誼.高壓氧結合小腦頂核刺激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的腦血流及腦電圖觀察.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9, 15 (12): 1130-1132.
[3] 劉玲.高壓氧對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兒科分冊, 2003(30):175-177.
[4] Traversa CP, Bassi A.Mapping of motor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Stroke, 1997(28):110-117.
[5] 鄒磊, 劉丹彥, 劉永峰.高壓氧預適應對老齡大鼠急性全腦缺血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0, 32(6):424-427.
2014-08-13]
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215205)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院
薛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