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得華 楊光福 王婷
·綜述·
中西醫結合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研究現狀
趙得華 楊光福 王婷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指因腦血管病變引起的短暫性、局限性腦功能或視網膜功能障礙[1]。癥狀持續時間多在1 h內, 最長不超過24 h, 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影像學檢查無責任病灶。TIA被視為缺血性腦卒中的預警, 應及早給予針對性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TIA有獨特優勢, 在TIA的治療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1.1 西醫對TIA概念的認識 TIA由Fisher[2]在1952年首次提出并命名。1965年的第四屆普林斯頓會議正式提出TIA的概念[3]。然而傳統概念主要關注癥狀的持續時間而忽視了影像學檢查的意義。2002年Albers[4]將“無急性梗死形成的證據”引入到TIA的診斷中。2009年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卒中協會提出TIA的新定義:腦、脊髓或視網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發急性腦梗死的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5]。至此, 癥狀持續時間在TIA定義中被徹底淡化, 而有無組織學損害成為唯一診斷依據。
1.2 西醫對TIA發病機制的認識 TIA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主要學說有微栓塞學說、腦血管痙攣學說、血流動力學改變學說等。其中微栓塞學說占有重要地位。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管狹窄導致局部供血不足, 進而斑塊破裂, 微栓子隨血流栓塞小血管, 最終導致缺血區腦細胞功能障礙[6,7]。
1.3 西醫對TIA治療的認識 TIA的治療目的是消除病因、減少和預防復發。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凝、改善腦循環等。外科治療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等。此外還應積極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律失常等。
2.1 中醫對TIA概念的認識 祖國醫學中的中風先兆類似于TIA[8]。本病病位在肝、脾、腎, 多由人體正氣不足、飲食失節、情志所傷所致。朱丹溪指出:“眩暈者, 腦卒中之漸也”。劉河間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中風者,俱有先兆之證, 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 或手足不用, 或肌肉蠕動者, 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李中梓的《證治匯補》曰:“平人手指麻木, 不時眩暈, 乃中風先兆”。
2.2 中醫對TIA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認識 朱丹溪提出“無痰不作眩”。張仲景認為“無虛不作眩”。《景岳全書·卷之十一》:“非風眩運, 掉搖, 惑亂者, 總由氣虛于上而然。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臟腑虛衰, 肝陽上亢, 內風煽動, 風陽挾痰濁瘀血上攻于腦, 正邪交爭, 則出現中風先兆[9]。主要類型包括肝陽上亢、痰濕中阻、氣虛血瘀、腎精不足。治則包括平肝潛陽、燥濕祛痰、益氣活血、補益腎精。經曰:“凡微覺此證, 即當以五福飲之類, 培其中氣。虛甚者, 即宜用大補元煎, 或十全大補湯之類治之。”《千金方》中的小續命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的大秦艽湯、王清任辨證“氣虛血瘀”創建的補陽還五湯均是治療本病的良方, 為后代醫家辨證施治提供了有效依據。
3.1 中藥制劑 中藥制劑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治療方面已趨于成熟, 大量臨床觀察已證實其有效性。肖波等[10]將TIA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應用丹參凍干粉針聯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 對照組應用銀杏達莫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8.89%, 對照組總有效率60.0%。董宇等[11]將TIA患者分為A、B、C組, A組給予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注射液;B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C組給予培他司汀加復方丹參注射液。結果C組臨床療效、血液流變學均優于A組和B組。李向平等[12]將TIA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均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加用丹紅注射液。結果治療后觀察組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對照組, 阻力低于對照組。目前中藥制劑種類繁多, 但尚無臨床資料統計進行橫向比較。
3.2 中藥湯劑 傳統中藥湯劑對TIA的治療有良好療效,如天麻鉤藤飲、半夏白術天麻湯、補陽還五湯等。眾多醫者總結的經驗方同樣療效顯著。陳進軍[13]將TIA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 在西醫治療基礎上, 治療組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味。結果治療組預后明顯優于對照組, CT腦灌注成像顯示, 治療組治療后腦血流量顯著增加、達峰時間明顯縮短, 優于對照組。崔英慧[14]將TIA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通竅活血湯。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0%, 對照組86.0%。楊光福等[15]將TIA分為氣虛血滯型、氣郁血滯型、痰濕血滯型、陰虛血滯型、陽亢血滯型、痰阻血瘀型, 分別方用補氣通滯湯、舒郁通滯湯、祛痰通滯湯、六味通滯湯、平陽通滯湯、消痰化瘀湯, 對TIA的治療有重要指導價值。
3.3 針灸治療 針灸是中醫治療的一大特色。易宣超等[16]將TIA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對照組采取無針灸的綜合療法, 治療組采用針灸為主的綜合療法, 主穴:百會、神闕、足三里、合谷、太沖、太溪、三陰交、四神聰、風池、完骨、天柱。結果治療組近、遠期療效均高于對照組。江小榮等[17]將TIA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采用針藥結合方法治療風痰瘀阻型TIA。針灸穴位取百會、風池、內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豐隆、太沖, 中藥采用熄風化痰通絡方。期間停用西藥。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0.0%, 對照組68.0%。針灸具有簡便、價廉又不失療效的特點, 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更體現了祖國醫學的奇妙。
TIA發生后短期內進展為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較高。因此對TIA的及早干預十分關鍵。眾多醫家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 但多數研究未區分各種證型,無法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 更是無法形成行業規范, 故中醫治療TIA有待更加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另外患者對TIA早期癥狀及干預的重視程度不足, 需要醫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 使患者正確認識TIA, 意識到TIA的風險, 積極干預,并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從而達到預防腦卒中的目的。
[1] 賈建平.神經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72.[2] Fisher M.Occlus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MA Arch Neurol Psychiatry, 1951(65):346-377.
[3] Whisnant JP, Siekert RG, Millikan CH.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 review.J Ark Med Soc, 1963(60):95-99.
[4] Albers GW.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N Engl JM, 2002, 347(21):1713-1716.
[5] Easton JD.Definition and evaluate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rock, 2009(40):2276 -2293.
[6] Bergman D.Preventing 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he current data.J Am Acad Nurse Pract, 2011, 23(12): 659 -666.
[7] Moreira T, Michel P, Binaghi S, et al.Risk factor impact on blood flow velociti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stented cervical and intracranial stenoses: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2, 114(7):922-929.
[8] 王鎖.中醫辨證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6 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8, 11(6):140.
[9] 宗壽健, 王興臣.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中西醫結合診治進展.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9(7):871-873.
[10] 肖波, 王偉.丹參凍干粉針聯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臨床觀察.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11):110-111, 114.[11] 董宇, 崔廣慧, 周國英, 等.培他司汀與復方丹參合用對中風先兆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1(10): 1067-1068.
[12] 李向平, 李電明.丹紅注射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腦血管血流動力學參數及神經功能相關因子的影響.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9):336-338.
[13] 陳進軍.中西醫結合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臨床療效及CT腦灌注成像分析.中國中醫急癥, 2010, 19(2):191-193.
[14] 崔英慧.通竅活血湯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1(22):2439-2440.
[15] 楊光福, 王宏建.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 2007, 24(4):33-47.
[16] 易宣超, 吳清明, 劉未艾, 等.以針刺為主的綜合療法治療中風先兆癥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癥, 2012, 21(3):351-369.
[17] 江小榮, 李賢, 覃翠.針藥結合治療風痰瘀阻型中風先兆臨床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3, 29(4):243-244.
2014-06-26]
071000 河北大學(趙得華 王婷);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楊光福)
趙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