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嫣鵲
血型檢測與輸血反應相關問題的分析及處理探討
楊嫣鵲
目的 對血型檢測和輸血反應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66例進行血型檢測和輸血的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3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僅進行普通的血型檢測, 研究組患者除了血型檢測外, 還接受其他血液檢查, 例如交叉配血試驗。結果 研究組患者輸血后出現輸血反應的概率15.2%要明顯少于對照組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型檢測和交叉配血試驗是實行輸血的前提, 能夠幫助降低患者輸血后出現輸血反應。
血型檢測;輸血反應;交叉配血試驗;分析探討
血型檢測是重要醫學檢驗, 直接影響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搶救[1]。輸血時如若出現血型不符, 會造成紅細胞凝集,從而引發血管阻塞和溶血現象,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且影響后期的生化檢驗[2]。除響應衛生部對輸血規范等的政策外[3], 還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即患者以及供體血清是否有對方紅細胞的抗體, 該項試驗能夠幫助降低輸血反應發生概率。本次研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 現將本次實驗研究中的內容詳細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于本站進行血型檢測和輸血的患者66例, 66例患者中, 20例乙肝患者, 16例丙肝患者, 20例梅毒患者, 10例艾滋患者。所有患者中, 33例患者為對照組, 這些患者由于特殊緊急原因, 未接受交叉配血試驗, 經過血型檢測后直接進行輸血。另外33例患者為研究組, 則是在血型檢測和交叉配血試驗后進行輸血。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儀器是深圳愛康AE-100, 深證邁瑞BS-350, 深證愛康全自動血型檢測分析儀。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輸血后的身體狀況, 以及出現的輸血反應情況, 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均錄入SPSS13.0軟件包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10例A型, 10例B型, 7例AB型, 9例O型。研究組患者15例A型, 11例B型, 5例AB型, 5例O型。研究組患者輸血后出現輸血反應的概率要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可見輸血前的檢測對于減少輸血反應而言極其重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數據對比(n, %)
ABO血型檢測, 需要通過正定型和反定型兩種[4]。用已知血型的抗體血清來鑒定未知紅細胞為正定型, 反面為反定型。使用的抗體血清包括抗A標準血清, 抗B標準血清以及抗A+B血清。該項工作主要通過人為完成。而該項檢測可能出現差錯的主要原因有, 檢驗的血清質量較差。因此對于所用的紅細胞, 需要在1 d前收集并技術, 然后配置成5%的懸浮液。需要日配, 且不得超過3 d。此外, 正定型還需注意,進行血型檢測時, 要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因此對于這些食管,習慣等用品, 最好是一次性使用。且紅細胞懸浮液濃度不能過高, 否則會出現假凝集現場, 混淆我們的試驗。操作溫度也需嚴格控制20~25℃。檢測時, 要專注, 發現后要立刻記錄在案。另外由于嬰幼兒的紅細胞的血型抗原等均未發育完全, 老年患者抗原弱, 對于這些患者需要采用試管法來鑒定。有嚴重疾病的患者一般紅細胞抗原較弱, 需要結合反定型,來綜合判定。對于那些紅細胞異常患者, 需要注意, 例如霍奇金病, 會出現獲得性A表現等現象。反定型法則需要注意,首先不能使用玻片法。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清凝集力較弱, 需要離心后方能機密接觸紅細胞, 產生凝集。6個月的新生兒容易在反定型時不出現凝集現象或者較弱。主要是血清中的抗A, B凝集素, 只有在出生的數周后才能檢測到, 故新生兒,反定型試驗無意義。而正反定型有時會出現不一致現象。主要原因是ABO標準血清效價過低, 紅細胞懸浮液濃度過高,或者過低, 亦或者抗原的比例不當等等。
交叉配血試驗意在防止患者輸血后出現輸血反應。當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清中均不存在對方紅細胞的抗體時, 方能夠進行輸血。這一方法能夠很好的以防輸血反應的發生。
輸血反應的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血型不符、過敏、發熱反應、血液感染等, 這些都嚴重影響后期患者的恢復。對于這個不合輸血原因的分析, 主要是, 血型鑒定出錯;未做交叉配血試驗;試驗時出現差錯等。一旦出現輸血反應, 首先需要立即停止輸血, 將未使用完的血液和器械送檢, 復查配型以及各項檢測試驗, 采患者血液, 加入肝素, 送檢判斷患者溶血程度。對患者采取尿檢, 檢查患者的腎功能以及DIC。
綜上所述, 輸血前的血型檢測及其他試驗對于輸血患者而言及其重要, 可以幫助較少患者后期出現溶血現象等輸血反應。而一旦出現輸血反應時, 應該及時采用一系列的手段處理和結果該問題。
[1] 鄭凱.血型檢測與輸血反應檢查的深入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09, 47(4):45-47.
[2] 鄭柳.人類ABO血型變異的原因分析.實用醫技雜志, 2008, 15(9):40.
[3] Gustilo RB, Mendoza RM, Williams DN.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Ⅲ(severe)open fracture.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ype Ⅲopen fracture.J Trauma, 1984, 24(3):742-743.
[4] 顧紅.血型檢測與輸血反應相關問題的分析及處理.求醫問藥, 2011, 9(7):205.
2014-07-07]
458030 河南省鶴壁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