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亞云
規范轉運流程在急診氣管插管患者安全轉運中的應用
邱亞云
目的 在急診氣管插管患者轉運中制定規范的轉運流程并探討其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64例急診氣管插管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30例氣管插管患者采取傳統轉運方式, 設為對照組, 34例氣管插管患者采取規范的轉運流程, 設為實驗組。兩組分別運用轉運患者不良事件調查表、急診轉運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來進行評定。比較兩組間途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患者滿意率。結果 實驗組導管移位、意外拔管、氧供不足、氣管導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發生率14.7%低于對照組40.0%(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97%明顯高于對照組80%。結論 建立規范的轉運流程可保障急診氣管插管患者院內轉運的安全, 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提高患者滿意率。
轉運流程;氣管插管;安全轉運
急診氣管插管是急診科危重癥患者搶救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1], 因氣管插管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氣道通暢, 防止誤吸, 并能進行機械通氣[2]。急診氣管插管患者經初步搶救后, 為了得到進一步的診治需要進行院內轉運。其轉運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 其轉運有增加患者的并發癥及死亡率的風險[3]。據報道急診氣管插管患者風險發生率為32.4%[4], 氣道相關并發癥主要包括氣管導管的堵塞、導管移位、意外拔管、低氧血癥[5]。一旦安全管理不到位, 極易導致嚴重后果, 自2013年7月本科在急診氣管插管患者中制定規范的轉運流程, 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轉運時的風險, 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對象是心肺復蘇自主循環恢復后 、呼吸衰竭、嚴重意識障礙、誤吸、中毒、嚴重創傷及需要保留氣道通暢等的患者。選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30例急診氣管插管患者為對照組, 該組采取傳統轉運方式進行轉運,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34例急診氣管插管患者作為實驗組, 實驗組采取規范的轉運流程進行轉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為當班護士和護工護送, 轉運工具采取平車進行轉運, 攜帶簡易呼吸器及氧氣袋。實驗組采取規范的轉運流程進行轉運:此轉運流程以轉運指南為依據, 結合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常規而制定的, 具體操作如下:①病情評估:轉運前醫生和護士采用改良早起預警評分工具(MEWS)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6], 簽署轉運同意書;②預處理:對風險級別高的患者進行預處理來降低風險等級如妥善固定氣管
導管, 清除氣管導管內及口鼻腔分泌物, 檢查氣囊是否充氣良好, 適當鎮痛鎮靜, 使用約束帶約束肢體;③暢通綠色通道:設計轉運路線, 電話聯系接受科室或檢查科室做好接受準備, 同時電話聯系電梯, 確保轉運通道暢通無阻, 安全到達目的地;④物品和藥品準備:攜帶轉運呼吸機、監護儀,采用小氧氣瓶供氧, 攜帶急救藥品和鎮痛鎮靜藥;⑤轉運團隊:由護工和醫生、護士組成轉運團隊, 明確職責, 合理分工,其中醫生護士都是經過專業培訓, 精通氣道管理及基礎生命支持和高級生命支持;采用轉運床進行整床轉運;⑥途中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制定急診轉運患者應急預案,并進行培訓演練, 提高應急能力;⑦交接:轉運后進行正確的搬運, 使用急診轉運交接單進行交接并雙人簽字。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間轉運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本科急診氣管插管患者院內不良事件的發生主要包括氣管導管的堵塞、導管移位、意外拔管、SpO2下降。氣管導管的堵塞常由氣道分泌物未及時清除引起。導管移位的標準為導管向里或向外移動2 cm, 常由于導管固定不當、患者躁動及搬運不正確引起。意外拔管多由患者躁動引起, 應給予適當的鎮靜和鎮痛, 并約束帶約束肢體。SpO2下降通常指SpO2下降10%并持續10 min, 常由呼吸機回路斷開, 氣管導管氣囊漏氣, 導管堵塞, 氧氣不足等。對照組急診氣管插管院內轉運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χ2=11.75, P=0.008)。見表1。
2.2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明顯低于實驗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統計分析比較數據(n, %)
表2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情況比較(n, %)
自2012年7月本科對氣管插管患者院內轉運采用流程管理, 使轉運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減少, 取得滿意效果。本流程是在回顧性分析資料, 針對其轉運過程中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及出現不良事件如何防范, 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 根據本院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流程中明確規定人員職責、工作程序和標準。在轉運前醫生和護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客觀、量化的評估, 采用急診科常用改良早起預警評分工具(MEWS)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根據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和意識進行評分, 避免主觀臆斷, 憑經驗行事而導致不合時機的轉運。轉運前進行充分溝通, 將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病情、轉運風險及本科采取的積極應對措施告知家屬, 征得其理解并簽轉運同意書。轉運前保證綠色通道暢通, 設計最佳的轉運路線, 通知接受科室準備用物, 聯系電梯, 減少等待時間。設備齊全, 性能良好是保證成功轉運的重要因素, 本科轉運氣管插管患者配備轉運呼吸機、監護儀, 攜帶充足的氧源, 同時制定并演練氣管插管患者轉運的應急預案, 提高護士的急救技能及應急能力。有研究認為轉運途中醫務人員疏忽是造成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7], 本科室安排精通氣道管理的護理人員同行, 搬運時專人負責氣道導管, 從而大大降低了導管移位和意外拔管的可能。轉運后確認氣管插管固定是否妥當, 插管深度和氣囊壓力是否合適, 吸除呼吸道分泌物,連接吸氧裝備和呼吸機, 共同評估患者, 比較轉運前后各項指標有無改變, 填寫轉運交接單, 保證交接內容完整, 無遺漏。流程制定后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使用過程中將不斷進行優化和再造, 從而保證氣管插管患者的轉運安全, 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1] 陳月莉.急診氣管插管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氣道安全管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32):236-237.
[2] 劉路.ICU氣管插管患者的鎮痛、鎮靜及護理.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9, 28(7):865-868.
[3] 賴海燕, 盧桂華, 秦麗平.神經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內轉運檢查的安全護理.廣西醫學, 2006, 28(1):92-93.
[4] Mazza BF, Amaral JL, Rosseti H, et al.Safety in intrahospital tyansportation:evaluation of respiratory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ao Paulo J, 2008, 126(6):319-322.[5] 沈麗英.氣管插管患者院內轉運中的安全監護.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7, 24(9):44-45.
[6] 謝小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急診病人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 2010, 20(5):36-37.
[7] 賀曉芬, 丁美幸, 張艷麗.清醒患者氣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河南外科學雜志, 2009, 15(2):105-107.
2014-07-30]
225500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