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許建軍
Microlab 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攜帶污染分析與對策
陳新 許建軍
目的 通過對使用永久性加樣鋼針的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實驗中出現的拖帶現象進行分析, 尋求有效的解決拖帶現象的方法。方法 用Microlab 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在HBsAg、梅毒等項目的血液檢測過程出現拖帶現象進行觀察, 對ELISA實驗出現拖帶陽性的標本, 采取確診試驗、手工重新加樣、換用一次性加樣針以及對獻血者進行跟蹤隨訪, 比較不同加樣方法的檢測結果。結果 經重新留取標本后的重新檢測和確診試驗, 結果均為陰性, 證實為拖帶現象所致。結論 使用永久性加樣鋼針的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在ELISA實驗中應加強對每次加樣前攜帶污染的去除, 做好對儀器的維護保養可以減少拖帶現象的發生, 而最好、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使用一次性加樣針。
全自動液體處理工作站;酶聯免疫吸附測定;陽性拖帶
Microlab 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為瑞士生產的、以血液分析為主導、集多項體外診斷實驗于一身的多功能液體處理自動化平臺, 是目前國內采供血機構應用較理想的血液標本處理的設備之一。其簡捷的操作界面, 良好的加樣精度和速度, 為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 提高工作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1]。其永久性鋼針獨特的環流式內外壁清洗功能, 可以清除加樣過程中的交叉污染。但對于個別強陽性標本, 由于加樣中沖洗次數和量有限, 會造成鄰近標本拖帶污染, 造成不必要的血液資源浪費和對獻血者的非正常阻止[2]。作者曾遇到8例因拖帶污染而引起的假陽性發生。作者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分析并改進鋼針使用的方法, 最后在更換成一次性加樣針后, 拖帶現象消失, 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軟件MICROLAB STAR液體處理工作站和應用軟件(瑞士), 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瑞士)。
1.2 試劑 HBsAg(廈門新創, 批號:2012042117、2012053 115);梅毒抗體試劑(廈門新創, 批號:2012087516、2012 060217)。
1.3 標本 均來自無償獻血者捐獻血液留取的血液檢測標本。
1.4 方法 按檢測項目和試劑說明書要求, 在微機上編輯加樣程序組合(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體), 使用永久性鋼針按照程序8針平行同時依次吸取試劑和血清標本進行加樣。加樣方向從酶標板的1~12列, 每次加樣后進行內外壁清洗。
1.5 加樣假陽性拖帶標本的確定 如酶標板放置位置所示, A、B、C……H表示加樣針和酶標板行數。1、2、3……12表示酶標板列數和加樣順序。酶標板孔位可示為A1、A2、A3……A12、B1、B2、B3……B12及H1、H2、H3……H12。見表1。
表1 酶標板孔位
液容量和清洗次數, 并在每加樣程序完成后增設洗滌液清洗程序后, 在第二、第三批的檢測結果中發現, H3、B5、C11、E9孔為強陽性, 而其余孔位的OD值比初次檢測明顯降低。并通過血辮檢測得到證實采取措施后加樣針的拖帶污染明顯減弱, 大幅度降低了由于拖帶污染所引起的假陽性。
永久性鋼針雖有獨特的環流式內外壁清洗功能, 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內壁非特異蛋白吸附的增加[3], 特別是一些高濃度樣本拖帶污染仍會發生, 從作者的應用中也看到即使采取有效措施也無法徹底消除永久性鋼針的引起拖帶污染問題。
如果沒有條件換用一次性加樣針, 則可以如下操作:①每次加樣中盡可能增加清洗量和次數;②增設洗滌液清洗程序在每批加樣后清洗加樣針3次;③在每一加樣程序完成后用95%的酒精擦拭加樣針;④使用酶免疫后處理器專用洗滌液完成3~5次沖洗后關機, 次日工作開始前徹底沖洗后再行加樣;⑤對加樣方向連續陽性現象必需剪血袋辮子進行雙孔復試以血辮結果為準。經驗證, 通過以上步驟的處理能有效的降低了拖帶污染的發生, 較好地控制了拖帶污染造成的假陽性。而為了從根本上杜絕因攜帶污染而造成的檢測差錯,建議在加樣檢測過程中, 全部選用了一次性加樣針尖。
2.1 HBsAg拖帶陽性 一批分別出現于板G2、G3、G4孔位,其OD值為2.989、1.756、0.318。試驗Cutoff值均為0.120。根據HBsAg檢測規程與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對這三份標本使用原試劑進行雙孔復試, OD值結果分別為2.546、2.202、1.628。上述3份標本送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進行免疫印跡法(WB)確認檢測均為陽性。同時留取血袋辮子中血樣進行檢測, G3孔位EIA和WB陽性, 而G4、G5結果陰性, 并在隨訪檢測結果中得到證實。二批出現于板H3、H4、H5孔位上,其OD值結果分別為2.978、1.378、0.213, 試驗Cutoff值均為0.120。使用以上方法采用相同原試劑雙孔復試OD值結果分別為2.974、0.646、0.024。這3份標本送市疾控中心做確認試驗, 結果H3為陽性, 而H4、H5為陰性。血袋辮子留取樣本的檢測結果與上相同, 并且在隨訪檢測中得以證實。
2.2 梅毒抗體拖帶陽性 三個批次分別出現在B5、B6、B7與C11、C12和E9、E10孔位, 其OD值分別為2.193、1.276、0.230與2.697、0.226和1.963、0.328。試驗Cutoff 值均為0.126。根據梅毒抗體檢測規程與試劑盒說明書要求, 對這七份標本原試劑雙孔復試結果分別為2.103、0.092、0.005與2.658、0.006和1.875、0.010。上述7份標本送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進行TPPA確認, B5、C11、E9為陽性, 其余均為陰性。同時留取血袋辮子中血樣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同前, 并在隨訪檢測中得到證實。
2.3 換用一次性加樣針, 使用上述相同試劑與標本, 重復上述實驗操作, 未出現一例拖帶現象, 檢測出的疑似標本經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驗證檢測均為真陽性。
從第一批雙孔復試檢測結果中可以發現, G2、G3、G4孔為強陽性, 而G3、G4孔的OD值比初次檢測明顯增高。而留取血辮血樣重新檢測結果中, 只有G3陽性, 其余均為陰性, 證明為加樣污染。作者嘗試增大加樣過程中的清洗洗
[1] 王寒梅, 劉麗波, 王曉光.血液檢測酶聯免疫法全自動化的應用.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04(6):50.
[2] 陳妍, 朱紹汶, 黃翔寧, 等.STAR全自動加樣器引起血液檢測陽性拖帶現象分析.中國輸血雜志, 2009(1):63.
[3] 譚明科, 黃才勇, 徐飛, 等.Microlab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維護保養及常見故障處理.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04, 19(3):29-30.
2014-07-01]
215600 江蘇省張家港市紅十字血站(陳新);江蘇省昆山市紅十字會血站質量管理科(許建軍)
許建軍